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艷芳 吳南中
【摘 要】對國內外在線學習成果認證與轉換的現(xiàn)實推進情況進行了全面考察,梳理了阻礙在線學習成果認證與轉換的原因,分析了在線學習成果認證與轉換在拓展優(yōu)質教育資源、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培養(yǎng)終身學習能力、加強教育機構協(xié)同力度、促進教師發(fā)展等方面的價值。提出了運用以終身學習體系建設推動在線學習成果認證與轉換的制度體系建設,激活教育機構參與在線學習認證積極性,建立資歷框架及評審制度保證在線學習質量,建立第三方認證規(guī)范在線學習成果,建立典型應用范例促進認證與轉換規(guī)范運行等策略,以有效促進在線學習的良性發(fā)展。
【關鍵詞】在線學習成果;認證;轉換;價值;策略
【中圖分類號】G434;G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794(2018)08-0027-06
2016年9月底,教育部發(fā)布了《關于推進高等教育學分認定和轉換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探索建立多種成果認定機制,并提出學分認證與轉換工作是完善人才成長“立交橋”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借助MOOC的強大影響力,在線學習由以往的“邊緣”狀態(tài),通過混合學習、SPOC等形式進入教育本體,成為新時代智慧學習、無縫學習、混合學習等教學模式的重要構件。在在線學習迅速發(fā)展的同時,純粹的在線學習成果(指的是學習過程全部發(fā)生在在線學習平臺的成果,不含遠程開放教育這類有現(xiàn)場指導的類型)的認證與轉換進展并不理想,即便是edX等著名的在線學習平臺,認證為學分的課程還是少數(shù)。在線學習成果無法認證和轉換為被學習者認可的學分或資歷,會極大地挫傷學習者的積極性,影響在線學習的發(fā)展。究其原因,一方面,市場主體對在線學習課程證書的價值不甚明了;另一方面,整個在線學習平臺并沒有建立起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并不能保證所有課程的質量。本文就在線學習成果認證與轉換的研究與實踐進展、關鍵障礙、核心價值、應對策略等問題進行探索。
一、在線學習成果認證與轉換的研究與實踐進展
MOOC興起之后,為了更好推廣其產品,增加其利潤來源,提高學習者積極性,MOOC為完成課程的學習者提供課程證書。但在線學習成果大規(guī)模納入普通高校學歷教育學分起源于2013年。2013年美國大學委員會推薦了5門Coursera平臺的優(yōu)質在線課程給大學,認為具有獲得學分的價值,美國部分公立大學尤其是社區(qū)學院開始認定其所指定的課程學分。2013年圣何塞州立大學開始啟動edX和Udacity,實施基于MOOC的混合模式試驗項目。同年,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批準學生通過選修全球在線學習課程節(jié)省大學學習費用和時間。2014年12月,美國大學委員會啟動了替代性學分聯(lián)盟試點項目,通過試點項目,挑選約100門免費或低成本但又有質量的課程,25所試點高校承認所挑選課程學分,并向大學委員會報告進行情況。2014年10月,Coursera與AT&T;公司合作,開放微學位(Nano Degree)證書,并于2015年3月開始,與Accredible公司合作,通過對學習者學習數(shù)據分析,呈現(xiàn)學習過程,展現(xiàn)學習能力,并提供相應的學習證明,標識著在線學習平臺開始尋求自身的突破,構建在線學習閉環(huán)。
相對于美國,歐洲對在線學習成果的認證態(tài)度顯得更加開放,也更加愿意為在線學習授予學分,其認證與轉換工作得到歐盟和歐洲各國的資金支持。首要原因是歐洲學分互認體系(ECTS)為歐洲開展在線學習學分認定提供了法律依據;另一個原因是歐洲高等教育經費來源于公共財政,在線學習成果的使用對收入體系的沖擊不大。因此,在ECTS框架下,歐洲在線學習機構開展了大量的工作。比如:增加線下考試環(huán)節(jié),增加學習過程監(jiān)控環(huán)節(jié),擴大在線學習成果;iversity項目在歐洲組織大學MOOC聯(lián)盟領導下,參與大學若干慕課的建設,并建立線下考試中心,共同對課程進行認證。
中國對在線學習成果的態(tài)度也非常開放。圍繞在線學習成果的認證與轉換工作也開展起來,不同于國外的是,國內頂尖學府率先承認在線學習學分,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應。2014年,清華大學物理系的200多名同學通過考試,認定了“電路原理”的MOOC課程學分,成為清華大學首批通過在線教育獲得學分的學生。國內還有南京大學、青海大學、貴州理工學院等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在線學習獲取了該課程的學分。同時,其他學校也表現(xiàn)出了對在線教育學分認定的積極性,并做了大量的探索,尤其是電大舉辦的職業(yè)院校,自身具有遠程教育基因,表現(xiàn)出了對在線教育成果認定的興趣,并進行了大量的實踐,有的院校還建立了在線學習方式的培育機制。不少高校通過建立聯(lián)盟的方式,承認相關學校的在線學習學分,比如上海交通大學研發(fā)的中文慕課平臺“好大學在線”通過與上海西南片19所高?;フJ慕課學分的形式,將在線學習成果納入人才培養(yǎng)體系。
2014年廣東省教育廳發(fā)布《關于普通高等教育實施學分制管理的意見》,率先提出了探索MOOC等互聯(lián)網在線教育平臺課程學分認定的正式意見。2015年,教育部發(fā)布了《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鼓勵學校通過開放課程建設、應用、引進與對外推廣,提高教學質量。鼓勵高校制定在線開放課程教學質量認定標準,將本校認定的在線課程納入培養(yǎng)方案和教學計劃,并制定在線課程的教學評價辦法和學生修讀在線課程的學分認定辦法。
從已有研究來看,不同地區(qū)和國家對在線學習的學習成果持有不同的態(tài)度,但整體都體現(xiàn)了對在線學習成果謹慎接受的態(tài)度,具體表現(xiàn)為有條件的認證和對質量的擔憂??傊?,從研究與實踐的深度來看,離在線學習改變教育格局的期待還相差甚遠。
二、在線學習成果認證與轉換的障礙
當越來越多的學習者通過在線學習獲取課程主要知識和技能時,在線學習成果是否納入人才培養(yǎng)體系就顯得至關重要。學習者獲取了較課堂教學不低甚至更好的學習效果,而不能獲取滿足自身利益、顯示自身能力的學分,會極大地影響學習者參與在線學習的積極性。那么,究竟是什么阻礙了在線學習者獲取在線學習學分呢?
1.文化氛圍
文化是優(yōu)秀的“慣性”力量,也常常容易阻礙突破與創(chuàng)新。雅斯貝爾斯在《大學的理念》中將大學定義為“是由學者與學生組成的、致力于尋求真理之事業(yè)的共同體”。其語意的核心是“共同體”,范圍是“學?!?,內容是“探尋高深學問”。在這種理念下,大學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其探求真理的能力,但也造成了對外來事物的“清高”。當在線學習成果認定對學校文化造成沖擊時,會產生阻礙的力量。一方面,在高校,學習者表達自身訴求渠道不夠通暢,學習成果轉換需求并沒有形成規(guī)模,影響了在線學習成果的認證。另一方面,教學創(chuàng)新文化的缺乏也是重要的阻礙因素。教學創(chuàng)新文化是學校創(chuàng)新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指教師利用科學理念、先進技術、優(yōu)質資源為提升教育教學水平改變自身教學行為,以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的文化。教學創(chuàng)新文化本身是以接納性的、開放性的、生態(tài)性的理念為支撐的,代表了吸納優(yōu)質理念、優(yōu)質資源、有效行為的文化。在高校文化中,教學創(chuàng)新文化是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這種文化的缺失,阻礙了教育體系認證在線學習的學分。
2.制度環(huán)境
首先,對高等院校影響最大的制度莫過于作為計劃經濟基石的單位制度,單位制度將大學變成了政府的派出機構,其直接后果是大學組織內部的管理關系與學術關系是嚴格的等級制度關系,對教育發(fā)展的根本判斷來自于大學的頂層,中層是執(zhí)行層,執(zhí)行聽命于高層的信息與指示。在這種制度下,當校長沒有關注到在線學分認證的價值時,中層機構很難自發(fā)地開展創(chuàng)新。其次,我國高等教育缺乏真正的學分制。學分制是高校的教學管理制度,以取得學分數(shù)作為其衡量學業(yè)完成的依據,并以此進行管理工作。我國的學分制度并不完善,比如高校并不是按照學分數(shù)收取學費,影響了學習者參與學分認證的積極性。
3.教師
對于大部分教師而言,工作的首要目的是獲取相應的經濟待遇以滿足生存的基本需要,教學是教師賴以生存的主要手段。對在線學習成果的認可,意味著教師以教學為主要工作內容的工作格局被打破,教師的角色會變得“看起來不那么重要”,“研究學習者,以及提出的問題與解決問題上來”成為教師的工作內容,加上部分教師由于價值取向、平臺以及自身原因,并不具備太強的科研能力,這會削弱教師的安全感,導致教師不支持甚至抵制在線學習。
4.在線學習體系
對于中國認定與轉換在線學習成果而言,最為重要的障礙是在線學習自身。
首先,在線學習體系沒有建立質量保證體系,影響了教育機構對在線教育學分認定的興趣。我們不否認部分在線學習課程的高品質,也不能漠視在線學習平臺中充斥著不太具備質量要求的課程,無法達到課程學分的質量。
其次,由于缺乏國家資歷框架,在線的課程體系并沒有按照層級要求,將學習內容按照知識、能力、技能的要求進行嚴格分層。教育機構難以科學、規(guī)范、有效利用在線學習體系的優(yōu)質成果,擔心其層次達不到自身要求,影響自身聲譽。
三、在線學習成果認證與轉換的價值
要突破在線學習成果認定的障礙,需要從認識在線學習成果認證的價值開始。
1.拓展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覆蓋面
在線學習對教育體系的最大影響是為教育輸送了開放理念,“開放”在教育領域意涵豐富,核心涉及到注冊條件、課程的學費、資源的自由應用等方面。在線學習將原本封閉的學校教育打開,實現(xiàn)了與外界的溝通。而對在線學習成果的認定與轉換,尤其是使質量過硬、特色鮮明的在線課程通過認證與轉換的方式進入自身體系,滋養(yǎng)自身體系,實際上是教育機構的進一步開放。同時,在線學習為學習者提供更多選擇余地,學習者的學習適應度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而且這種便于復制的資源,可以形成更為廣泛的輻射。
2.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
培養(yǎng)高級專門人才始終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在現(xiàn)行評價制度的影響下,人才培養(yǎng)職能屈居于科學研究之下,“教學為中心”被嚴重“空話”化,“教授不教本科生甚至不上課”、“教師不研究教學”等現(xiàn)象始終存在,整個高等教育體系的人才培養(yǎng)質量情況堪憂。對在線學習成果的認證與轉換,打通了與在線學習的通道,接入了各地優(yōu)質資源,提供了人才成長的另一種渠道,也就是通過借用外界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服務于自身的人才培養(yǎng),提升人才培養(yǎng)質量。
3.鼓勵學習者培育終身學習能力
終身學習是未來社會的必然要求,終身學習能力需要在教育體系中得到有意識的培養(yǎng)。終身學習能力主要涵蓋了自主學習能力、信息素養(yǎng)、問題解決能力、批評性思維能力、持之以恒的能力、自我評價能力等。鼓勵學習者參與在線學習,支持在線學習成果的認證與轉換,實際是鼓勵了在線學習行為的發(fā)生,同時也培育了學習者尋找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能力、在線學習能力、持之以恒能力等,與終身學習能力高度對接。可以說,鼓勵在線學習就是鼓勵培養(yǎng)終身學習能力。
4.加大教育機構溝通與協(xié)同力度
由于教育領域中的非均衡發(fā)展,教育機構之間的相互溝通停留在政府鼓勵、強制對接、個人關系“結盟”等非對稱聯(lián)系狀態(tài),各自為政居多,協(xié)同力度不夠。教育機構對在線學習成果的認定可沖擊這種關系。
首先,對在線學習成果的認證與轉換,實際上是一個教育機構對另外一個教育機構課程質量的認可,會在心理上促進對對方的認同,更容易也更可能建立雙邊關系。比如使用清華大學優(yōu)質慕課“電路原理”的院校,都與清華大學建立了聯(lián)系,得到了清華大學的指導。
其次,促進區(qū)域內教育機構增進溝通。在在線學習時代,受到在線學習資源的影響,任何教育機構都能感受到自身發(fā)展的不足,抱團發(fā)展、聯(lián)盟發(fā)展、組合發(fā)展成為常態(tài),還有可能建設“區(qū)域性聯(lián)盟”等協(xié)同組織。
再次,認證同一課程或者平臺的教育機構都需要不斷評估課程的質量,會因為相同選擇加強理解與認識,創(chuàng)造協(xié)同共建的關系,增加協(xié)同科研、協(xié)同創(chuàng)新、協(xié)同發(fā)展的機率。
5.促進教師發(fā)展
對在線學習成果的認證與轉換,改變了教學工作對教師的能力需求,能促進教師積極尋求改變。
首先,在線學習成果的認證與轉換,喚醒了教師的發(fā)展自覺。教育機構對在線學習成果的認證與轉換,引入了優(yōu)質在線教育資源,教師需要提升教學素養(yǎng),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吸引學習者。
其次,在線學習改變了學習者的起點,教師需要重新審視學習者。通過在線學習,改變了學習者的“期待”與“視界”,教師需要重新理解學習者的水平,并以此做出教學設計。
再次,教師需要強化信息素養(yǎng)。更多的在線學習成果的認證與轉換意味著教師需要參與到在線課程開發(fā)過程中來。如何利用大數(shù)據、在線交互技術等手段,設計有質量的課程并建設出來成為教師的能力需求,這些都能促進教師提升信息素養(yǎng)。
6.支持教育機構形成特色
特色建設是當下學校的熱點話題,也是教育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主題。從大部分教育機構自發(fā)而形成的特色建設的計劃、進展和力度來看,有些動力不足和進展緩慢,也沒有真正將特色建設列為核心戰(zhàn)略和工作重心。特色建設迫切需要將這種“自發(fā)”狀態(tài)向“自為”狀態(tài)轉變。在對在線學習成果的認證與轉換的參與過程中,教育機構需要建立起有特色的專業(yè)、課程、教學資源,向在線學習系統(tǒng)輸送有受眾的產品。按照供給邏輯,產品的輸出要滿足價值要求,在在線學習領域,最大的價值就是需要提供有質量的產品,這能促使教育機構認真思考特色問題,將對特色的追求轉化為自身發(fā)展的動力,使自身成為在線學習體系教育輸出中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
7.激發(fā)在線學習提供者資源建設的動力
在現(xiàn)有的在線學習提供者中,有以高校牽頭主導的在線學習機構,比如清華大學主導的“學堂在線”;也有企業(yè)主導的在線學習機構,比如網易主導的“中國大學MOOC”;還有教育部、財政部主導的“愛課程”;還有一些通過聯(lián)盟形式建設的慕課平臺。不管是哪種形式的平臺,吸引學習者是平臺生存、發(fā)展的基礎,沒有學習者就沒有商業(yè)模式,就不可能具備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當它的課程能認證并轉換為大部分教育機構的學歷教育學分時,學習者就能得到實際的利益,自然也激發(fā)了在線學習提供者的積極性,進而進一步固化或者調整自身定位、使命和發(fā)展策略,加大投入,增強資源整合的力度,擴大在線學習的供給。
四、推進在線學習成果認證與轉換的策略
目前,落實到學校層面的在線學習成果的認證與轉換并不多見,需要準確的戰(zhàn)略指引和科學的策略選擇。在推進在線學習成果認證與轉換的過程中,既要有頂層設計,又要落實到質量保障的環(huán)節(jié),形成體系,發(fā)揮系統(tǒng)性效應。
1.以終身學習體系建設推動在線學習成果認證與轉換的制度體系建設
終身學習理念實際上是一種實現(xiàn)教育機構互通互聯(lián)的理念,通過互通互聯(lián),為學習者創(chuàng)造便利的學習機會。按照朗格朗的思想,“未來的教育將社會整個教育和訓練的全部機構和渠道加以整合,從而使人們‘在其生存的所有部門,都能根據需要而方便地獲得教育的機會?!笨梢娊K身學習體系本身蘊含了整合各類資源的制度建設需要。從現(xiàn)有制度體系來看,教育部關于《關于推進高等教育學分認定和轉換工作的意見》為認證與轉換各類學習成果定下了基調,實際也是終身學習理念下,終身學習“立交橋”構建的策略。教育機構自身需要從辦學的開放性、學習的靈活性、資源的多樣性、學習手段的先進性、終身學習能力成長性等方面思考在線學習成果認證與轉換的價值,出臺各類學習成果認證與轉換的規(guī)則,引入在線學習成果,改變局域生態(tài),以開放性、包容性、大局觀去接納在線學習的成果,使之成為推動學校特色建設的力量。教育研究者需要用自己的學識和魄力將在線學習成果認證與轉換的深度意蘊展示給教育者,用終身學習體系建設的理念使之成為該工作的追隨者,通過不斷地激發(fā)其動力、鼓舞其干勁、指明其方向、研究其策略,促進其對整個教育體系的認識、理解,并付諸行動。在多種合力的作用下,形成在線學習成果認證與轉換的制度體系,促進在線學習深度“植入”教育體系。
2.激活教育機構參與在線學習認證的積極性
在在線學習認證與轉換的動力體系中,教育機構和在線學習提供者是重要的參與者。教育機構對自身所頒發(fā)的學歷具有自主權,它可以自行決定什么樣的課程可以得到認可,要促進在線學習成果的認定,要解決教育機構的動力問題。
第一,教育機構具有認證學習成果的“自發(fā)”動力,需要將這種動力通過有效的措施,轉化為“行動力”。從層次上,各級政府有認定與轉換在線學習成果的壓力;在結構上,在線學習可以改變學校教育生態(tài);在功能上,可以激活教育系統(tǒng)活力。
第二,學習者要充分表達自身話語,促使教育機構認證和轉換學習成果。隨著教育市場由“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學習者的話語顯得更有力度。當學習者通過合適的話語表達通道向學校表達參與在線學習并渴望獲得學分時,教育機構不得不認真考慮在線學習成果的認證問題。
第三,要改變教師觀念。在線學習是數(shù)字化時代學習方式轉變的必然,要引導教師適應在線學習對自身能力的需求,主動適應在線學習對課堂的沖擊。
3.建立資歷框架及評審制度保證在線學習質量
質量是在線學習發(fā)展的生命線,也是在線學習成果認證與轉換能否形成長效機制并發(fā)揮價值的關鍵。建立資歷框架及其評審制度是保證在線學習課程基本質量的有效辦法。資歷框架指的是一系列按照知識——技能——能力的遞進邏輯或不同層級就業(yè)與崗位需求,形成的一個連續(xù)的被認可的資歷階梯。由于資歷框架理清了不同級別課程的具體要求,蘊含了成效為本的思想,課程建設者可以按照其具體要求開展設計、建設、使用和評價,能保證符合基本的質量要求,同時方便建立在線學習的分層標準和分類標準,為在線學習成果認證與轉換提供便利。同時,資歷框架的運行需要借助評審制度,通過了評審的課程才能提供給學習者學習,這種制度模式能有效地保證在線學習課程的質量,促進在線學習成果被更多的教育機構認證與轉換。
4.建立第三方認證規(guī)范在線學習成果
中國的教育體系是一個受到政府嚴格管控的體系,這種管控體現(xiàn)在財政、人事和資源等各個方面。教育機構與同類機構交流溝通較少,在某種程度上助推了信息的不對稱,在認證對方在線學習成果時就會遇到障礙。比如部分普通高等院校并不認可MOOC的課程質量,有的甚至覺得本校建設的在線學習課程質量尤佳,對外校建設的在線學習課程嗤之以鼻。建立第三方認證機構,對于轉換在線學習成果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學分銀行就是這樣一種機構,通過學習成果認證標準系統(tǒng)性的建設及應用,將認證過程、認證結果清晰展示給參與在線學習認證與轉換的教育教學機構,促使以往認證與轉換的“人情、關系”向“制度、規(guī)范”轉變,保證認證結果的可靠性、權威性。同時,學分銀行還能將認證的結論向在線學習課程提供者反饋,促使其進一步改進資源建設。
5.建立典型應用范例促進認證與轉換的規(guī)范運行
范例具有示范效應。通過范例可以促使人們更加理性認識在線學習成果認證與轉換的本質與功能、問題與障礙。
首先,從通識教育做起。教育部可以委托高校建設在線學習課程標準,包括不同層級的知識、技能與能力標準、課程評價標準和課程實施標準,為在線課程開發(fā)提出指導性的意見,并通過立項的方式,吸引優(yōu)質課程建設者和團隊進行通識課程建設,通過評估機制,按照準入規(guī)則建設課程,并在通用平臺廣泛實施,促進教育機構對學習成果認證的基本認知。
其次,從學習者的“掛科”課程開始。按照學分制的精髓,學費是與學分掛鉤的,但是由于我國的制度環(huán)境,學習者補修學分并不能收取學費,在某種意義上加大了人才培養(yǎng)成本。可以鼓勵沒有通過學校課程考核的學習者參與在線學習獲取成果,建立規(guī)則并按照規(guī)則認證與轉換其成果,降低教育機構人才培養(yǎng)成本,調動教育機構參與認證與轉換工作的積極性。
再次,從本校(機構)所缺課程或者是質量不佳的課程開始,通過有組織地認證與轉換這類課程的在線學習成果,實現(xiàn)短期內有效提升教育質量。當然,在推動典型范例建設的同時,需要加強制度設計,逐漸形成制度系統(tǒng),特別要注意包括學習者主體在內的民主協(xié)商機制,保證在線學習成果認證與轉換過程的靈活性、科學性和規(guī)范性,并規(guī)避學習成果認證與轉換中的作弊行為,促使在線學習成果的認證與轉換從“范例”逐漸成長為“系統(tǒng)”規(guī)范。
五、結束語
在線學習可以為更廣泛的人群提供優(yōu)質教育,在線學習成果的認證與轉換,就是要將在線學習者的學習成果轉換為學歷教育的學分,給學習者積極的反饋,進而提升人才培養(yǎng)質量,培育終身學習能力和降低人才培養(yǎng)成本等。對面向未來日益清晰的終身學習社會而言,在線學習可以說是主要的學習方式,對在線學習成果的擁抱,實際上是為學習者更加適應未來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在線學習通過網絡為學習者打開了一扇看見全世界的門,在線學習成果的認證與轉換保證了“門外”學習通道的合法性,體現(xiàn)了對學習者主動性和主體地位的尊重,為個性化學習提供了可能。但是,在目前的環(huán)境下,在線學習成果的認證與轉換,還需要解決許多問題,需要研究者的持續(xù)關注。
【參考文獻】
[1]董少校.上海“好大學在線”平臺上線 19所高?;フJ慕課學分[N].中國教育報,2014-04-16(001).
[2]高志敏.關于終身教育、終身學習與學習化社會理念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3(1):79—85.
[3]顧明遠.教育大辭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402.
[4]樸雪濤.大學制度創(chuàng)新與21世紀中國高等教育跨越式發(fā)展[J].高等教育研究,2002(11):6—10.
[5]邱偉華.高等教育慕課市場的認證機制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5(3):40—45.
[6]劉蔚如.清華首批學生獲在線課程學分——慕課這次真的來了[N].光明日報,2014-07-17(005).
[7]宋靈青.MOOC時代教師面臨的挑戰(zhàn)與專業(yè)發(fā)展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9):139—143.
[8]孫崇正,肖念,金保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yǎng)質量觀的演進與啟示[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9(4):48—54.
[9]吳南中.在線學習培育的頂層設計與推進機制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6(1):45—50.
[10]楊帆,穆肅.終身學習能力構成及能力項關系的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1(6):81—88.
[11]楊九俊.學校特色建設:“尋找屬于自己的句子”[J].教育研究,2013(10):29—36.
[12][德]雅斯貝爾斯.大學的理念[M].邱立波,譯.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7:19.
[13]袁莉,斯蒂芬·鮑威爾,比爾·奧利弗.后MOOC時代:高校在校教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J].開放教育研究,2014(6):44—52.
[14]鄭雅君,陸昉.MOOC3.0:朝向大學本體的教學改革[J].復旦教育論壇,2014(12):5—9.
[15]ACE.Twenty-five institutions to participate in ACE AltermativeCredit Project[EB/OL].(2014-12-20)[2016-08-13].http://www.acenet.edu/news-room/Pages/Twenty-Five-Institutions-to-Participate-in-ACE-Alternative-Credit-Projece.aspx.
[16]Lewin,T.Promising full college credit,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offers online freshman program[EB/OL].(2015-05-15)[2016-08-13].http://www.nytimes.com/2015/04/23/us/arizona-state-university-to-offer-online-freshman-academy.html?_r=2.
[17]Accredible.Accredible manages your organizations certificates for you,fromissuing, toediting, to analytics[EB/OL].(2015-08-12)[2016-08-13].https://accredible.com/certific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