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新生
這首《水調(diào)歌頭》為蘇軾的代表作。皓月當空、親人遙隔千里,作者以大開大合之筆從人生寫到自然,將各種生活加以提煉和概括,流露出悟透人生的灑脫和曠達的性格。
陰陽五行是中國古典哲學的核心,作為五行之一的水,也被古代的先哲賦予無窮的哲學意義。《河圖》說:“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薄兑捉?jīng)》坎卦為水,外柔內(nèi)剛、外靜內(nèi)動,雖險難重重,卻彰顯人性光輝。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道德經(jīng)》中多次出現(xiàn)“川”“冰”“雨”“甘露”等有關水的不同意象,體現(xiàn)出水隨物賦形的柔弱一面。同時,水有“莫之能御”的力量,其性雖柔而力至堅,常順勢而為,充滿爆發(fā)力。
陰陽五行學說同樣是中醫(yī)的理論基礎,《尚書》云:“水潤下。”中醫(yī)用水滋潤、向下的特性,來類比人的腎臟。杜甫詩云: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比f物只有在水的滋潤下才能蓬勃生長。
腎藏精,主生長、發(fā)育與生殖。腎所藏之精,既包括稟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也包括飲食所化生的后天之精。先天之精與后天之精相輔相成、互相促進,所化之氣名為腎氣。腎中精氣決定著人的生長發(fā)育與生殖能力。腎中精氣可分為腎陰、腎陽兩個方面,腎陰對各臟腑起著滋潤作用;腎陽對各臟腑起著溫煦、生化作用。腎陰、腎陽互相依存、互相制約,是五臟陰陽的根本,共同維系著五臟陰陽的平衡。由于腎的生理功能及其重要,古人稱之為“先天之本”“作強之官”。
橘井的由來
唐代詩人元結這首《橘井》抒發(fā)了對橘井圣地的幽思。相傳,漢代人蘇耽篤好神仙養(yǎng)生之術,人們稱他為“蘇仙”,在他得道成仙之際,對母親說,明年將會發(fā)生一場大的瘟疫,咱院子里的井水和橘樹能夠治療;如果有患病的人,給他一升井水,一片橘葉,煎湯飲服,立可痊愈。后來,情況果然如蘇耽所言,天下瘟疫大行,飲橘葉井水者,即可痊愈,求橘葉井水者絡繹不絕。從此,“橘井”一詞慢慢演化為中醫(yī)藥的代名詞。
《橘井》
唐代 元結
靈橘無根井有泉,
世間如夢又千年。
鄉(xiāng)園不見重歸鶴,
姓字今為第幾仙。
風泠露壇人悄悄,
地閑荒徑草綿綿。
如何躡得蘇君跡,
白日霓旌擁上天。
孔子說:“知(同‘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彼噍^于山而言是流動的,所以水與山,兩者一動一靜。知者動,是說知者每天孜孜不倦地學習,以求日有所獲,如潺潺流水不知止息,并且知者善于運用其才智去治理社會;仁者壽,是因為仁者心地善良,心胸寬廣,就像大山一樣,巋然矗立、崇高安寧。
若既有仁心,又有大智,豈能不壽?這也正是中醫(yī)學關于動靜相互關系的哲學。形動而神靜,兩者對立統(tǒng)一。古稱四大雅趣的琴、棋、書、畫,其實都蘊含了動靜結合之妙,操琴、下棋、揮毫之時,不僅需要調(diào)整姿勢、動起腦筋,還需要神凝志定、雜念全無,在不知不覺中,消遣放松且養(yǎng)性益壽。
“五行水本咸,安擇江與井。如何不相入,此意復誰省?!保ū彼巍ぬK軾《諸葛鹽井》)作為五行之一的水,在中醫(yī)藥文化乃至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都具有著豐富的內(nèi)涵。水象征著柔弱與包容,順勢而流的水則不乏“剛強”,隱藏著極強的意志力與爆發(fā)力,水的多重性格蘊含了深刻的傳統(tǒng)哲理,唯有深刻體會方悟其中之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