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紀民 韓宏 李雙進
摘 要:隨著我國農業(yè)的快速發(fā)展,玉米種植成為農業(yè)關注的焦點,玉米種植的密度會影響玉米質量和產量,玉米作為主要糧食之一,在農業(yè)中的地位不容小覷,種植密度的不同對玉米產量的影響就不同。本文主要研究玉米種植密度對產量和品質的影響。
關鍵詞:玉米種植密度;產量;品質;影響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632056
1 資料與方法
1.1 試驗資料、試驗方法
本文研究玉米種植密度對玉米產量的影響,選用的例子是渭南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提供的新產品。
試驗設在渭南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蒲城孫鎮(zhèn)試驗站10號試驗地,為壚土,土壤中銨態(tài)氮59mg/kg,速效鉀172mg/kg,速效磷27mg/kg,有機質7.0mg/kg,酸堿度8.71。選擇了3種密度進行種植,密度類型劃分為:3500株/667m2、4000株/667m2、4500株/667m2。3次重復、9個處理,行距在0.6m內,在4月份開始種植, 9月份收獲,在5月份追肥1次肥,玉米成熟后,收割中間2行的玉米,對玉米質量的測定利用紅外分析儀進行分析,并采用專業(yè)的統(tǒng)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
1.2 實驗結果與分析
實驗表明,種植密度會對玉米產量和質量造成不同影響,對3種種植密度進行分析得到,密度的不同,產量也各不相同。也就數說,種植密度會直接影響玉米的產量。隨著我國人口的快速增長,玉米產量也在不斷增加,其呈現(xiàn)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趨勢,因此,應根據農藝性對其進行分析,玉米在產量最高時其蛋白質和脂肪的含量不夠,因此,應對種植密度進行合理的分析和規(guī)劃。
2 密度不同對玉米品質的影響分析
2.1 種植密度對高蛋白的影響
玉米中的蛋白質會隨著種植密度的增加不斷減少,也就是說,玉米的品質會受到種植密度的影響,蛋白質是玉米中的重要含量,每只玉米中蛋白質的含量在11%左右,每100g中有11g蛋白質,能夠提高人體營養(yǎng)的吸收。
2.2 種植密度對玉米脂肪含量的影響
根據種植密度的數據分析玉米中脂肪的含量,能夠因種植密度受到影響,玉米脂肪含量會隨著種植密度的增大減少,密度的增大會影響玉米的灌漿,導致玉米營養(yǎng)成分的減少。
2.3 種植密度對淀粉含量的影響
玉米中淀粉的含量會因種植密度的增大也逐漸減少,種植密度能夠影響玉米中淀粉的含量,淀粉是人體每天需要攝入的營養(yǎng),若不能夠達標就會影響人們身體健康。
3 提高玉米產量和品質的措施
3.1 合理的選種
在選種時應選擇抗病能力強的種子,選擇發(fā)芽率純度高的種子,在購買種子時,明確春播還是夏播,若是春播應選擇耐低溫、生育期長的種子;夏播應選擇生育期短的種子。
3.2 播種
種植密度,種植時應根據天氣、氣候、地質條件等選擇合適的種植密度,若密度增大會對玉米的淀粉含量、脂肪含量以及蛋白質含量造成影響,使玉米失去養(yǎng)分,不利于我國農業(yè)的發(fā)展。玉米播種前,應選擇合適的時間進行播種,最適宜的播種時間是每年的4月中旬,地表溫度已經達到10℃,種子不會因溫度的不適合而影響玉米的產量和品質。在種植過程中,應根據密度的不同確定用種量。播種深度,播種時播種的深度應與覆土一致,播種深度過深,會使玉米種子爛掉,且在生長中消耗過多的養(yǎng)分,播種深度過淺,會造成出苗不全。播種深淺不一致,會出現(xiàn)大小苗等現(xiàn)象的發(fā)生,進而影響玉米的產量和質量。種肥隔離,種肥應小于施肥總量的20%,在追肥或施肥過程中應保證手段科學合理,按照施肥順序進行施肥,進而保證玉米的品質。
3.3 提高農民的種植水平
農民對玉米的種植技術還沿用傳統(tǒng)的方式方法,在遇到產量較低的問題時,不能分析其中原因,不能主動學習新型種植技術。想要提高玉米的種植產量和質量就要從根本原因入手,提高農民對玉米的認識,學習種植技術,掌握新型種植手段,學會利用高科技對玉米種植現(xiàn)狀進行分析。
4 總結
我國是農業(yè)大國,想要提高玉米的產量和質量就要對種植密度進行研究,對農民進行相關知識的培訓,有關部門應對農民宣傳種植方面的知識,并開設種植技術講堂,為農民普及常識,使農民能夠根據玉米品種的不同選擇不同的種植技術和施肥方法,進而提高玉米的產量和品質。
參考文獻
[1]茍才明,黃寧,張吉海,等.不同栽培模式對釀酒玉米產量及品質的影響[J].核農學報,2015,29(6):1174-1181.
作者簡介:邵紀民(1963-),男,陜西蒲城,大專,農藝師,研究方向:小麥、玉米品種繁育及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