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呵 廖方舟
從2018年中考結束后各地陸續(xù)公布的作文命題來看,在保留命題、半命題、材料、話題作文等傳統(tǒng)命題形式的基礎上,又涌現了不少新的探索與嘗試,呈現出“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欣欣向榮景象。
一/守正出新氣象萬千
在我搜集的115套各地中考語文試卷中,一套試卷只命制一個題目的有69份,占比60%;有36套題提供了兩個大作文,占比31%;另有10套試題以小作文加大作文的形式,系統(tǒng)考察學生對于記敘、說明、議論等不同文體的寫作能力,在命題形式上保持了近年來的常見類型,占比9%。
115套中考作文試題中,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新材料作文,這三種類型的作文占比82%,仍然保持了往年命題、半命題、材料作文作為主打的格局。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出現了12道話題作文。話題作文在經歷多年低迷之后,略有回暖。今年與往年最大的不同在于,隨著統(tǒng)編語文教材全面進入課堂,情景作文、想象作文、改寫、縮寫、擴寫等作文形式在命題中漸有增長,出現了7題。另有10個小作文。
從寫作的內容主題上看,今年的作文命題繼續(xù)貫徹《語文課程標準》“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寫作要有真情實感,力求表達白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受、體驗和思考”的要求。如黑龍江哈爾濱卷的《不變的是那份癡迷》,安徽卷的《原來,我也很_____》,廣西桂林卷的《_____的嘗試》,柳州卷的《我驕傲,我是一個_____的人》等等,都直指學生的生活和成長。
轉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新課程改革,也必然投射到中考作文命題上,注重考查思維品質、審美創(chuàng)造、文化理解的創(chuàng)新走向越來越明顯。
比如2018年重慶市中考語文B卷的命題作文試題:
有一天,子路問孔子:“您和我,誰比較合適帶兵打仗?”孔子指著自己答:“我合適?!弊勇贩磫柕溃骸澳皇浅Uf我很勇敢嗎?”孔子說:“可我不僅勇敢,還勇于不敢呀!”
請以“敢與不敢”為題,寫一篇文章。
命題教師對經典《論語》的內容進行了適合我們初中同學理解的改寫?!案摇迸c“不敢”,意義相對。我們不僅要看到二者的對立、相克,更要看到二者的統(tǒng)一、相生。命題者確定“敢與不敢”為題,就是明確告訴大家要將對立的“敢”與“不敢”有機統(tǒng)一起來,進行辯證思考。
二/回歸生活當仁不讓
回歸學生的真實生活,是中考作文命題一貫的傳統(tǒng)。《原來這么簡單(廣東廣州卷)》《今天,我終于管住了自己(四川達州卷)》《那句話,說得有點_____(江蘇淮安卷)》等命題,都是典型的生活回歸。
回歸真實的現實生活,引導學生在參與生活中辯證思考的試題也不少,如浙江溫州卷的寫作,則是赤裸裸的生活回歸:這是全民閱讀的時代,這是人人使用微信朋友圈的時代。生活中,常??梢姷揭韵虑榫埃篠想好好讀些書。回到家,S點開了微信朋友圈……請依據這個情景進行寫作。
除了回歸真實的校園生活和真情的社會生活,今年命題回歸生活的突出特點還體現在回歸課本學習上。
比如湖北荊州在命制“攀爬的姿態(tài)”試題時,就以大家耳熟能詳的課文素材為引導,為學生搭建了理解比喻性題目的思維支架,一點也不為難學生。
各地小作文的寫作,則更為充分地體現了回歸生活的當仁不讓。
如浙江寧波卷對生活發(fā)表觀點:在信息交流日益便捷多元的今天,寫紙質書信還有必要嗎?請表明你的觀點,并闡述理由。100字左右。
三/傳統(tǒng)文化潛滋暗長
在突出強調要打造中國文化自信的今天,弘揚傳統(tǒng)文化,加強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時代要求,今年特別明顯地體現在了作文命題上。
如河南卷的作文試題:
讀下面兩則材料,然后作文。
①工于論人者,察己常疏。(張拭)
釋義:巧于議論別人的人,很少省察自己。
②君子以細行修身,不以細行取人。(魏源)
釋義:品德高尚的人在小事上時時嚴格要求自己,但不以小事來苛求別人。
讀了上面兩則材料,你有什么聯(lián)想或感悟?請任選角度,自定立意,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以經典材料為作文導引,引導考生在經典閱讀中思考生活,思考人生,表達自我。
將經典閱讀和學生生活對接較好的命題是重慶A卷:
下面幾則有關反省的經典言論,帶給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任選一則,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子曰: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p>
一一《論語·里仁》
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一一《論語·學而》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一《禮記·雖有嘉肴》
深入理解經典名句內涵,借鑒經典課文案例打開寫作思路,應該成為我們寫作此類作文的策略。如果選擇這個材料立意行文,核心是“見”,要有見賢和見不賢的行為敘寫,并以此為據進行反省,在敘事描寫生活事實的基礎上,以議論的方法畫龍點睛地點出反省意義。
四/統(tǒng)編意圖明目張膽
隨著脫胎于人教社2013年版教材的統(tǒng)編教材在全國的實施,統(tǒng)編教材的作文編寫思想也必然對中考命題產生影響。
這種影響首先體現在對寫作方法的具體要求上。比如湖北黃岡卷的命題作文《一路陽光一路情》,其寫作要求就非常具體。
如果學生寫記敘文,其具體要求為:結合個人生活經歷,選取真實的生活片段,寫一篇700字左右的記敘文;要求文章敘事清楚,結構完整,內容充實;恰當運用描寫、抒情等表達方式,寫出真情實感。
如果學生寫成散文,其具體要求則為:根據自己的所思所感,寫一篇600字以上的散文;寫散文要求敘事或抒情線索明朗,感情真摯。
老師們認為的“不合時宜,有點過分”的要求,恰恰體現了命題教師的憂慮和高瞻遠矚。其實,早在2013年版人教社教材就已經將寫作獨立編寫成為單元,命題人就是希望以考試為導向,引導一線教學老老實實、扎扎實實教教材,用教材。
統(tǒng)編初中語文有“縮寫”“改寫”“擴寫”的單元作文訓練,這是對課標要求“能從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進行縮寫;能根據文章的基本內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進行擴寫;能變換文章的文體或表達方式等,進行改寫”的積極回應,今年中考大小作文中出現的“縮寫”“改寫”“擴寫”考察,則是對課標和教材的積極回應和倡導。
如內蒙古呼和浩特卷的小作文:縮寫安徒生的《賣火柴的小女孩》或《皇帝的新裝》。這個試題很有價值,一是考察了課文學習,二是考察了縮寫能力,三是啟示大家要善于運用課文材料進行寫作的語言實踐,可謂“一箭三雕”。
五/融合走向深度
以讀寫結合的方式命制作文試題,會逐漸成為命題者喜歡的一種路徑。因為讀寫結合命題,可以將讀寫有效結合起來,解決學生抓耳撓腮不知寫什么的難題;讀寫結合可以有效預防師生考前的預構,讓學生始終處于“在場”;讀寫結合有利于引導寫作走向深度,實現信息的收集、整合和創(chuàng)新的融合。
今年的作文試題命制,讀寫結合主要有三種形式。
第一種,讀的材料只是命題的由頭,是從讀走向寫的引導與過渡。如山東煙臺卷的作文試題:上文《坑》中,主人公撞人逃離后又勇敢承認,是“他”良知的不缺席。生活中,有許多東西不能缺席,請以“_____不能缺席”為題目,寫一篇作文。
第二種,以讀的材料作為寫的支撐,寫作可以直接運用讀的材料構思、立意、行文,如廣西玉林卷的作文試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下面列舉的10個人物或語句,多是同學們在初中語文課本或名著閱讀中學習過的:
①方仲永(王安石《傷仲水》)②林黛玉(《紅樓夢》)③戴震(段玉裁《戴震難師》)④孟子⑤劉胡蘭⑥我為少男少女歌唱(何其芳)⑦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秋瑾)⑧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梁啟超)⑨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毛澤東)⑩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習近平)
你正是何其芳所歌唱的少男少女。也許你是一個天天向上的陽光少年,也許你是一個遇困迷茫的留守兒童,也許你是一個衣食無憂的佛系少女……請你以“少男少女當自強”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可以敘述真實經歷,可以虛構故事,可以抒發(fā)情感也可以發(fā)表議論。
第三種,直接以讀的材料為寫作對象,最具代表性的是山西卷中考作文命題。該寫作命題直接對接閱讀,是全國在考試命題上走得最前沿的省市。山西的中考改革代表著未來的寫作命題發(fā)展方向,120分的總分中,其讀寫結合的分值就達70分,走得很前沿,很有探索的勇氣。
在聚焦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課改背景下,2018年作文命題苑可為風景更好。課文素材、傳統(tǒng)文化、統(tǒng)編作文、讀寫結合各方神圣紛紛登場,必將拉開作文教學改革的大幕,為今后學校作文教學提供更新的視角,更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