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 妍
教育從對象上看,是面向人的,人是復雜的存在,教育也是一個復雜而系統(tǒng)的工程,但是在現實的教育中,教育被簡單地理解為傳遞知識的過程,殊不知,教育在于以人影響人,教育過程中必須承認和尊重人的存在。教育是面向人的活動,教育中有兩種不同的人,即成人和兒童,我們不應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兒童,兒童就是兒童,有自己的成長規(guī)律,教育中我們要從兒童的立場出發(fā),理解兒童,幫助兒童成長進步。教育是面向人的活動,教育中有各種不同的人,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是不可復制的,教育中我們應該“求同存異”,而不是用一把尺子衡量無數個學生。教育是面向人的活動,教育追求人的發(fā)展,而人的發(fā)展是全面的發(fā)展,是認知、情感、意志、行為習慣等的均衡發(fā)展,是知識、態(tài)度、能力等的綜合提升;人的發(fā)展是一個過程,教育追求的人的發(fā)展應該是可以使人具備終身學習和終身發(fā)展能力的教育。探討教育的內涵,可以更新我們的教育觀念,加深我們對教育問題的認知,培養(yǎng)從事教育工作所必須具備的人文情懷,成為一名真正的教育學人而不是教育匠人。
教育是人類社會化的活動,是人與人之間的活動,教育即教育者對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響的過程。教育是一種社會活動,意味著教育者需要與人相處,處理各種社會關系,如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關系(即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教師個人與教師群體的關系,學生個人與學生群體的關系,教師個人與教師他人的關系,學生個人與學生他人的關系等。除了學校教育范圍內的關系,教育還普遍存在于家庭、社會之中,教師和學生作為社會中的成員,除了彼此接觸之外,還受到各自家庭成員、社區(qū)成員甚至陌生人的影響。另外,在信息技術高度發(fā)達的今天,教師和學生也要處理自己與網絡社會的關系,處理真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關系。
教育是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的影響,是一種正向的影響力,教育活動在于教育者引領受教育者求真、向善、至美。社會賦予學校教育以一定的權利和義務,使之為國家、社會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社會和諧穩(wěn)定奠定基礎。教育以一種積極的社會力量通過教育者影響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在接受影響的過程中自覺地內化,形成自己的人格,并在生活中影響其他人。教育是一種正向的影響力是指教育有意使人積極向上,但是我們應該看到,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的影響不僅僅局限于課堂,局限于知識,同樣也存在于課下,存在于教育者的一言一行之中。
教育是有溫度的,是指教育需要用愛澆灌,教師要愛學生、愛知識,學生要愛老師、愛學習,教育中只有充滿愛才能產生深入的教育影響?,F實生活中我們或許會發(fā)現,有的學生愛學習一門課程僅僅是因為喜歡這個老師,有的學生某門課程學不好究其原因也可能是不喜歡這個老師,同時我們也發(fā)現被老師喜愛的學生往往學習成績不會太差等,這些都是因為教育中的愛或者不愛。教育中有了愛就有了溫度,有了溫度就有了感情,有了感情就有了動力,有了動力就有了效率。教師愛知識就是愛自己的職業(yè),教師會在提升自己的基礎上促進學生進步。教師愛學生,學生就會對教師產生好感,從而對教師所講的知識產生好感。相反,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傳遞書本知識,沒有人情味,這種冷冰冰的傳遞只會使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越來越遠,離真正的教育越來越遠。
教育是一種責任,教師對學生負有責任,教師應該具有責任意識,對學生的成長負責。教育責任的核心是對教育教學行為后果的承擔,教師的責任意識意味著教師在教學中要秉持負責任的態(tài)度,自覺將“教書育人”視為己任,對學生的發(fā)展負責,對每一位學生負責。教育責任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自覺踐行教育理念,對學生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關注學生學習進步,更關注學生人格發(fā)展。教師具有教育責任意味著教師以自己的專業(yè)和職業(yè)為基,自愿、自主、自覺地“教書育人”,從學生的需要和性格特點出發(fā),為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而努力。從學校教育來看,教師和校長以及其他學校成員都對學生負有教育責任,但是從廣義的教育來看,家庭、社會對學生同樣負有教育責任,只有學校、家庭、社會協(xié)調統(tǒng)一,教育才能發(fā)揮其最大的效益。
教育是一種雙向的活動,需要教育者發(fā)揮教育水平,加強教育強度,散發(fā)教育品質,還需要受教育者與教育者的高度適應。當然,教育者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自己,有時候我們受物或情境的影響,也能使自己受益匪淺,這就在于我們或許看了一幅畫,讀了一本書,欣賞到了一件工藝品,感受到了一種氛圍,看到了一座建筑等,也就是說,教育可以是教師教育,也可以是自我教育。
受教育者是教育的主體之一,具有自發(fā)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積極地進行自我建構。學生接受完學校教育步入社會,具備了一定的自我教育能力,并進行著自我教育的實踐。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是在別人的幫助和自己的努力之下最終實現自我獨立,從一定意義上講,教育也就是使人獨立的教育,受教育者在慢慢獨立的過程中收獲自我教育的能力。自我教育不容忽視,教師和家長在與孩子接觸的過程當中應以“獨立”思想為指引,給他們更多的機會去感受,去表達,去生成,去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一種教育能力,教師需要具備自我教育能力,以更好地服務教學,服務學生,學生需要具備自我教育能力,從而獨立、成才,更好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