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辰
我們今天說“姓氏”和“名字”,感覺是兩個詞,事實上,“姓”“氏”和“名”“字”在古代是四個概念。正因為姓和氏不同,所以我們今天對一些古人名字的理解,其實與古人的意思不一樣。
比如,孔子并不姓孔?!翱住边@個字,是孔子的氏,而不是姓。
那么,孔子的姓到底是什么呢?其實,孔子姓“子”。子姓衍生出若干分支,其中一支以孔為氏族名。我們今天說的“孔老六”,其實是說,孔子是孔氏的第六代。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姓是一個人的大家族名稱,這個家族中的人是有血緣聯(lián)系的,而氏是這個大家族分支出來的小概念。比如,你和你的表姐,就可能是同姓不同氏了。所以周代說的“同姓不婚”指的是,即使你們的氏是不同的,但只要你們還是屬于同一個大家族,那也是不能結(jié)婚的。
到了司馬遷寫《史記》時,姓、氏這兩個概念,就已經(jīng)完全混用了,司馬遷將氏直接當(dāng)作姓來使用。姓氏的概念在那個時候,就與我們現(xiàn)在一樣了。
同樣的道理,屈原也并不是我們直觀理解的姓屈。而且,他不僅不姓屈,名字也不叫原。
《史記》中說:“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边@就說明,屈原的名字應(yīng)該叫“平”,和楚王同姓。
那楚王姓什么呢?你可能會想起大紅一時的電視劇《羋月傳》,羋月是楚國公主,屈原和楚王同姓,當(dāng)然也姓羋。
那屈是什么?當(dāng)然就是前面提到的,羋這個大家族之下的分支,也就是氏。屈原姓羋,氏屈。當(dāng)時有三個顯赫的王族大氏,分別是屈、景、昭。怪不得在《離騷》里面屈原自稱“朕”呢!朕這個自稱是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才成為皇帝獨享的。
再說說說名和字。
屈原是貴族,貴族小孩子一出生會得到一個名,等長大了,在成年禮上才會被取字。一個人有了字,就表示他已經(jīng)成年了,名和字一般會有含義上的關(guān)聯(lián)。成年人之間互相稱呼,不會直呼其名,而是叫對方的字。只有長輩對晚輩,才會叫名。
屈原的名和字當(dāng)然也有含義上的關(guān)聯(lián),它們都和土地有關(guān)。儒家經(jīng)典《爾雅》一書中,有一個類別叫“釋地”,有一句是“大野曰平,廣平曰原”。這就是說,曠野稱為平,很大的曠野稱為原。
屈原的名是平,字是原。
你可能會說,不對啊,屈原在《離騷》中說“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這不就是屈原自己說的,他的名是正則,字是靈均嗎?
這一點,說法很多,有說是小名的,有說是隱名的。比如郭沫若就認(rèn)為,正則和靈均,是屈原給自己取的化名。古代注釋家也有考證,認(rèn)為“正則”和“靈均”是對“平”和“原”的隱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