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溫燕 本報特約記者 吳碩
絕對的自由招致絕對的災難?27日美國匹茲堡一座猶太教堂發(fā)生惡性槍擊事件,釀成11死6傷的悲劇。警方隨后發(fā)現(xiàn),槍手鮑爾斯長期混跡于美國極右翼社交媒體平臺Gab.com,廣泛分享各類仇恨信息。連日來,這家標榜“絕對言論自由”的社交平臺成為眾矢之的,在各方的聯(lián)合抵制下被迫下線?!把哉撟杂伞钡某叨纫苍俅我l(fā)輿論深思。
“Gab”網(wǎng)創(chuàng)辦于2016年8月,當時的定位是“推特的替代品”,其使用方式和功能與主流社交媒體類似。Gab意即閑聊、閑扯,注冊用戶可發(fā)布300字的短文,即“閑篇”(Gabs),付費用戶則可發(fā)布3000字的長文。
可以說,“Gab”自誕生之日起就自帶強大的極右基因。創(chuàng)辦人兼首席執(zhí)行官托爾鮑稱,創(chuàng)辦“Gab”的初衷是為打破“主流社交媒體的壟斷”。他認為,美國的主流社交平臺集體偏“左”,對右翼思想與言論形成排擠和打壓。特別是臉書和推特等平臺近年不斷加大力度限制騷擾和仇恨言論、關(guān)閉涉嫌發(fā)布極右言論的賬號,言論尺度日趨受限。而“Gab”的最大優(yōu)勢就是“不存在言論審查”,意味著所有用戶可以享受絕對的“言論自由”。這一賣點迅速吸引大批用戶,一段時間甚至達到“日新增用戶過萬”的火爆程度。但與此同時,各類仇恨、暴力、歧視和恐同等人們普遍反感的內(nèi)容,以及各類陰謀論和威脅言論也就隨之而至。
在“Gab”上,與鮑爾斯臭味相投的極右翼人士——“新納粹”和“白人至上”主義者不在少數(shù)。因遭到主流社交媒體的抵制和禁言,他們紛紛轉(zhuǎn)投“Gab”,并將這里當成避風港。該平臺的不少“大V”是美國知名極右翼人士,如極右媒體布萊特巴特的前記者揚諾普洛斯、“白人至上”主義者理查德·斯賓塞,等等?!癎ab”上也不乏各類惡名昭著的反猶人士,如夏洛茨維爾事件中的知名鬧事分子、網(wǎng)名“哭泣納粹”的網(wǎng)絡主播坎特維爾等。
早在槍案發(fā)生前,“Gab”就曾遭到不同程度的抵制。今年年初的一份調(diào)研顯示,“Gab”上流行的仇恨言論比推特高出幾倍。研究人員認為,該平臺大力提倡的“言論自由”不過是一道保護屏障,讓仇恨人士躲在后面盡情“作妖”。從2016年起,蘋果應用商店先后兩次拒絕將“Gab”上架,一次是因“涉黃”,另一次是由于“仇恨言論”問題。2017年8月,谷歌應用商店也將“Gab”下架,原因是該平臺“煽動暴力和仇恨”。
隨著槍案的爆發(fā),美國社會對“Gab”的憎惡也達到極致。由于多家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紛紛撤去服務器及合作,Gab.com29日被迫停止運營。不過,CEO托爾鮑表示網(wǎng)站還會“再度上線”,還極力表功稱“沒有我們案子也破不了這么快”。他還再次拋出“言論自由”和“公民自由”的觀點,聲稱受到“硅谷寡頭”的排擠。對此,美國《連線》雜志諷刺稱:“一個鼓勵屠殺行為的言論平臺,還有存在的必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