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紅
摘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健康成長的過程中是不可或缺的角色,父母的有效陪伴對于孩子來說意義非凡。如何搭建平臺,促使工作繁忙的家長“騰出”時間、與手機為伍的家長“放下手機”有效陪伴孩子,讓“天高皇帝遠”的家長多關注與聯系孩子。幼兒在家長的有效陪伴中體驗親情、感受幸福,獲得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小班;搭建平臺;有效陪伴;健康發(fā)展
所帶的小班中幼兒36名,由長輩代管孩子的24名,占66.67%。雖說長輩在照顧孩子上有不少優(yōu)勢,他們能高度重視和滿足幼兒受保護、受照顧的需要,但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現象普遍,在鼓勵、指導幼兒自理、自立的嘗試與尊重和滿足孩子不斷增長的獨立要求上明顯不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健康成長的過程中是不可或缺的角色,父母的有效陪伴對于孩子來說意義非凡。如何搭建平臺,促使小班工作繁忙的家長“騰出”時間、與手機為伍的家長“放下手機”有效陪伴孩子,讓“天高皇帝遠”的家長多關注與聯系孩子,滿足小班幼兒探索的成長需求。幼兒在家長的有效陪伴中體驗親情、感受幸福,獲得健康發(fā)展。
一、“拋磚引玉”激共鳴
家長會是進行家園合作的一種有效途徑,家長會可以把教師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措施展示給家長,取得家長對班級各項工作的理解和支持,通過老師與家長的相互溝通,家長和教師都可以進一步了解幼兒,從而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對家長進行有效的家教引導,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學性。家長會是溝通幼兒園與家庭、使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保持密切聯系、協調一致的有效形式和途徑,是幼兒園整個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促進家長有效陪伴孩子,從家長會開始,要求家長會必須父母自己參加,沒有特殊原因,不得由長輩代替出席。家長會上,邀請班里與孩子親子互動良好的家長分享自己的經驗以及與孩子間的樂事,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激發(fā)班級家長的共鳴。許多家長在家長會上意識到自己在陪伴孩子及與孩子互動上的不足,甚至有家長說“我忽略了我們家寶寶”。
二、“家庭作業(yè)”推互動
家庭作業(yè)是指定學生于課堂外完成的作業(yè),而個人覺得所謂的家庭作業(yè)就是老師將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以作業(yè)的形式布置下去,來進行鞏固的方法,同時通過家庭作業(yè)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學校學了一些什么東西的方法。把“家庭作業(yè)”概念引入班級指導家長有效陪伴孩子以及與孩子互動。學期初布置一定的任務,如“每天親子閱讀20分鐘”、“與孩子一起堅持做一件事”,布置任務之后定期、不定期的進行情況了解,如親子活動、家長開放日、家長會、個別溝通時對家長開展親子閱讀情況以及遇到的問題進行了解,根據情況給予鼓勵、指導、表揚等;了解與孩子堅持做了什么事,孩子有什么收獲等?!凹彝プ鳂I(yè)”對惰性強、迷茫的家長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成為他們陪伴孩子、主動與孩子互動的動力。定期、不定期的溝通引導家長養(yǎng)成陪伴孩子的習慣,親子間互動與陪伴從被動向主動轉化。
三、“小小紙條”引方向
家長在陪伴及與孩子互動過程中常常會遇到問題與困難,顯得束手無策、迷失方向,甚至會放棄。許多家長由于工作原因不能來園與老師進行面談,班級開辟“小小紙條”通道,家長可以把自己的問題與疑問用“小紙條”的方式向老師傳遞,“小小紙條”可以由接送的人傳遞,也可放置在孩子的書包中,由教師取出。教師根據幼兒的特點,針對問題或疑問,給予理論與實踐指導,對于一般性問題,教師也用小紙條的方式、或電話、或微信、與幼兒溝通等形式指導家長解決。遇到難、大、尖問題,則為家長制定解決方案,并與家長約時間面談、商討,確定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及時給予理論引領與實踐指導,支持家長的陪伴行為。對家長有指導意義的專家講座視頻、好書、經驗分享于家長,引領家長建立科學教育理念,進行有效陪伴?!靶⌒〖垪l”方便了家長,也是引領方向的得力助手,也成為教師了解、掌握家長陪伴狀況、進程的工具。
四、“曬娃”“專區(qū)”促交流
根據年輕家長愛“曬”的特點,發(fā)揮班級微信群的作用,設定周一為“班級曬娃日”,讓家長“曬”陪伴孩子、與孩子互動的照片、視頻、美篇等,滿足家長“愛曬”的需求。在班級創(chuàng)設“親子專區(qū)”,展示親子美照、親子互動感悟、寶寶金言等?!皶裢蕖薄皩^(qū)”促進家長之間互相交流、溝通,這種交流與溝通對家長的家庭教育形式、審視、修正等具有積極的意義。
通過教師搭建的平臺,小班家長逐步意識到陪伴孩子對其成長的重要意義,逐步養(yǎng)成有效陪伴孩子的習慣,掌握忌催促或者單純地說教的技能,重視、關注孩子的感受。孩子在家長陪伴過程中,原來膽小、缺乏自信的逐漸有了自信心;原自理能力弱、依賴性強的孩子,在家長悉心指導下,逐步養(yǎng)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習慣。在“堅持與孩子一起做一件事”過程中,家長的工作壓力得到解放,不少孩子出現明顯的興趣傾向,這即使幼兒獲得良好發(fā)展,家長也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獲得成長。但在推動、指導、溝通過程中需要照顧家長的“面子”,對于遲遲沒有行動的家長需要和風細雨式的加以引導。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2]《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
[3] 張緒芝《父母陪伴孩子閱讀的意義與方法》
[4] 盛慧琳《幼兒時期父母陪伴教育的內涵及其心理健康意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