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畫室院里的看門大姐看了我的畫說,‘哎呦,你可別畫這些沒用的東西啦,浪費錢啊。我覺得她感覺得對,藝術就是沒用的東西,什么用也沒有,可很多人因為它才活著。”3歲開始學習畫畫,接受了近20年東西方古典藝術熏陶的耿端說。
10月13日,《緣起:耿端個展》在北京山下學堂一層的山下空間開幕,展覽展出了26幅油畫作品,記錄了青年畫家耿端畢業(yè)10年的心路歷程。
在耿端的畫作中,生命在顏色的疊加、碰撞中自在表達。這位自小在北京南城長大的青年畫家,將記憶中茂密的野地、霧薄薄的清晨,蟬嘶嗚的夕陽都搬到了畫布上,借由多彩的顏料賦予了這些印象另一重蓬勃的生命。
他的作品創(chuàng)作周期都很長,《空宇咒》三連張前后花了兩年多才完成,其他作品的耗時多則半年,少則四五個月。但是他對于創(chuàng)作的結果從不做預測,只是會確定某個起點,畫的過程完全是隨著感覺走,直到確定畫完整了就停筆。
“上學時老師多少都希望學生一個模樣,但如此一來個性和感受都會被限制。所以畢業(yè)以后,當我進入到完全自己說了算的創(chuàng)作階段時,我就徹底放棄了傳統(tǒng)繪畫的題材和方式,破壞式地把我的學習經(jīng)驗打碎,以更自由、更沒規(guī)律的方式畫畫?!惫⒍藙?chuàng)作不打草稿、不做任何準備,就是隨著自己的想法畫,顏色的使用、構圖都沒章法,畫得歪了就歪了,不好看就直接涂抹掉?!拔蚁矚g最終的畫面布滿痕跡感,保留涂抹修改的狀態(tài),而不是像傳統(tǒng)繪畫那種完整的平穩(wěn)感覺。我覺得這樣更有活著的感覺,我不希望我的畫是一堆照片的拼湊復制品?!?/p>
在山下學堂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陳坤眼中,耿端的作品一如本人,畫面里有極端的平和,也有極端的力量感和想象力,“分裂與融合,在他的筆下不再是矛盾”。
耿端
1984年出生,現(xiàn)工作生活于北京。自幼學習繪畫,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學院油畫專業(yè),作品《戲臺》被評為優(yōu)秀畢業(yè)作品并被中國人民大學收藏。曾多次參加聯(lián)展,作品被不同國家的收藏家收藏。2008年-2010年,先后舉辦個人畫展《初次的飛翔》《童夢》《尋找布萊克》。2018年,在山下空間舉辦個人畫展《緣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