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同水
摘 要:棉花是農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種植過程中,與蔬菜或糧食等農作物的種植方式具有較大區(qū)別,對于種植的環(huán)境要求較高。因此,在實際的種植過程中,相關種植人員應嚴格按照科學的種植技術進行種植,以保障棉花質量?;诖耍髡呓Y合自身工作經驗,對棉花的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治進行分析研究,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棉花;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
中圖分類號:S-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632096
棉花是我國主要的農業(yè)經濟作物之一,在我國的經濟發(fā)展過程中占據(jù)重要的地位,發(fā)揮出重要作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棉花種植業(yè)不斷發(fā)展,如何科學應用棉花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提升棉花的質量,成為當前棉花種植人員首要解決的問題,所以,本文對棉花種植的各要點進行分析,以期為廣大的種植者提供參考。
1 棉花的種植技術分析
1.1 棉花種子的科學合理選擇
在棉花種植過程中,對于棉花種子選擇環(huán)節(jié)應重點注意品種的優(yōu)良,這直接決定棉花成熟時的質量與產量,因此,應將選種工作作為一項基礎工作,科學合理地進行選種。具體來說,主要遵循以下幾點原則進行選種。在種子選擇時,結合種植區(qū)域的氣候環(huán)境進行品種選擇,以保證棉花正常生長,高產高質;選擇正規(guī)廠家的棉花種子,避免購買假冒偽劣棉種,保證種子質量符合標準,同時,檢查種子包裝中的正規(guī)國家編號,并查看種子的形狀以及是否飽滿;結合種植區(qū)域的土壤土質情況,選擇最合理的棉花品種,例如,在土地肥沃區(qū)域,應選擇高產棉花品種、在土地貧瘠區(qū)域,應選擇抗逆性較強的棉花品種,以此來保證棉花種植的產量與質量。
1.2 合理控制播種量進行播種
當前,棉花的主要播種方式為3種,包括條播、點播以及育苗移栽。條播,在實際的播種過程中,1m2的土壤播種50粒種子;點播,播種時在一個播種穴內播種4顆棉花種子;育苗移栽,在一個地方專門播種育苗,待苗長到合適的大小再移栽到田里。上述3種播種方式,是以土壤良好為前提,在實際的棉花播種過程中,相關種植人員應結合土壤的實際情況,多方面進行分析考慮,選擇出最合理的播種數(shù)量。例如,部分區(qū)域土地屬于鹽堿地,土壤自身的肥沃程度不足,此時,應將棉花的播種數(shù)量增加,通常情況下,增加標準土質播種量的1/10左右即可。與此同時,相關種植人員應制定完善的棉花播種方案流程,以保證播種工作順利進行,促使棉花植株健康生長。在棉花種植前期,種植人員應結合當?shù)氐膶嶋H情況,了解棉花的生長環(huán)境與氣候,選擇最合理的播種方式進行播種,以此來保證棉花的整體質量[1]。
1.3 播種后的有效管理
在棉花播種工作完成后,相關工作人員應進行合理有效的監(jiān)督管理以及檢測工作,以此來保證棉花種子健康生長。棉花播種后的有效管理工作,對于棉花的健康生長來說至關重要,也是棉花生長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具體來說,主要的管理工作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在棉花種子發(fā)芽時,應對棉花的幼苗進行有效的檢測與管理,觀察棉花種子的發(fā)芽率,如發(fā)芽率低于一定的數(shù)值,應及時做好補苗工作,以此來保證幼苗的數(shù)量滿足種植需求;當棉花幼苗兩側的土壤出現(xiàn)結塊、覆蓋過厚或覆蓋過薄時,應及時進行碎土、減少土壤或增加土壤覆蓋等工作,以此來保證幼苗處于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中;在雨水較多的夏季,應重點注意土壤的結塊情況與幼苗的生長情況,如出現(xiàn)結塊應及時碎土,如幼苗生長狀況不佳應及時補苗;在嚴重干旱季節(jié),相關種植人員應做好有效的防范措施,進行合理灌溉,為棉花植株提供充足的水分,保證其健康成長,同時,注意棉花植株的受光情況,從根本上保證棉花的質量與產量。
2 棉花病蟲害的有效防治策略分析
2.1 棉花病蟲害分析
在棉花植株生長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受到病蟲害的侵襲,從而影響棉花植株的健康成長,對棉花的產量與質量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在棉花生長過程中,棉花種植人員應積極做好棉花生長的監(jiān)控工作,掌握病蟲害的發(fā)生規(guī)律,從而有效地避免病蟲害發(fā)生,達到高產高質的種植目的?,F(xiàn)階段,棉花的主要病害有3種:紅葉莖枯病,該病害主要發(fā)生在棉花的開花時節(jié),對于棉花的生長產生較大影響,導致該病發(fā)生的主要原因為棉花在生長過程中鉀元素吸收不足;棉花爛鈴病,該病害主要發(fā)生在棉花的吐絮時節(jié),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棉鈴蟲與玉米螟蟲害引起;棉花枯萎病,主要發(fā)生在棉花植株生長初期,主要原因是由維管束病害導致。棉花病蟲害的發(fā)生,對于棉花的生長產生極大的影響,直接影響后期的產量與質量,因此,相關種植人員應加強對棉花生長過程的監(jiān)控,以此來避免棉花病蟲害的發(fā)生,從而保證棉花的質量與產量,提升種植經濟效益[2]。
2.2 棉花病害的有效防治
現(xiàn)階段,棉花的主要病害為枯萎病、紅葉莖枯病以及爛鈴病,因此,應針對該類病害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病害對棉花植株的威脅,提升棉花的質量。在治理棉花紅葉莖枯病時,相關工作人員可以結合棉花病害的實際情況,選擇甲基托布津與綠豐95藥劑共同使用,能有效地治療棉花紅葉莖枯病,通常情況下,將70%的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與綠豐95相混合,對棉花進行噴灑;治療棉花的爛鈴病,應從爛鈴病因入手,殺死存在的玉米螟與棉鈴蟲病害,從而治療棉花爛鈴病。當前,使用合理的殺蟲劑就可以殺死該蟲害,在治理棉花的枯萎病害時,通常可以利用防死樂藥劑與綠豐95藥劑通過藥劑噴霧,對棉花植株進行霧噴,或者將2種藥劑進行混合,滴入棉花植株根部,從而有效地治療棉花枯萎病害。如果棉花的枯萎病癥持續(xù)加重,相關工作人員應使用枯黃絕殺農藥劑與愛農噴霧藥劑進行治療,或者將解害靈與愛農藥劑進行有效結合,高效治理棉花病害。
2.3 棉花蟲害的有效防治
在棉花生長過程中,除了受到病害侵襲,還受到蟲害的侵襲,例如,棉花蚜蟲、玉米螟、棉鈴蟲、金剛鉆蟲等,因此,相關種植人員應加強對棉花生長過程監(jiān)控,從而避免棉花受到病蟲的影響。當發(fā)生病蟲害時,工作人員立即進行有效的防控,結合病蟲的種類選擇最合理的防治措施。例如,當棉花發(fā)生盲蟒蟲害時,可以利用40%的樂果乳劑2000~3000倍液進行蟲害控制,從而殺死病蟲,棉花植株健康生長。針對棉花的玉米螟與金剛鉆蟲害,可以利用當前的90%的敵百蟲1000~1500倍液進行蟲害控制,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當棉花發(fā)生棉鈴蟲病害時,可以利用13%的殺蟲劑2500倍液消滅害蟲,降低蟲害對棉花生長的影響,但在實際的農藥使用過程中,應重點注意農藥的使用量控制,從而避免農藥對環(huán)境造成嚴重的污染,甚至殺死病蟲的天敵,影響生態(tài)系統(tǒng)平衡[3]。
2.4 棉花自身的抗病蟲害能力的提升
在棉花生長過程中,工作人員應注重棉花的整枝與打頂工作,以此來保證棉花健康成長,提升自身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棉花打頂是指將棉花的頂部去除,從而促使植株生長出更多的側芽,消除頂部的生長優(yōu)勢,從而提升棉花的產量。當前,打頂方式主要有2種:一次性打頂和不去掉棉花枝葉,在棉花生長到多枝時摘除棉花頂心,保證植株健康成長。
3 結論
在棉花種植與病蟲害防治過程中,相關種植人員應結合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進行選種,把控棉花種植的后期管理,利用科學合理的措施對棉花生長過程進行培育,從而提升棉花的質量與產量。同時,加強對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利用有效的方式保證棉花不受侵襲,以此來提升棉花種植效益。
參考文獻
[1]劉華保.棉花病蟲害防治誤區(qū)及綜合防治技術[J].南方農業(yè)信息,2017(17):1
[2]王春華.棉花栽培與病蟲害防治技術要點[J].中國農業(yè)信息,2017(6):93-94.
[3]古力努爾·艾哈塔爾.棉花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分析[J].農技服務,2016(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