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素質化教育進程的不斷深入,小學的德育課程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開展德育課程有助于提高小學生的道德意識,并對小學生的思想進行正確的引導,從而推動小學生健康成長。本文主要對小學德育課程活動中的幾種教學策略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小學德育課程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8-0076-02
在小學里,開展德育課程是實施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徑。如今在新課程改革的影響下,基礎的教育課程正經(jīng)歷著深刻變革,德育課程也不例外。現(xiàn)如今,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識到了德育課程對于培養(yǎng)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個人素質和道德意識,促進小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意義。為了進一步發(fā)揮出德育課程的積極作用,不少教育工作者在探索有效教學策略上付出了巨大努力,以下是對幾種主要的教學策略進行了分析。
一、主體參與的教學策略
開展小學德育課程的教學活動最重要的前提就是主體參與。主體參與的教學策略不同于以往的灌輸式教學,它是將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地位,通過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來將教學過程變?yōu)閹熒涣餍畔⒑颓楦?,實現(xiàn)共同成長的過程。在教學中,實施該策略能夠有效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讓學生自主參與來獲得感悟和道德情感,從而完成自我和學習對象之間雙向的建構,并獲得更好的發(fā)展。主體參與的策略主要用于處理師生之間的關系。它需要教師將自己放在與學生平等的位置,主動與學生加強交流,為學生營造出一種民主自然的課堂氛圍,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大膽提問和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并能夠對獲得的情感體驗進行遷移。所以,在開展小學德育課程的教學活動時應注意以下兩點:第一,避免出現(xiàn)為了活動而活動的教學傾向。第二,避免過于放任學生的活動,導致學生出現(xiàn)思想混亂。
二、感悟導行的教學策略
感悟導行的教學策略指的是引導學習主體自主感知具體的事物和情境來獲得道德知識并認可道德觀念。所以學生需要帶著真情實感來參與教學活動,將課堂上學到的道理和產生的情感內化為自身的道德意識。感悟導行的教學策略主要用于幫助學生在教學中做到知行統(tǒng)一。它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能夠把握好感悟和導行之間的度。小學生的思維主要是形象思維,抽象思維還處于萌芽階段,因此小學生在感悟道德情境時,往往難以對某一個道德觀念形成統(tǒng)一的認知,此時教師就需要選擇一個適當?shù)臅r機來對小學生進行科學有效的引導,與小學生之間進行情感上的互動,并對他們提出的各種道德觀念進行歸納與提煉,幫助他們產生正確的認知并做出正確的行為。因此,要在小學德育課程的教學活動中實施感悟導行的策略,首先需要教師為學生設置道德情境,并引導學生在該情境中進行感悟,當學生有所感悟時教師再進行科學的指導。
三、合作探究的教學策略
在小學德育課程的教學活動中,合作探究是最基本的形式。由于小學生的知識能力比較有限,所以在教學中就需要與其他同伴相互合作。采取合作探究的策略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與同伴和老師交往的機會,幫助學生養(yǎng)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以及活潑開朗的個性品質,并引導學生形成自己獨特的個人風格。合作探究的教學策略主要是用于處理教學中學生在道德發(fā)展方面自主建構的問題。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水平較低,所以在小學德育課程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積極運用該教學策略,鼓勵學生與同伴進行合作,共同探究,努力發(fā)現(xiàn)問題并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法,大膽嘗試和思考,從而獲得有一定價值的結論。
四、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教學策略
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教學策略指的是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個性化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轉變以往教學活動中統(tǒng)一化與標準化的局面,將提高學生進行道德選擇的能力作為教學的重點,并對學生進行指導,讓學生能夠結合具體的情況來展開分析,努力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教學策略主要用于處理教學中學生實現(xiàn)共性和個性共同發(fā)展的問題。與素質化教育相同,小學德育課程的主要教學目標在于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進行培養(yǎng),推動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目前,我國逐漸進入多元化時代,學生的思想觀念也逐漸往多元化方向發(fā)展。所以為了順應社會發(fā)展的潮流,小學德育課程的教學應賦予學生一定的自主權,鼓勵學生嘗試多樣化選擇,并學會從多角度來分析事物。另外,小學德育課程還應改變以往以絕對的標準來對人和事物進行評判的想象,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思維空間,營造出和諧自由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創(chuàng)造能力。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要提升小學德育課程活動的教學實效性,就需要轉變傳統(tǒng)灌輸式的教學模式,積極順應新課程改革的潮流,采取更為科學有效的策略來開展教學活動,充分發(fā)揮出德育課程的作用,培養(yǎng)小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促進小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王清平.小學德育課程活動教學的策略[J].教育評論.2003(03)
[2]陸國雄.爭當“文武”雙星——南武小學德育活動課程開發(fā)與實施[J].華夏教師.2015(05)
[3]譚遇芳.小學綜合德育活動課程校本開發(fā)的探索[J].教育導刊.2008(02)
作者簡介:
唐曉琳,女,生于1984年7月,山東日照人。本科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新教育、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