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平
【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江浙民謠:做天難做四月天,蠶要溫和麥要寒,秧要日頭麻要雨,采茶姑娘盼陰天。
要求:根據上面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寫作指導】
考生有的僅抓住“難”字立意,寫人生遭遇的晴雨禍福,或人生選擇之難、取舍之難。甚至由“四月天”聯想到林徽因的詩作《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寫愛情,談詩意,論溫婉的人格,可謂離題萬里。
再淺白的材料也需關注文本整體。這則材料是總分結構,第一句提出觀點“難做四月天”,后三句具體解釋“難”的原因。各種作物對天氣的要求不同,四月的天氣難以兼顧。民謠是在感慨周到滿足各人需求之難。從成語“眾口難調”到王蒙的短篇小說《堅硬的稀粥》,都講這個生活感受。
作文要想把這個感受講出深度和新意,除了將之落實到特定的生活情境,使之具體化、生動化外,還需要細化材料中的邏輯,再追問一下“天”和“四月”的內涵。
【例文】
做真正的“四月天”
郭子逸
江浙地區(qū)有句民謠,做天難做四月天。為何如此?因為四月正是萬物復出之時,蠶、麥、秧、麻、茶都指望著適合自己的天氣,故而難做四月天??梢牢铱矗脑绿毂闶撬脑绿?,它壓根煩不著地上的事物,更沒有什么必要去迎合它們的種種要求。
天是智慧的,它確實做了自己。相比之下,人就要遜色多了。許多人絞盡腦汁想要迎合別人,卻發(fā)現滿足了一批人,又會招致另一批人的不滿。歸根結底,這是因為每個人的需求不同,我們無法同時滿足所有人。
人與人是相似的,他們都希望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人與人之間又有著千差萬別,因為他們喜歡的東西總有不同。西方有句諺語,直譯過來叫“子之佳肴,彼之砒霜”,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因而,當我們嘗試去成為某個人群的“佳肴”之時,便也不可避免地成為了另一群人眼中的“砒霜”。迎合所有人,是完全不現實的。
那么,我們能否只迎合一部分人呢?這誠然可行,也有許多人正這樣做??僧斘覀冏龀鋈绱诵袨榈臅r候,我們也在將自己的人格拱手相讓。
帕斯卡爾曾說:“人是有思想的蘆葦。”失去思想的人,與葦草無異。那些迎合他人的人一定沒有意識到,他們的行為恰恰是在將自己變?yōu)檫@樣的葦草。試想,若是一味地去迎合某一些人,我們的行動將不再被自己的思想——而是他們的——所支配。長此以往,我們迎合的行為會成為慣性。既然行為對思想具有反作用,那么自己本真思想的淪陷,也是早晚的事了。這樣的人,雖不至于落得邯鄲學步那樣的下場,也會完完全全地失去了自己思想的故鄉(xiāng),失去了本我。
相反,那些不愿迎合他人的人,恰恰是最自得其樂的。李白不甘宮廷里的諂媚,拂袖而去,留下了多少千古名篇?凱撒堅持己見,推行改革,又何嘗不是千古佳話?凡此種種,古今中外,數不勝數。而靠迎合他人,最終成就所謂“事業(yè)”的,盡管在當時看來名望頗高,但終究會因為缺少個性而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之中,逐漸為人淡忘。
因此,與其去迎合身邊種種,不如發(fā)掘真我,做真正的自己,做真正的“四月天” 。
【評點】文章先分析材料,再由天及人,道破本則材料的意蘊:“因為每個人的需求不同,我們無法同時滿足所有的人?!比缓筮M一步分析事理,指出人與人的差別造成了需求的必然不同,論證了“迎合所有人,是完全不現實的”。由此探討解決之道。先駁斥了“只迎合一部分人”的方案。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上,由于把駁斥的重點落在了“迎合”上,而沒有去剖析“一部分人”的需求與其他人需求的關系,所以后面提出了“不迎合”的解決方案,徹底無視他人需求。這個方案空泛而不切本文所提出困境的實際,是本文的一點遺憾。
(編輯: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