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廣勤,柳雪
(沈陽中變電氣有限責任公司,沈陽110141)
在我國10kV級電網(wǎng)系統(tǒng)中,中性點是絕緣的。為保護電網(wǎng)安全運行,抑制因電網(wǎng)系統(tǒng)單相故障時,由于接地容性電流產(chǎn)生間歇電弧而引起的系統(tǒng)過電壓,需要提供一個與接地容性電流大小相近、方向相反的感性電流作為補償(一般采用過補償,及感性電流稍大于接地容性電流),因此需要在主變壓器一次側連接一臺接地變壓器,經(jīng)消弧線圈接地作人為中性點[1](如圖1)。由于電網(wǎng)系統(tǒng)需要接地變壓器具備不可燃、不助燃、節(jié)能環(huán)保、耐熱等級高、抗短路能力強、局放量低等特點,而目前環(huán)氧澆注工藝的技術水平也日益提高,故越來越多的接地變壓器采用環(huán)氧澆注式。接地變壓器的連接組別通常采用ZN(不兼站用變使用)或ZNyn11(兼站用變使用),本文主要就ZN連接的一次繞組結構進行分析和討論。
目前干式接地變壓器繞組通常采用的結構形式有軸向交錯式、徑向內外排布式、徑向分離排布式等結構,下面就這幾種繞組的結構形式分別進行介紹及特點分析:
圖1 接地變壓器接線示意圖
軸向交錯式結構繞組,是指兩個異相的半繞組沿軸向交錯排列,套裝于同一鐵心柱的繞組結構(如圖2)。
軸向交錯式結構繞組,由于通過繞組排布將兩個異相的半繞組做成了一只線圈,故有以下幾個優(yōu)點:
線圈可以直接在面板上出頭,絕緣處理簡便;
兩個半繞組都可以在面板上設置分接,連接矢量不會偏移,電壓調節(jié)很準;
圖2 交錯式繞組結構示意圖
線圈輻向尺寸較小,生產(chǎn)成本低;
產(chǎn)品只需一只模具,模具成本低。
但此結構的缺點也很明顯,就是線圈絕緣處理要求很高,由于兩個半繞組交錯排列,兩個半繞組的電壓差很大,所以在絕緣處理上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一方面要避免絕緣擊穿,發(fā)生匝間短路,另一方面層間、段間、匝間場強都要控制,避免局放過大。
徑向內外排布式結構繞組,是指兩個異相的半繞組沿徑向內、外排布,兩個半繞組中間設置氣道,套裝于同一鐵心柱的繞組結構[2](如圖3)。
圖3
徑向內外排布式繞組結構,由于通過氣道將內外線圈分隔,故有以下幾個優(yōu)點:
產(chǎn)品只需一套模具,模具成本低;
線圈排布方便,層間場強容易控制;
線圈可以直接在面板上設置出頭,絕緣處理方便;
增加通風氣道,加強散熱效果。
此結構的缺點就在于A、0出線之間,由于A、0之間為線電壓,故此處場強極大,所以在絕緣處理上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另外分接也只能通過外線圈在面板上出頭進行調整,電壓調節(jié)偏差較大,且矢量會發(fā)生偏移。
徑向內外分離式繞組結構,是指兩個異相的半繞組沿徑向內、外排布,兩個半繞組做成獨立線圈,套裝于同一鐵心柱的繞組結構(如圖4)。
圖4
徑向內外分離式繞組結構,由于兩個半繞組都做成獨立線圈,故有以下幾個優(yōu)點:
線圈排布方便,層間場強容易控制,且沒有局部電場大的情況,局放容易控制;
兩個線圈中間有空隙,且無遮擋,散熱效果最好。
但此結構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就在于內線圈的出頭絕緣處理,由于在工頻試驗時要承受沖擊耐壓,故出頭絕緣處理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避免擊穿。同時分接也只能通過外線圈在面板上出頭進行調整,電壓調節(jié)偏差較大,且矢量會發(fā)生偏移。另外產(chǎn)品需要兩套模具進行生產(chǎn),模具成本較高。
通過以上對比分析可以看出,干式接地變壓器繞組有多種結構形式,但每種結構都有其特定的優(yōu)缺點,在結構選擇上除了要考慮設計上的成本分析外,工廠的工藝水平也是重要的參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