穎子
2018年4月,一則“校園欺凌延續(xù)10年,她不再沉默”的新聞,讓當事人李菲迅速搶占微博新聞的頭版頭條,也讓“校園霸凌”這個沉重而敏感的詞,以如此直白的方式走進大眾的視野。在遭遇校園霸凌之前,李菲是個品學兼優(yōu)的三好學生。僅僅因為同桌一個無意的玩笑,使她一下成為眾矢之的。“撒謊精”“男友成群”“賣淫”等極具殺傷力的詞匯伴隨了李菲整個高中時期。原本性格開朗的李菲患上了嚴重的抑郁癥,兩次自殺未遂。離開學校之后,針對李菲的惡言惡語依然沒有終止,整整10年,她被淹沒在無窮無盡的謾罵之中,學業(yè)被毀,人格被毀,生活被毀。痛過之后,李菲決定在風暴中站起來,向那些“鍵盤俠”們宣戰(zhàn)。2017年6月,李菲以誹謗罪向溫嶺市人民法院對謠言主要散布者姜建提起訴訟。經(jīng)過近一年的艱難取證,這場歷經(jīng)四次庭審的“校園霸凌”案終于有了最終的結果。
李菲,1993年3月出生于浙江省溫嶺市。從小到大,她性格開朗,成績優(yōu)異,深受同學和老師的喜歡。2008年9月,李菲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溫嶺市某重點高中,為了能在尖子生中脫穎而出,李菲沒有廣交朋友,而是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學習上。
一天,班上兩個男生打架,不小心碰碎了李菲的杯子。也許是為了緩解尷尬,李菲的同桌便開玩笑說:“你倆倒霉了,李菲的這個水杯要300萬元!”后來不知怎的,這句玩笑話最后謠傳成李菲本人說的。沒多久,學校的貼吧上就出現(xiàn)了“高一某班一‘神女,自稱水杯300萬”的帖子。一時間,李菲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一開始,李菲見人就解釋自己根本沒說過這話,可她發(fā)現(xiàn)解釋根本沒用,那些固執(zhí)己見的同學根本不相信她。李菲沉默不再解釋,可校園暴力卻愈演愈烈。
有一天晚自習放學,李菲正往宿舍走,突然被一群女生堵住了。他們張口“神女”,閉口“撒謊精”,罵罵咧咧地說不停。李菲氣壞了,就跟對方爭執(zhí)。對方人多勢眾,連拖帶拽地把她鎖在了廁所里。還有一次,李菲被人左右開弓打了十幾個巴掌。父親看到女兒腫脹的臉頰,便帶她去學校詢問情況。在學校辦公室里,打人女生一句“我沒打”,這件事便只能不了了之了。出了門,父親愧疚地對李菲說:“嘴長在別人身上,咱也堵不住,以后在學校少說話?!崩罘瓶粗赣H內(nèi)疚的表情,反過來安慰父親:“我知道了,以后我躲他們遠遠的?!闭l曾想到,幾天后打人女生在QQ空間上炫耀了自己打“神女”的事跡……
被打被罵只是李菲被欺負的冰山一角,他們很快又想出了新的花樣。一位男生在別人的指使下以做朋友為名接近了李菲,他說自己相信李菲是被人誤解的,他愿意做她的朋友。對方的暖言暖語,讓孤獨無助的李菲心生感動,很快就和對方成為好友。交往一段時間后,男生說,自己喜歡她,請求李菲發(fā)幾張私照給他,以后上大學分開了,做個念想。李菲很怕失去這份溫暖,便發(fā)過去幾張。沒幾天,這些照片便流傳出去,李菲又被戴上了“狐貍精”的帽子,臟水潑得更兇了……
無窮無盡的謾罵和孤立無援的處境摧毀了李菲所有的自信,沖動之下,李菲打開煤氣自殺,幸好被母親及時制止了。父母嚇壞了,帶她去看心理醫(yī)生。李菲被診斷患上了重度抑郁癥。父母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只能為她轉學。
到了新環(huán)境之后,李菲的情緒一直沒有調(diào)整過來,成績一落千丈,最后只上了一所普通大專。而校園貼吧上、甚至網(wǎng)絡上關于“神女”的帖子卻從未停止。大專畢業(yè)后,她有了自己的工作,有了自己的家庭,生活開始步入正軌。
2016年,有網(wǎng)友在微博上詢問李菲為什么會得抑郁癥。李菲便提及了當初經(jīng)歷的“校園暴力”。很快,當初那些“施暴者”知道了,群起而攻之,骯臟污穢的字眼一股腦地都往她身上扔。李菲盛怒難消,決定反擊!
因為不知道發(fā)帖人的姓名,派出所沒有為李菲立案。李菲又去法院起訴,法院以同樣的理由沒有受理。
法律途徑走不通,李菲和丈夫決定私下解決。她先是給貼吧的工作人員發(fā)函,要求對方把發(fā)帖人的信息公布出來。可對方以維護用戶隱私權拒絕了。李菲沒辦法,又轉戰(zhàn)到學校貼吧。幾經(jīng)查看,她發(fā)現(xiàn)散布不實謠言的是學校貼吧的一個名叫姜建的吧務。李菲仔細回憶,自己并不認識這個叫姜建的人。一個素不相識的人為什么要不遺余力地誹謗自己呢?李菲猜想,要么是姜建為了吸引粉絲跟帖,要么是他料定自己不會追究,所以膽大妄為。李菲越想越是不平,不論如何她都要造謠的人閉嘴。
2017年2月,李菲經(jīng)過多方詢問找到了姜建的家。姜建因為在外出差,只有父母留在家中。李菲說明來意后,對方父母一再道歉,許諾一定讓姜建刪掉帖子。隔天,姜建加了李菲的微信。在微信上,他說自己只是轉發(fā)了別人的帖子,會盡快刪掉。李菲信以為真。然而,讓她沒想到的是百度上的帖子是刪了,但在知乎和學校貼吧上,“神女”的帖子依然活躍。李菲看著貼吧上的無稽之談,心力交瘁,卻又無計可施。
2017年4月,李菲無意間看到了微博博主“邏格斯”的一篇名為“高曉松起訴營銷號,一場教科書式的維權”的博文。李菲驚覺原來還可以這樣打官司。她立刻私信“邏格斯”,向他求助。在“邏格斯”的指點下,李菲重新聘請了律師,在律師的溝通協(xié)作下,網(wǎng)站工作人員把發(fā)帖人的手機號碼給了李菲。之后,李菲又往手機號碼上充了話費,終于得知原來一直在背后抹黑自己的人,正是姜建!李菲氣得渾身發(fā)抖,她決定立刻起訴姜建。
2017年5月,李菲將姜建詆毀她的所有網(wǎng)頁,提供給了浙江省樂清市公證處,由公證處公證保存,到時作為證據(jù)提交給法院,這樣網(wǎng)站上的內(nèi)容到時都是最真實的證據(jù)。
2017年5月底,李菲以誹謗罪將姜建起訴至溫嶺市人民法院。立案之后,姜建及其律師以李菲提供的手機號信息系偽造為由,辯稱自己從未誹謗過李菲。而李菲因為拿不出新的證據(jù)加以佐證,使得三次開庭無果。最后,法院只得委托公安機關調(diào)取手機號的用戶信息,結果證明姜建確為該手機號用戶。
2017年底,在溫嶺市人民法院,李菲與被告人姜建及其雙方律師第四次對簿公堂。法庭上,李菲提交了從網(wǎng)站上公證保存的五大證據(jù):
1. 2010年8月,姜健用ID“夜雨聞鈴腸斷聲”在百度貼吧某中學吧發(fā)布“哇,大家快來看??!神女的J情自拍”詆毀自訴人的人格。
2. 2010年10月,姜建用高仿ID“一直很安靜看你”冒充其他男子在百度貼吧某中學吧發(fā)布“我愛晶晶”“我就是愛她,我就是要追她……”“她是我的女人”等不實言論,捏造自訴人和該男子有不正當關系。
3. 2011年5月,姜建用高仿ID“美食發(fā)明家”冒充自訴人身份在百度貼吧某中學吧發(fā)布“吧里有人看過肉P團嗎?表示看過好激動”等,引導吧友誤以為是自訴人本人發(fā)帖,導致多人辱罵自訴人。
4. 2016年10月,姜建用ID“G半卷”在百度貼吧發(fā)布“退后,我要開始扒皮了”張貼自訴人的姓名、照片、聯(lián)系方式,與一些不實內(nèi)容嫁接,損害自訴人名譽。
5. 2016年10月底,姜建以ID“美食發(fā)明家”在知乎專欄發(fā)文章公布了自訴人姓名、出生日期、QQ號碼等個人信息,并謊稱有自訴人不雅照,讓網(wǎng)友聯(lián)系他,還憑空捏造事實、偽造截圖將自訴人的真實信息與“500包夜,不用套”等內(nèi)容惡意嫁接,使誤以為自訴人本人發(fā)布,對其產(chǎn)生極其惡劣的社會負面評價。
面對李菲悉數(shù)的樁樁件件,被告人姜建仍辯稱:1. 李菲提供的手機號用戶信息不實,自己不清楚李菲提到的電話號碼何時被使用過。2. 公安機關出具的調(diào)查證據(jù)通知書等均無經(jīng)辦人員簽名或蓋章,對其合法性有異議。
法院經(jīng)審理查明,李菲及公安機關提供的證據(jù)來源合法,且能相互印證,形成了完整的證明體系,足以認定本案自訴人指控的第五節(jié)事實系被告人姜建所為,且已構成誹謗罪,依法判決被告人姜建犯誹謗罪,判處拘役三個月。
2018年4月12日,李菲收到了溫嶺市人民法院的判決書,這場勝利來得太不容易,而李菲最希望的是當年的霸凌者能向她真誠地說聲對不起,盡管這三個字比起自己的十年浩劫實在輕如毫毛,但對她來說卻是十分必要。
目前,李菲正在裝修新居,她的淘寶店也重新進入正軌。對李菲來說,未來幸福甜蜜的日子正在到來。
(因涉及隱私,文中姓名均為化名)
責編/昕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