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摘 要:結合直升機旋翼錐體及槳葉的振動特性,本文對直升機旋翼錐體及動平衡調整要求和難點展開了分析,然后提出了錐體及動平衡的調整策略,并結合實例對調整策略進行了運用,從而為關注這一話題的人們提供參考。
關鍵詞:直升機;旋翼錐體;動平衡
中圖分類號:V2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19-0076-02
在直升機制造和維修的過程中,都要對旋翼部件進行頻繁檢查和調整,從而實現(xiàn)對直升機振動大小的有效控制。而能否實現(xiàn)對直升機旋翼錐體及動平衡的合理調整,將會直接影響直升機性能和壽命,需要按照規(guī)定要求采取科學的調整方法。因此,還應加強對直升機旋翼錐體及動平衡調整策略的研究,以便更好的開展相關工作。
1 直升機旋翼錐體及槳葉的振動
直升機安裝有多種轉動部件,振動難以避免。而在直升機的旋翼系統(tǒng)中,錐體及槳葉振動需要通過檢測和調整實現(xiàn)有效控制。振動產(chǎn)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槳葉錐體存在偏差。在穩(wěn)定轉速條件下,作用在各片槳葉上的離心力不同,旋翼中心將會有離心力合力產(chǎn)生,導致其水平方向發(fā)生振動,振動大小取決于槳葉離心力不平衡量。在穩(wěn)定總矩和轉速條件下,槳葉上如果存在氣動載荷不同的問題,各槳葉槳尖軌跡將有一定差別,導致產(chǎn)生的鉸鏈力矩無法達到平衡,繼而導致旋翼垂直方向出現(xiàn)振動,大小取決于槳葉氣動不平衡量。在飛行的過程中,旋翼槳葉處在每轉進行一次氣動環(huán)境變化的狀態(tài),槳葉上頻率為旋翼轉速的整數(shù)倍,所以會產(chǎn)生持續(xù)氣動激振力。受機體對尾流阻塞作用的影響,槳葉每次轉動也會導致一次交變氣動激振力的產(chǎn)生,與質量力共同構成槳轂力,頻率為旋翼轉速的數(shù)千倍,決定了直升機的振動水平。而直升機需要依靠旋翼高速轉動提供升力,振動的產(chǎn)生將給直升機飛行帶來安全威脅。持續(xù)振動的存在,容易導致直升機關鍵部件出現(xiàn)疲勞斷裂、突然失效等問題,也可能造成直升機操縱性能下降、設備壽命縮短和飛行員疲勞度增加等問題。因此,需要通過實現(xiàn)旋翼部件動平衡調整,將振動控制在一定范圍內,保證直升機飛行的可靠性。
2 直升機旋翼錐體及動平衡的調整
2.1 調整要求
在對直升機旋翼錐體及動平衡進行調整時,需要認識到旋翼作為重要的減振部件,其錐體軌跡和槳葉動平衡調整結果將對直升機振動水平產(chǎn)生直接影響,關系到直升機飛行的可靠性、舒適性等各種性能。調整的目的,則是對旋翼帶來的垂直和水平方向的振動進行有效控制,確保直升機整體振動要求能夠得到滿足。在對旋翼錐體進行調整時,需要在槳尖下表面進行反光靶標安裝。在各反光靶上,則要進行形狀各異反光紙的粘貼,達到區(qū)分槳尖軌跡的目標[1]。按照要求,不能對黃色變距拉桿進行調整,所以需要將該槳葉發(fā)射靶作為定位基準。旋翼轉動的過程中,利用頻閃儀對靶標進行觀察,然后對變距拉桿長進行調整,則能使槳葉初始安裝角得到調整,同時對后緣調整片進行調整,達到通過改變升力進行槳尖軌跡錐度進行調整的目的。在對旋翼動平衡進行調整時,則要在主減速器上進行振動傳感器設置,對直升機1Ω水平方向振動進行測量,保證設備位置與飛機縱向軸線嚴格垂直。在駕駛艙底板上,需要設置振動傳感器對1Ω垂直方向振動進行測量,保證設備位置與旋翼軸平行。在槳轂支臂下表面,需要進行反光片安裝。此外,在發(fā)動機整流罩殼體上,需進行光電傳感器的安設,使其射出的光束指向反光片。采用上述裝置,則能對旋翼動平衡相位和數(shù)值進行測量。不同型號直升機在錐體和動平衡測量上,擁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來講,在地面開車和無地效懸停狀態(tài)下,需要保證標記差<1/2靶標(7mm),在振動速度上前一種狀態(tài)要求主減Y方向<0.25IPS,后一種狀態(tài)要求Y方向<0.25IPS;在水平飛行和轉彎飛行狀態(tài)下,要求Z方向<0.25IPS。
2.2 調整難點
從直升機旋翼錐體及動平衡測量上來看,不僅需要完成地面檢查,還要進行空中檢查。實際上,在新型直升機研制上,由于對性能和舒適性等方面要求越來越高,一些直升機還會對倒飛、側飛等狀態(tài)進行動平衡檢查。而從難點上來看,錐體調整過程中,振動測量過程中錐體將受外界不確定風力作用的影響,導致錐體偏差變化較大。如果難以獲得準確的測量結果,就無法對錐體準確狀態(tài)進行判定,繼而導致錐體調整缺乏可靠數(shù)據(jù)依據(jù)。在動平衡檢查時,由于直升機在空中運行過程中以旋轉的旋翼為支撐點,而旋翼本身為柔性的,并不穩(wěn)定,受本身性能、外界風和駕駛員操縱等因素的影響,因此測量過程中會得到較多不穩(wěn)定且復雜的振動信號[2]。而大量偶然非平穩(wěn)低頻信號的產(chǎn)生,將導致低頻段運行的旋翼動平衡信號受到較大干擾。如果無法獲得準確的動平衡值,將無法實現(xiàn)動平衡的合理調整。因此在對直升機旋翼錐體及動平衡進行調整時,還要采取措施解決這些問題。
3 直升機旋翼錐體及動平衡調整策略
3.1 錐體調整
對直升機錐體進行調整,可以采用變距拉桿長度的方法,通過調整初始安裝角對槳尖錐度進行調整,從而使升力不平衡給水平振動帶來的影響得到消除。在實際進行錐體調整時,需要采用頻閃儀進行各槳葉靶標的狀態(tài)的判斷。以黃色槳葉槳尖軌跡為基準,對其他槳葉變距拉桿長進行調整,還要確保各槳葉靶標在某個視場同時得到顯示,以便實現(xiàn)對各槳葉靶標位置的準確記錄。針對位置較高的槳葉,需要對其變距拉桿長進行縮減。針對位置低的槳葉,則要進行適當延長。如果調整后錐度依然未能得到顯著改善,還要對操縱系統(tǒng)、槳葉等零部件的安裝情況進行檢查,確認是否存在間隙異常等問題。排除問題后,需要重新進行錐度調整。仍然無法達到要求,需要對第八號后緣調整片進行調整。在軌跡位置高的條件下,需要對調整片進行“+”方向折彎,反之向“-”方向折彎。調整片如果原本處在相對原始狀態(tài),最大能夠達到±5°折彎,但一次僅能折彎1°。對調整片角度進行調整,則是對槳葉外段局部剖面氣動力進行調整,將使槳葉產(chǎn)生附加俯仰力矩,使槳葉氣動特性得到改變[3]。而針對測量不精確的難題,想要穩(wěn)定、清晰的看到靶標,需要使頻閃儀保持穩(wěn)定的閃光頻率,頻率間隔相對槳葉轉速保持絕對穩(wěn)定。為此,還要采用高響應速度的頻閃儀和具有較好反光效果的反光紙,通過提高測量穩(wěn)定度獲得更高的錐體測量精度。
3.2 動平衡調整
對旋翼動平衡進行調整,需要對配重大小和安裝位置進行調整,使槳葉弦向重心位置得到調整,從而使其與氣動中心距離發(fā)生改變,達到改變槳葉氣動特性的目的。實際進行調整圖繪制時,需要經(jīng)過多次試驗,然后根據(jù)結果完成圖形繪制,能夠為實現(xiàn)動平衡的精確調整提供指導。在圖形中,同心圓為振動數(shù)值,將隨著圓半徑的增大而增加,相位是從12點到1點方向的相位角。在直升機旋轉過程中,重量不平衡將導致1次/轉振動的產(chǎn)生,參數(shù)可以利用振動速度或加速度幅值和相位進行表示。結合測量得到的振動信號,并根據(jù)旋轉同步方位角信號,則能實現(xiàn)信號分離,獲得1次/轉振動信號,得到相應的振動幅值和相位。而得到的振動幅值,則為目標的不平衡度,相位為不平衡位置,然后放入平衡圖中進行調整[4]??紤]到動平衡測量問題,在動平衡調整方面,針對測量得到的動平衡信號,需要采用時域數(shù)字跟蹤窄帶濾波的方法進行復雜度自動識別,完成判定閾值的自動選取,得到更加準確的動平衡值。完成地面動平衡調整后,在空中狀態(tài)動平衡調整方面,需要對初始安裝角和后緣調整片進行調整,以便使多余重量和不平衡升力達到平衡。
3.3 案例分析
某X型直升機在旋翼錐體及動平衡調整上,要求在主槳葉以306r/min額定轉速下進行振動測量。在實際調整時,需要在地面檢查調整到規(guī)定范圍內后,進行配重調整。按照要求,在地面開車狀態(tài)下,錐體<1/3靶標,無地效懸停和平飛狀態(tài)下錐體<1/2靶標,而三種狀態(tài)下的振動值<0.20IPS。在地面開車狀態(tài)下,檢查發(fā)現(xiàn)主槳葉錐體相差較大,對相應小拉桿長進行調整無法使錐體達到1/3靶標內。針對這一情況,采取了將軌跡最高和最低槳葉位置對調的方法,實現(xiàn)了錐體調整。而在無地效懸停和平飛狀態(tài)下,對主槳葉第7號后緣片進行了調整。在動平衡調整中,經(jīng)過多次試飛發(fā)現(xiàn),黃色尾槳葉在11:00的位置,而并非是理論上的12:00位置,所以在繪制配重平衡調整圖時進行了相位角調整,得到了如圖1所示的簡化矢量圖。在配重調整時,使用的配重片重量為100g,可以個改變0.2-0.3IPS振動值,單個槳葉增加的配重片不能超出9片,同時保證至少一片槳葉無配重片。通過動平衡檢查可以發(fā)現(xiàn),第一次檢查發(fā)現(xiàn)振動為0.95IPS,時鐘相位為2:35(M點),位置與藍色槳葉時鐘位置接近,需要增加3塊配重片,測量得到振動值為0.09IPS,時鐘相位為2:13,可以達到調整要求。再次檢查發(fā)現(xiàn),振動值為0.73IPS,對應時鐘相位為6:51(N點)。該點所在位置與黑色槳葉時鐘位置接近,因此需要在黑色槳轂上進行2塊配重片的增加。通過測量,得到振動值為0.43IPS,相位為7:58(W點)。該點位置與紅色槳葉時鐘位置接近,需要在槳轂上進行2片配重片的增加,測量結果為0.13IPS,相位為8:10,因此可以滿足要求。
4 結語
通過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加強對直升機旋翼錐體及動平衡的調整,才能使直升機振動得到有效控制,使直升機整體性能得到改善。而在實際調整的過程中,則要明確錐體及動平衡調整要求和難點,然后結合直升機實際情況采取科學的調整策略,從而達到削弱直升機振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于懿源.淺談某型直升機旋翼錐體及動平衡調整方法[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7,(23):6-7.
[2]彭德潤,孫燦飛,何泳.直升機旋翼錐體與動平衡測量技術研究[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7,(04):99-100.
[3]張功虎,李玉川,李楊.直-X直升機旋翼動平衡檢查調整方法研究[J].直升機技術,2014,(04):57-59+65.
[4]趙小全,湯永,陳功力.基于試重法的直升機旋翼動平衡調整[J].航空維修與工程,2013,(02):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