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王蒙近日撰文呼吁,當下我國的語文使用處于無序狀態(tài),已經成為影響一代中國人文化素質的大事。
不規(guī)范用語導致語文水準下降
在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歷史的選擇》中,毛澤東面對嚴峻的形勢說道:“廉頗老矣,一飯三遺矢……”準料想,電視上顯示出一行字幕:“臉譜老爺,一翻三儀式……”觀眾看得一頭霧水。
作家王蒙指出,這樣的錯別字,常常大量出現在電視屏幕上,包括向境外播出的節(jié)目。“我們正大張旗鼓地宣傳弘揚傳統(tǒng)文化,然而,語言文字的一些狀況令人擔憂,值得引起重視。請愛護我們的語言文字!”
王蒙舉例說,各種對聯,包括刊載在媒體上的與貼在門上的,都只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句話”,既不講平仄,不分虛字實字,又不講比較襯托,硬寫在那里了。這是對中文的不尊重??吹竭@樣的對聯,有時真像吃了蒼蠅一樣惡心。
一些電視小品中的幽默語言由于流傳面廣,又缺少及時的引導、糾正,被誤認為是正確的語法。如“相當地”一詞,已被許多青少年學生當成同類副詞中的最高級。流毒更遠、影響更大的是一些媒體和廣告商隨意“玩弄”文字游戲,已經嚴重影響到下一代人的語文水準。例如,受到廣告影響,有些孩子竟然將“刻不容緩”這句成語,寫成“咳”不容緩!
文壇名家也大量出錯
上海著名語言文字期刊《咬文嚼字》每年評選“年度十大語文差錯”,給中國人的語言生活“洗個澡”,影響很大。雜志主編郝銘鑒認為,當下漢語語言文字的應用,總體來說呈現“草率化、朦朧化、粗鄙化、游戲化”四大危機。
由于草率,一些文壇名家筆下也大量出錯。有人將“風馬牛不相及”的“風馬牛”解釋為三個不同的對象;有人將“不能望其項背”說成“只能望其項背”;有人將“莊子何許人”硬說成“莊子何其人”;有的把成語“舉案齊眉”解釋成“舉著桌子向對方致敬”,甚至把“碧落黃泉”理解成“一塊碧玉掉進黃泉”……
為什么名作家、名人在語言使用上屢屢貽笑大方?郝銘鑒說,許多差錯只要查查字典或者請教別人就可以避免,但由于不少人對語言缺少一種敬畏感,使對語言文字的粗枝大葉、不求甚解成為普遍的社會風氣。
名人犯錯,會對全社會的語言使用產生比較廣泛的影響。而漢語粗俗之風彌漫于網絡空間,更是形成了一種“語言公害”。
郝銘鑒說,漢語有“雅言”的傳統(tǒng)。這出自《論語》,指的是孔夫子說話使用的是當時的普通話而不是方言,是雅正的書面語而不是粗陋的口語,語言風格優(yōu)雅。
追逐明星的人近年來被稱為“粉絲”,來源于英文單詞“fans”。但更多新鮮創(chuàng)造也隨之出爐,包括“職粉”“散粉”“粉團”,甚至“粉頭(組織歌迷的人)”,令人幾乎要聞“粉”嘔吐。其實,“粉頭”在古代漢語中是妓院用詞,胡亂使用到了可笑的地步。把漢語如此游戲化令人憂慮。
此外,語法規(guī)則被隨意推翻,也令當下的語言表達充滿困惑。
要像保衛(wèi)黃河一樣保衛(wèi)漢語
搞旅游的成了“驢友”,搞攝影的成了“色友”,高學歷能干女子是“白骨精”,嫁不出去的則是“剩女”……當下社會,語言創(chuàng)造力旺盛,新詞新語層出不窮。郝銘鑒認為,適當的幽默沒什么不可以,顯示出一個民族文化心態(tài)的輕松,但不能一味追求顛覆,自行其是,拒絕規(guī)范,甚至“扭斷語法的脖子”。
畢竟,那曾經讓詩人賈島在月夜反復“推敲”、歷代文人感慨“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的漢語是美麗的語言,數千年來以形意兼?zhèn)洹⒕聝?yōu)美著稱于全球,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基石。
“漢語使用的混亂,對應著我們這個時代社會心理的浮躁?!焙裸戣b認為。近來,一場保衛(wèi)漢語優(yōu)美純潔的戰(zhàn)役正在悄然升溫?!墩Z文報》創(chuàng)始人陶本一等專家大聲疾呼,“全社會要像保衛(wèi)黃河一樣,保衛(wèi)漢語!”
郝銘鑒等專家建議,治理漢語之亂必須三管齊下:重視學校的語文教育,發(fā)揮媒體的示范作用,同時建立起整個社會對于語言文字正確使用的評價系統(tǒng)。其中,新聞媒體要負起監(jiān)督全社會語言文字生活的責任。郝銘鑒指出,眼下,新聞媒體存在著失職現象,有的媒體把語言不當回事,致使許多語言文字差錯傳播得更廣?!罢Z言文字差錯率居各類媒體首位的電視臺,應該設置專職的文字校對人員。
郝銘鑒還呼吁說,當下的文化批評、娛樂批評,在評價一部小說、一部電視劇、一臺好戲、一首動聽的流行歌曲時,千萬不要只關注內容如何、情感如何,也要把語文差錯、語法問題包括在內。保護漢語,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注,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