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是教育的核心,也是最基本的學習能力。閱讀是學生提升自身素質(zhì),提高能力的最佳方式。在日常學習中,創(chuàng)設(shè)良好的閱讀氛圍,培養(yǎng)激發(fā)濃厚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和行之有效的閱讀技能、技巧,學生的閱讀能力一定會得到提高。
【關(guān)鍵詞】閱讀教學 小學生 培養(yǎng)興趣 注重方法 提高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8-0095-02
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途徑。對小學生來說,通過閱讀,不僅可以大大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語文能力,還可以豐富學生的人文涵養(yǎng),塑造良好的品質(zhì)和健康的人格。葉圣陶先生說:“閱讀教學總得讀?!碧丶壵Z文教師于永正老師說:“語文教學的所謂‘亮點,首先應(yīng)該在朗讀上。要注重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大聲朗讀課文的能力。”在《朗讀者》節(jié)目爆紅的當下,作為教師,我們不得不深思:我們?yōu)槭裁醋x書?為什么要讓孩子讀書?如何讓閱讀成為學生學習生活的主旋律?如何及早引導學生去正確面對豐富多彩的閱讀世界,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使學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長,潛能得以充分的發(fā)揮。就此,談?wù)勎以谌粘=虒W中的點滴嘗試。
一、創(chuàng)設(shè)良好的閱讀氛圍
我們要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使學生受到情感的陶冶。教師要在教學中利用一切適當?shù)臋C會營造良好氛圍,激發(fā)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學習了《嫦娥奔月》后,我讓學生收集《開天辟地》、《女蝸補天》等許多中國古代有名的神話故事。這樣,以課堂教學為契機,有目的的進行課外閱讀,既能增強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又能提高他們課外閱讀的質(zhì)量。
班級讀書會是小學生在學習伙伴間形成閱讀氛圍的重要形式。班級讀書會是以班級為單位,有計劃地開展讀書活動,進行多種形式的閱讀、討論和交流。在讀書會上引導學生用一段課外時間讀一本教師或同學推薦的書,然后在一個集中的時間由同學和教師共同對該讀物進行自由討論,可以交流一些自己的讀后感,也可以復(fù)述文章中的精彩片段。它的有效開展對學生的閱讀、理解、感悟起到了深化作用,對學生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起到了推動作用。
有意識地把學生帶進圖書館和閱覽室參觀,任他們隨意翻看,讓他們感受課外書的吸引力,感染書迷專心致志讀書的精神,感受那濃濃的讀書氛圍,從而激起他們強烈的看書欲望。
此外,開展讀書筆記評展、精彩詩篇朗誦會,都是營造閱讀氛圍的好辦法,促使學生把閱讀當成一種自發(fā)性、有渴求欲的自我行為。
二、激發(fā)濃厚的閱讀興趣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合作者,在閱讀過程中,要讓學生去感受、體驗、想象。每個學生都會有不同的閱讀方式,有的喜歡高聲朗讀,有的喜歡低聲詠讀,有的喜歡邊讀邊畫??傊處熞鹬貙W生的選擇,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這樣,學生才會讀得高興,讀得投入。給他們閱讀的自由,再抓住時機,巧妙引導,進行遷移,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這實際上是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自主性與求知欲,而學生的閱讀量也自然會提高。成為了朗讀者,學生會深深愛上閱讀、學會閱讀。
課外閱讀應(yīng)是自主、自愿的閱讀,該讀什么或不該讀什么,應(yīng)由學生興趣決定,只要內(nèi)容健康,學生愛讀什么就讓他們讀什么。這樣,讀起來就很輕松,又能獲得新鮮感,精神也很愉快。對剛接觸書籍的孩子來說,激發(fā)其興趣,“放任自讀”是最合適不過的,不要管他讀什么書,就算是幽默笑話也任其讀之。教師的這種“放任”態(tài)度是寬容的、心中有度的。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無拘無束享受閱讀樂趣。
給予學生充足的閱讀時間,尊重學生獨特的見解和感受。在教學中,老師們總是不肯給充足時間讓學生自主讀書,讓學生讀書只是一種形式,走過場,學生還沒有弄懂文章的內(nèi)容,教師就要他們匯報自學情況。這樣做,剝奪了學生的閱讀權(quán)利,學生自然會對閱讀失去興趣。所以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語文教師首先要解放思想,摒棄那些阻礙學生發(fā)展的陳舊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從封閉沉悶的繁瑣分析中走出來,徹底解放學生的頭腦、手腳,開放課堂、教材,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讀書,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意境美、思想美。只有讓學生更多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感受,才能發(fā)掘?qū)W生智慧的火花,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是閱讀教學的任務(wù)之一。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使小學生樂意閱讀、有效閱讀、享受閱讀。在教學中,要訓練學生讀書用眼的習慣,減少眼動次數(shù),逐步擴大閱讀視野,縮短注視字詞時間,減少回視,這樣既能提高閱讀的準確性,又能提高讀速,形成默讀習慣。要訓練學生定時閱讀和限時閱讀的習慣。定時閱讀指每天某一時間內(nèi)閱讀,限時閱讀指每天限定一定的讀書時間。為了保證閱讀時間,我們開設(shè)大閱讀課。每周安排一節(jié)閱讀課,讓全班同學在一起進行閱讀,閱讀時有老師及時的點撥、引導,提高閱讀的效率。要訓練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在指導閱讀上要求學生圈、點、畫、找、記。圈出不懂的地方,點出關(guān)鍵詞句,畫出好詞佳句,找出優(yōu)美的片段進行熟讀、背誦,并養(yǎng)成“摘記”的習慣。學生在閱讀中感受故事的情節(jié),豐富自己的詞匯,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能力,提高閱讀的綜合效益,增強閱讀的自覺性和持續(xù)性。
四、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對學生進行讀書方法的指導不可或缺,它是墊好學生閱讀習慣的基石。
我們經(jīng)常要求學生好讀書、讀書好、多讀書,但很少予以指導,學生讀書處于盲從,難以成“型”,所以教師要向?qū)W生推薦適合他們讀的書籍,教給他們讀書的方法,讓他們成為一個會讀書學習的人??梢灾笇麄?nèi)绾芜呑x邊記、讀誦相宜,引導他們?nèi)绾巫x寫并存、讀悟結(jié)合,從而養(yǎng)成讀書動筆、讀書思考的習慣??梢宰プ≈攸c,深入理解,做好摘錄、記好筆記,并及時寫下心得體會。從本質(zhì)意義上講,閱讀的過程實際就是思維的過程。這樣以來,學生讀書積累就有目的,寫作實踐就會得到歷練,思維感悟就能得到提升。
多鼓勵學生閱讀后“說來聽聽”,這樣能加強孩子的溝通,提高學生的表述能力。孩子們只有暢所欲言地談?wù)撟约核喿x的書,在互相討論中形成自己的理解,閱讀才是有價值的。學生能完整地表述自己的觀點,自主思考能力也會有所提高。
指導學生做讀書記錄,讓學生將讀書成長經(jīng)歷記錄下來,對引導孩子閱讀很有幫助。最簡單的記錄是記下每個階段自己讀過的書,更為細致的記錄還可以包含閱讀的方法和自己的閱讀反應(yīng),如對某些書的好惡,讀某些書時提到的有趣問題,對某些書的評語,讀完后的感想等等。通過翻閱自己的讀書記錄,分析自己的閱讀發(fā)展情況,從而進一步重復(fù)閱讀或進行延伸閱讀。
開展形式多樣,趣味化的課外閱讀活動。單憑平時的講故事、猜謎語、讀兒歌等形式,久而久之學生會感到枯燥。故此開展形式多樣的,有趣的課外閱讀活動是學生增強興趣的催化劑。我要求我班每一個學生都制作課外閱讀資料袋,讓學生把這段時間所閱讀的課外書,寫的小記錄,以及在讀書過程中積累的一些字、詞、優(yōu)美的句段等都放進課外閱讀資料袋。每一周抽一節(jié)課作為閱讀交流時間,通過這種形式深化課外閱讀。
將閱讀教學從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使課外閱讀成為課內(nèi)閱讀的拓展和補充,從而使課內(nèi)閱讀和課外閱讀成為有機整體。蘇霍姆林斯說:“如果學生一步也不越出教科書的框框,那就無從談起他對知識有穩(wěn)定的興趣。凡是那些除了教科書以外什么也不閱讀的學生,他們在課堂上掌握的知識就非常膚淺?!遍喿x教學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課外閱讀對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學生的視野,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思想品質(zhì)是不無裨益的。
同時,將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有機結(jié)合。《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聯(lián)系閱讀教學,就是要提倡自主性閱讀、交流性閱讀、創(chuàng)造性閱讀。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應(yīng)盡可能地提供給學生閱讀主動權(quán),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有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探索的空間,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因此教師就要做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同時,教師必須讓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要鼓勵學生敢于和善于質(zhì)疑,激發(fā)樂于提問的興趣,變要我提問為我要提問。在閱讀探究中,如果學生能有一點點獨特體驗,哪怕是膚淺的,但如果確實是自己在讀中悟到的見解,都應(yīng)給予鼓勵。
五、搭建閱讀展示的平臺
搭建閱讀展示的平臺,凸現(xiàn)閱讀的個性化和人文性。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只有不斷地尋找一個個激活點,才能產(chǎn)生一次次新的激勵,形成一個個新的臺階。教師可以把開展的各項豐富的活動作為學生閱讀的“激活點”,讓他們在展示中享受成功的歡悅,在活動中形成新的激勵。比如,每學期定期讀書交流會、講故事比賽、詩文朗讀會、猜謎語、讀書征文等活動。運用“一人一條新聞”、“一人一個故事”、“一人一篇演講”等活動形式,讓學生將課外閱讀中所見的大小新聞、奇聞怪事、民情風俗、自然風光等說出來。當學生在課外閱讀中了解到很多別人不知道的事或知識時,如能及時讓他們交流表現(xiàn)展示,他們就會穩(wěn)定和保持這種興趣,從而持之以恒地進行閱讀,形成習慣。其次,每學期不定期地開展書面交流活動,比如優(yōu)美片斷摘錄匯展、讀書筆記結(jié)集、相聲、小品、童話表演、成語接龍游戲等,這些做法都會大大激發(fā)全體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
學校定期開展一些閱讀評比競賽活動,為學生搭建展示的平臺,如讀書征文比賽、手抄報評比、閱讀知識競賽、“我讀書我快樂”演講比賽、童謠朗誦會、等。開展評比競賽,給予學生以適度的精神鼓勵和物質(zhì)刺激,一是有利學生課外閱讀在穩(wěn)定的基礎(chǔ)上更加強化,二是有利于了解學生在課外閱讀中表現(xiàn)出來的個性差異,以便采取一些分類指導的策略。通過故事賽、朗誦賽、知識競賽等形式評出先進、表彰先進,樹立典型,并給予適當?shù)莫剟?。這不僅讓學生體會閱讀帶來的甘甜,同時這一次次的閱讀實踐活動又轉(zhuǎn)化成一股股催動學生多讀書、好讀書的動力。
閱讀帶給學生的效益是顯而易見的。進入閱讀,學生便進入了一扇扇文學的窗口、文化的窗口、文明的窗口,他們與書本為友,與偉人交流。久而久之,人類的思想精華便積淀成了學生的精神底子。更重要的是,閱讀是生長夢想的重要途徑,學生在長期的閱讀中會不斷地產(chǎn)生夢想。因為閱讀本身就是一種智力開發(fā)活動,是一種自我教育過程,是一種人文的情感熏陶。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不要靠補課,而要靠閱讀、閱讀、再閱讀?!敝挥屑ぐl(fā)了學生課內(nèi)外閱讀的興趣,教給了學生課內(nèi)外閱讀的方法,養(yǎng)成了課內(nèi)外閱讀的良好習慣,學生才會自覺地投身于課內(nèi)外閱讀的洪流中去,在書的海洋中自由邀游。
作者簡介:
鄒文秀,女,小教高級,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