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麗梅,劉燕,黃達,韋寶敏,李志樂,李克拉,周柳芳,潘興壽,黃照河
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程度的不斷加深,老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ü谛牟。?、心臟瓣膜病患者逐年遞增,多數(shù)患者常伴內(nèi)科疾病,且病情復雜,導致手術風險加大[1]。大部分老年患者不僅術前心臟功能差且多合并器官病變及心腔結構改變等,存在心肌灌注不足,導致患者病情加重[2]。臨床常采用心臟瓣膜手術同期行冠狀動脈(冠脈)旁路術,兩種手術同期進行,不僅減少患者的再手術率,還可提高遠期存活率。本研究通過觀察我院收治的206例老年冠心病合并心臟瓣膜患者的術后情況及治療前后炎癥因子及心功能變化情況,以探討心臟瓣膜手術聯(lián)合冠狀動脈旁路手術對老年冠心病合并心臟瓣膜病患者炎癥因子及心臟功能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2年2月~2017年2月于右江民族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收治的206例老年冠心病合并心臟瓣膜病患者,所有患者符合冠心病合并心臟瓣膜病的臨床診斷標準[3];所有患者均經(jīng)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年齡<60歲;自身免疫或血液系統(tǒng)病變者;對研究所涉及藥物的用藥禁忌癥及藥物過敏者,肝、腎等器官病變明顯者;術前3個月接受過免疫球蛋白、糖皮質(zhì)激素、抗病毒等藥物治療者。將206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每組各103例。兩組間基本資料無差異(P>0.05),差異具有可比性(表1)。
1.2 方法術前完善相關術前檢查,并給予利尿、脫水等措施,根據(jù)患者自身情況制定個體化手術方案,術中全麻復合硬膜外阻滯麻醉,取仰臥位。觀察組患者采用心臟瓣膜手術同期行冠脈旁路術治療,操作方法為:于患者胸骨正中切口,暴露心臟,將左乳內(nèi)動脈及大隱靜脈游離,以備后續(xù)使用。于上、下腔主動脈與靜脈分別插管,形成體外循環(huán),使用冷血停搏液經(jīng)冠狀靜脈竇逆灌與經(jīng)主動脈根部間斷順行灌注相結合的灌注方式對心肌進行保護。于患者心臟停止搏動停止后,先行橋血管遠端吻合,再行心內(nèi)手術,最后行乳動脈、橋血管近端及前降支吻合、主動脈吻合。待心臟成功復位后,用事先準備好的人工機械瓣膜,行二尖瓣與主動脈瓣替換術。替換二尖瓣的縫合方式為單周連續(xù)縫合,縫合線為2-0Prolene,主動脈瓣固定采用的縫合方式為間斷縫合,縫合線同上。對照組患者采用心臟瓣膜手術非同期行冠脈旁路手術治療,患者心臟瓣膜手術與冠脈旁路手術需間隔,間隔時間為(217.25±43.17)d,手術操作方法同觀察組。兩組患者術后均需實時監(jiān)測血流動力,并依據(jù)患者血流動力監(jiān)測結果,給予補液,糾正電解質(zhì)紊亂,保持酸堿平衡。
1.3 觀察指標
1.3.1 患者術后情況記錄并觀察患者治療中呼吸機使用時間、ICU時間及住院時間,并對結果進行分析。
1.3.2 炎癥因子變化情況患者于治療前及治療后3周,分別采5 ml空腹肘靜脈血,置于未加抗凝劑的試管中,室溫靜置1 h,將其置于5000 r/min離心機上離心10 min,分離血清,將血清置于-80℃冰箱備用。予以美國貝爾公司所提供的BIORod450全自動酶標儀,采用雙抗體酶聯(lián)免疫法(ELISA)檢測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TNF-α)、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水平,試劑盒均由上海江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嚴格按照操作說明進行。
1.3.3 心功能患者于治療前及治療后3周,由專人對所有患者行心臟超聲檢查,記錄心胸比、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及左室舒張末期內(nèi)徑(LVEDD)。
1.4 統(tǒng)計學分析本次研究數(shù)據(jù)均采SPSS 17.0軟件進行分析,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癥因子變化情況及心功能改善情況等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來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呼吸機、ICU及住院時間比較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呼吸機使用時間、ICU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組間差異明顯(P<0.05)(表2)。
2.2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變化情況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IL-6、TNF-α及hs-CRP水平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IL-6、TNF-α及hs-CRP水平與治療前相比明顯降低(P<0.05),觀察組患者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表3)。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改善情況比較治療前,兩組心功能指標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心功能較治療前均得到明顯改善;且觀察組改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明顯(P<0.05)(表4)。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s)
組別 n 性別(n,%) 年齡(歲) 體重(kg) 心功能分級(n)男女Ⅱ級 Ⅲ級 Ⅳ級觀察組 103 56(54.37) 47(45.63) 67.7±6.5 67.3±5.42 31(30.10) 56(54.37) 16(15.53)對照組 103 52(50.49) 51(49.51) 66.3±6.1 68.7±3.55 33(32.04) 55(53.40) 15(14.56)t/χ2值 0.0132 0.4515 1.4495 0.5147 0.0206 0.0280 -P值 0.9085 0.6527 0.1508 0.4731 0.8859 0.8670 -
表2 兩組患者呼吸機使用時間、ICU時間、住院時間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呼吸機使用時間、ICU時間、住院時間比較(±s)
組別 n 呼吸機使用時間(h) ICU時間(d) 住院時間(d)觀察組 103 61.41±11.54 5.35±1.60 12.39±1.97對照組 103 116.58±22.78 14.48±1.61 21.52±3.92 t值 21.9263 40.8223 21.1205 P值 0.0000 0.0000 0.0000
冠心病合并心臟瓣膜病是中老年人群的多發(fā)病,嚴重者可誘發(fā)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對患者生命安全構成威脅[4,5]。目前臨床對老年冠心病合并心臟瓣膜病患者治療方法多為心臟瓣膜術聯(lián)合冠脈旁路術,但由于大部分患者術前心臟功能差,多伴其他內(nèi)科疾病,導致手術風險明顯高于單獨行心臟瓣膜術或冠脈旁路術[6,7]。若兩種手術非同期進行則會存在二次開胸,大大增加手術風險。因此對上述患者采用心臟瓣膜術同期行冠脈旁路術可有效降低手術風險率,促進預后[8,9]。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術后心功能改善情況較對照組更為明顯,表明觀察組能夠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質(zhì)量。
在患者行心臟瓣膜手術聯(lián)合冠脈旁路手術的治療期間,關注炎癥因子水平十分重要[10,11]。IL-6可誘導肝細胞合成C反應蛋白,造成巨噬細胞蛋白化,最終導致臟器損傷[12]。hs-CRP則可誘導巨噬細胞,從而誘導一氧化氮合酶產(chǎn)生,造成色氨酸下降[13]。TNF-α是機體內(nèi)最為重要的炎癥因子,參與各炎性細胞的產(chǎn)生及發(fā)展。本研究中,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炎癥因子水平分析,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后血清IL-6、hs-CRP、TNF-α水平均顯著下降,且觀察組血清IL-6、hs-CRP、TNF-α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表明心臟瓣膜手術聯(lián)合冠脈旁路術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炎癥因子水平。
本實驗通過對206例老年冠心病合并心臟瓣膜病患者術后情況及治療前后的炎癥因子及心功能變化情況進行分析,證實了采用心臟瓣膜手術聯(lián)合冠脈旁路術對老年冠心病合并心臟瓣膜病患者治療,療效顯著,能夠有效改善炎癥因子水平及心功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癥因子變化情況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癥因子變化情況比較(±s)
注:IL-6:白介素-6;TNF-α:腫瘤壞死因子;hs-CRP:超敏C反應蛋白
組別 n IL-6(ng/L) TNF-α(ng/L) hs-CRP(m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103 47.54±18.75 16.94±7.67 2.64±1.16 1.78±0.79 16.55±7.91 1.82±0.98對照組 103 48.31±16.65 26.01±8.99 2.59±1.17 2.02±0.81 16.31±7.15 3.66±0.38 t值 0.3116 7.7895 0.3080 2.1527 0.2284 17.7662 P值 0.7556 0.0000 0.7584 0.0325 0.8195 0.0000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改善情況比較(±s)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改善情況比較(±s)
注:LVEF: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DD:左室舒張末期內(nèi)徑
組別 n 心胸比 LVEF(%) LVEDD(mm)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103 0.50±0.15 0.74±0.17 47.31±5.19 52.01±5.21 50.04±5.75 62.94±6.67對照組 103 0.50±0.17 0.62±0.12 47.96±5.85 50.53±5.49 50.31±6.65 53.01±6.99 t值 0.0000 5.8527 0.8435 1.9846 0.3117 10.4307 P值 1.0000 0.0000 0.3999 0.0485 0.7556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