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幾年,關于教學方式改變的研究取得巨大的突破,能力的培養(yǎng)也成為如今教學的方向。提升學生閱讀能力,讓學生學會自主閱讀是每一個老師和家長樂于見到的,可總有一些孩子沒有閱讀的興趣,使閱讀雖成為一種作業(yè),卻流于形式。讓孩子學會閱讀的方法,感受閱讀的樂趣才是愛上閱讀的最高目標。
【關鍵詞】作業(yè)布置 閱讀教學 自助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8-0079-01
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讀書讓人心馳神往,開拓視野,可以哺育靈魂??稍S多孩子就是對讀書提不起勁,其實不是他們不愛讀,而是他們找不到閱讀的方法。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呢?古語有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鄙頌閭鞯朗跇I(yè)解惑的我們,應該利用語文教材這個例子,創(chuàng)設性地布置作業(yè),指導孩子進行有效地閱讀,從而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自主閱讀的習慣。
根據(jù)2011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關于第一學段的閱讀目標及內容要求,根據(jù)學生的學段特點,結合其認知水平,我們可以布置以下作業(yè),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布置識字的作業(yè),在閱讀中識字,借識字拓展閱讀面
低年級孩子喜歡被表揚,也樂于學習。教會他們學習的方法,他們會快樂無窮,而低年級的學生能不能很好地閱讀,最關鍵的是識字量的多少。因此,教孩子識字就顯得格外重要,除了課堂上教孩子識字方法外,我們應該注重實踐作業(yè)。初學拼音時,可以布置孩子們到課外書中、作業(yè)題目中、古詩的情境中圈畫識記。其實,作業(yè)的題目中字并不多,如“填”、“畫”、“連”等,抓住關鍵字,個別突破,可以幫助孩子們很快地理解題目;而把識字融入到古詩中,每周一首,反復誦讀,不僅滿足了小學生必背古詩的要求,又熏陶了孩子對古詩詞文化的情感。借助閱讀識字,能很好地幫助低年級孩子增加識字量,從而更好地閱讀。
二、布置讀記的作業(yè),在閱讀中積累,實現(xiàn)閱讀的有效性
(1)讀要有選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由于性格不同,喜歡看的書也不同。給孩子找對書,讓孩子閱讀了有興趣,自然就容易養(yǎng)成愛看書的好習慣。男生喜歡看恐龍系列、科普類等,比如《十萬個為什么》。女生喜歡看童話類,可以推薦閱讀作家王一梅的童話故事,比較簡短,容易理解。也可以推薦閱讀湯素蘭的笨狼系列,詼諧有趣。
(2)讀要有積累。低年級的孩子閱讀往往是沖著興趣去,在閱讀上無法掌握方法,教師要有方向地指導,設計閱讀記錄就是很好的方法。一年級以摘抄詞句為主,二年級可以適當通過題型讓孩子表達出對書中人物的喜惡,簡要寫明原因。
從中年級學段目標及內容來看,指導孩子初步學會賞析文本,體會關鍵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變得至關重要。因此,在培養(yǎng)孩子閱讀興趣,堅持閱讀積累的同時,借助文本,教孩子學會閱讀是中段學習的目標。
(一)布置課前學習任務單,將閱讀與方法結合起來,實現(xiàn)閱讀的能動性
布置課前學習任務單是為了解決孩子自學就能完成的內容,讓課堂成為學生交流的課堂,成為學生主體的課堂。如執(zhí)教三年級上冊《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時,為了讓學生發(fā)現(xiàn)課文描寫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相同和不同的景物,同時理解為什么都寫樹?可以布置這樣的課前學習任務單。
這樣的課前任務單,學生完成后,有了思考,在課堂學習就變得更加高效,孩子在通過閱讀與課上指導,明白了一年四季為什么都寫樹,且樹的特點因為季節(jié)不同而不同。
(二)布置仿寫的作業(yè),將閱讀與習作結合起來,使其相得益彰
葉圣陶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文本教學篇目有很強的學習性,教師研讀教材自然可以找到許多指導學生閱讀的教學方法,如執(zhí)教《秋天的雨》一文。全文五個自然段,開頭結尾表達了對秋天的雨的喜愛之前,2-4自然段分別向我們介紹了秋天的雨的特點。本文適合我們指導孩子發(fā)現(xiàn)理解中心句,體會中心句的含義,讓孩子學會抓住中心句快速讀文,同時文本中選擇了秋天的相關景物進行描寫,執(zhí)教時,可以引導學生想象,比如:秋天的雨還把顏料給了誰?秋天的雨中還能聞到什么氣味?還有哪些動物準備過冬了?從而寫出另一篇《秋天的雨》。在閱讀中學習習作,在習作中不斷閱讀,從而使得學生的閱讀和習作能力都能提升,相得益彰。
第三學段要求默讀要有一定的速度,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初步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了解事件梗概,拓展閱讀面。有了前兩個學段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創(chuàng)新作業(yè)布置的訓練,要實現(xiàn)第三學段的要求并不難,因此深化主題,了解人物性格,借助主題閱讀拓展閱讀面成為高段提升學生閱讀的突破點。
(三)布置主題鏈接的作業(yè),了解主題內容,深化主題人物
人教版語文教材從一年級起,每冊教材根據(jù)主題分為八個單元。在大主題下,安排4-5篇相關內容,教師可以根據(jù)文章篇目布置鏈接閱讀。如:執(zhí)教五年級上冊《竊讀記》時,可以推薦閱讀好讀書,讀書到忘我的篇目;執(zhí)教《慈母情深》時,可以推薦閱讀相關母愛的文章。執(zhí)教人教版六年級上冊關于魯迅主題的課文,可以推薦學生搜集閱讀關于魯迅或寫魯迅的文章和詩;執(zhí)教《賣火柴的小女孩》時,可以推薦閱讀安徒生晚期執(zhí)筆的童話故事,感受人物所處境遇不同而創(chuàng)作出的不同文章。
(四)開展交流分享的閱讀課,實現(xiàn)閱讀方法與資源的共享化
課表標準的基本理念中提到積極倡導自助、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開展閱讀交流與分享就能很好體現(xiàn)這一理念。教師在組織活動中注意合理安排,分工合作,人人說,人人補充,四人一組或三人一組,可以相同資料的一組互相補充,不同資料的一組互相學習,使一人資料變成多人資料,最后通過全班交流總結,學會搜集有效的信息,從而使閱讀方法和資源交流實現(xiàn)最大效益化。
綜上有感而發(fā):學無止境,教更是一門學問,只有本著學生為主體,考慮學生所需,才能為學生服務。拿起教材思考,我要教什么?怎樣教?能力的培養(yǎng)已經(jīng)成為教學的方向,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提升更是語文教學的重點。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相應的識字、口語表達、習作能力也能隨之提升。老師們,借助閱讀教學,通過指令作業(yè),提高學生閱讀能力,讓我們的閱讀教學課堂為真正成為提升學生能力的課堂而努力吧!
作者簡介:
彭傳旺(1982.5-),男,福建南平人,本科,小學語文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