熊代厚
漢語有著無窮的魅力,有些詞語,前后句順序顛倒,語法結(jié)構(gòu)雖變了,念起來卻不僅通順,還和前句意思緊密相連,別有趣味,妙不可言。
長江沿線好多地方的人都喜吃辣:“江西人不怕辣,四川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蓖瑯拥娜齻€字,雖只是顛倒了順序,但表現(xiàn)出三個地方人吃辣程度的不同,生動而準(zhǔn)確。
詞序的變換不單純是文字游戲,有時它具有很強的諷喻性,能增添生活中的幽默,甚至還能救命。
舊時有個餐館堂倌,看見一個闊佬進來,滿臉笑容迎上前去。闊佬問:“有什么可吃的?”堂倌點頭哈腰說:“您老,吃什么有什么?!币粫?,進來一個窮酸客也問堂倌:“有什么吃的?”堂倌冷冷地說:“有什么吃什么?!蓖瑯恿鶄€字,其中“吃”“有”兩個字位置互換,意思就完全兩樣,生動地刻畫了這類人物的勢利眼。
光緒年間,慈禧七十壽辰時舉國都要貼“一人有慶,萬壽無疆”的對聯(lián)。章太炎憤然命筆寫了“今日幸頤和,明日幸海子,幾忘曾幸古長安,億兆民膏血輕拋,只顧一人慶有;五旬割云南,六旬割臺灣,此時又割東三省,數(shù)千里版圖盡棄,每逢萬壽疆無”。此聯(lián)把上聯(lián)的“有慶”變成“慶有”,把下聯(lián)的“無疆”變成“疆無”,只變換了兩個詞序,便把慈禧太后中飽私囊,百姓膏血全枯,列強鐵蹄蹂躪,萬里疆域國土淪喪的凄涼全部勾勒出來了。
1927年8月,魯迅先生在廈門大學(xué)任教授。秉性耿直的他對不學(xué)無術(shù)卻善于鉆營的市教育部長十分看不慣。那個部長對魯迅的不恭也很不滿,但懾于先生的學(xué)問,他只能在背后嘀咕,說魯迅先生“目無官長”。一好友告訴魯迅,先生一聽,當(dāng)即托好友傳話給那個部長:“此乃‘長官無目!”魯迅先生就地取材,借用部長原話,巧妙變換語序,反戈一擊,是對不學(xué)無術(shù)的有力嘲諷,一語中的,入木三分。
相傳在古希臘,有人曾問大學(xué)者亞里士多德:“你與多數(shù)人的差別是什么?”亞里士多德說:“他們活著是為了吃飯,而我吃飯是為了活著?!闭Z序的變換使兩種不同的人生觀、價值觀形成鮮明對比,高下分明。
云南將解放時,國民黨逮捕了近百名愛國人士。正在準(zhǔn)備起義的國民黨云南省主席盧漢發(fā)電報給蔣介石,為被捕者開脫說情,蔣介石回電時只用了8個字:“情有可原,罪無可赦?!北R漢知道蔣介石決心殺掉這批民主人士,急中生智,將電文改成“罪無可赦,情有可原”。特務(wù)頭目閱后,以為蔣介石是要鎮(zhèn)唬一下民主人士,并不是真要殺人,于是對逮捕的愛國人士沒有下毒手,使他們免遭了一場殺身之禍。
漢語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只是輕輕地變換了一下語序,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著實讓人稱奇。
(摘自《聯(lián)誼報》 圖/高加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