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擊金門為哪般
1958年8月23日,下午5點30分,福建廈門沿海前線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各炮陣地共459門大炮同時開火,炮擊一直從下午5點半,持續(xù)到晚上8點?;鸸庥臣t了整片的天空。三萬多枚炮彈,約600噸鋼鐵像雨點一樣,落在離廈門不足10公里的金門島上,這次炮擊一共斃傷國民黨守軍600余人,其中包括金門防衛(wèi)部副司令官趙家驤,金門防衛(wèi)部副司令官章杰,澎湖防衛(wèi)部副司令官吉星文。三名國民黨軍高官命喪黃泉,此外,還有兩名美國顧問也在炮擊中身亡!這,就是震驚世界的炮擊金門!
金門島,面積120平方公里,比廈門本島還小,但從軍事角度來講,金門又是非常重要的咽喉要道。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時,曾在金門和廈門布置了數(shù)以萬計的部隊。
1949年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舉解放廈門,劍指臺灣,1950年6月,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6月27日,美國總統(tǒng)杜魯門聲稱“共產(chǎn)黨軍隊占領(lǐng)臺灣將直接威脅太平洋地區(qū)的安全”,下令美國第七艦隊入侵臺灣海峽,在“協(xié)防”臺灣的名義下公然以武力干涉中國內(nèi)政,阻礙了中國統(tǒng)一的進程。
1954年12月,美國與臺灣當局簽訂了所謂的“共同防御條約”,將臺灣置于美國的“保護”之下。1957年5月美國甚至公開宣布,美國為增強臺灣當局的防衛(wèi)和進攻能力,在臺灣部署了可攜帶核彈頭的“斗牛士”導彈和“電導”導彈。這一系列事件,都成為了炮擊金門的導火索。
1958年的夏天,關(guān)于東南沿海形勢的情報就像雪片一樣不停地送到毛澤東的書桌上。
因為有了美國人撐腰,從7月份開始,蔣介石叫囂反攻大陸的氣焰更加囂張,頻繁出動飛機轟炸福建廣東浙江等沿海城市,各民主黨派和廣大人民群眾都紛紛來信,要求滅一滅國民黨反動派的囂張氣焰。
原本,在新中國成立之后,不論是政治上還是外交上,黨和政府都采取了各種各樣的方式,來解決臺灣問題,并且提出,是用武力還是用和平的方式,都是可以商量的,時間遲一點也是可以的,不過,這一切,在美國人和蔣介石眼中,都被當成了軟弱可欺!面對著眼前堆積如山的材料,毛澤東點起一支煙,在屋前慢慢地踱著步,思前想后,他掐滅香煙,是時候給蔣介石和美國人滅一滅火了!
狠狠打擊了美蔣的氣焰
對于炮擊金門的軍事部署安排,毛澤東的思考可以說是非常細致,正如他此前說過的,不打無準備之仗,攻,則必克!
猛烈的炮擊已經(jīng)打了十多天,金門陣地上,響了十幾天的炮擊,突然戛然而止!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蔣介石認為,毛澤東只要一開火,美國人就不得不來支援,一旦雙方在臺灣海峽爆發(fā)了戰(zhàn)爭,那他反攻大陸的美夢就做成一半了。所以,當蔣介石得知炮擊金門的消息,馬上給時任美國總統(tǒng)艾森豪威爾發(fā)去了一封求援電報。在電報里,蔣介石故意夸大其詞,把解放軍所發(fā)射的炮彈數(shù)量,事情的嚴重程度統(tǒng)統(tǒng)增加了三倍。
接到電報后的艾森豪威爾,徹底蒙了。當時的艾森豪威爾一時半會兒,根本搞不清楚毛澤東突然炮擊金門的真正目的,慌亂之中,艾森豪威爾做出了重大的軍事部署!
1958年8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部隊炮擊金門4天后,艾森豪威爾公開發(fā)表聲明,宣布美軍援助臺灣國民黨軍隊。隨后,美國第七艦隊主力開赴臺灣海峽,又從中東地區(qū)的美國第六艦隊,調(diào)出兩艘航空母艦,經(jīng)過蘇伊士運河與第七艦隊匯合。當美國人重兵部署臺灣海峽時,毛澤東立刻下達了停止炮擊的命令,而這,還只是第一步,毛澤東,又下了他的第二步棋。
《人民日報》1958年的9月5日發(fā)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guān)于領(lǐng)海的聲明》,聲明中提道,我國領(lǐng)海寬度為十二海里,這項規(guī)定適用于我國的一切領(lǐng)土。
1958年9月8日,國民黨海軍副總司令黎玉璽率領(lǐng)由“陽”字號、“太”字號,“美”字號等七艘軍艦組成的編隊,在美國海軍掩護下.以蔣艦居前,美艦環(huán)衛(wèi)兩側(cè)的陣勢,再一次向金門料羅灣駛來。葉飛立刻向毛澤東匯報了情況,中國領(lǐng)海12海里,不容他人肆意侵犯!這一次,毛澤東下達了“打”的命令,不過,毛澤東也特別強調(diào),“只打蔣艦,不打美覘”,“如美艦向我開火,沒有命令,不予還擊”。
1958年9月8日,中午12時整,美蔣海軍聯(lián)合編隊,抵達金門料羅灣港口,開始卸貨。葉飛立刻給各炮群下達炮擊命令,頓時,福建前線炮聲大作,兩萬一千七百發(fā)炮彈急速射出。國民黨滿載汽油彈藥的“美樂”號登陸艦,中彈8發(fā),當即燃起大火,船體隨之被炸成兩截,沉人海底。另一艘登陸艦“美珍”號,身負重傷,拖著滾滾濃煙,頻頻向護航的美艦呼救。但美國的軍艦向后跑,把蔣介石的軍艦丟在那里。
自從9月8日,美國艦隊袖手旁觀,不對臺灣艦隊施以援手后,臺灣當局與美國就開始貌合神離,1958年9月30日,美國國務(wù)卿杜勒斯公開表示,美國“沒有保衛(wèi)沿海島嶼的任侗法律義務(wù)”,逼迫國民黨軍撤出金門、馬祖等島嶼,使金廈海域?qū)崿F(xiàn)所謂“永久停火”。
杜勒斯的這一席話傳到臺灣,蔣介石當即惱羞成怒,他公開發(fā)表聲明說,對杜勒斯的聲明,我沒有接受的義務(wù),若到緊要關(guān)頭,臺決獨立作戰(zhàn)。
美國和蔣介石在金門、馬祖問題上,矛盾的公開化,自然引起了毛澤東的高度關(guān)注,杜勒斯講話幾個小時后,中文譯稿就擺在了毛澤東的辦公桌前。毛澤東對蔣介石不顧美國人的壓力,堅守金門、馬袒,反對劃峽而治的立場,很是欣賞。毛澤東表示:只要蔣介石抗美,我們可以同他合作。為此,毛澤東還在1958年10月3日、4日的政治局會議上,專門提出了對金門的新政策。是什么新政策呢?
1958年的10月6日,從那天開始,炮擊就又停了。
炮擊持續(xù)20年成為奇觀
毛澤東起草了《告臺灣同胞書》,為炮擊金門定了性,是“屬于懲罰性質(zhì)的”,毛澤東還在這份聲明中寫道,從10月6日起,解放軍福建前線部隊停止炮擊7天,臺灣同胞可以充分自由地輸送供應(yīng)品,但是以沒有美國人護航為條件。13日凌晨,福建前線廣播站,又播送了國防部部長彭德懷對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部隊的命令,再停止炮擊兩周。
1958年10月20日下午16時,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部隊提前恢復炮擊,用422門火炮,打破了14天來的沉默,開始了新一輪的炮擊。毛澤東提前決定恢復炮擊,很明顯起了作用。1958年10月21日,美國國務(wù)卿杜勒斯的專機,抵達臺北,一開艙門,杜勒斯就四下張望,找蔣介石,因為杜勒斯每次到臺灣,蔣介石都是親自到機場迎接的,可望了一圈,也沒見到蔣介石的身影,杜勒斯的臉,有點不好看了。下午的蔣杜會談,雙方談話很不投機,杜勒斯措辭強硬,要求蔣介石從金門、馬祖撤軍,才承諾保障臺灣的安全,而蔣介石一口就給回絕了。會談最后,蔣介石還撂給杜勒斯一句話:在我活著的時候不會撤軍。
1958年10月25日,由毛澤東起草、以國防部部長彭德懷名義發(fā)表的《再告臺灣同胞書》,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和福建前線廣播站播出。這個文件,首先對臺灣當局和廣大軍民同胞,曉以民族大義,提議中國人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還宣布:逢雙日不打金門的飛機場、料羅灣的碼頭、海灘和船只,使大金門、小金門、大擔、二擔大小島嶼上的軍民同胞,得到充分的供應(yīng),以利長期固守。
到后來,不僅是單打雙不打,而且不打陣地和居民點,炮彈只打到海灘上,后來又發(fā)展到逢年過節(jié),停止三天炮擊,炮彈也越來越多的使用宣傳彈。自此,炮擊金門逐漸演變成國共雙方一種特殊的對話方式,仿佛是一種不在談判桌上的談判,成為了中外戰(zhàn)爭史上的一種奇觀。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美國宣布和國民黨蔣介石集團斷交并從臺灣海峽撤軍,當時我國時任國防部長徐向前才發(fā)表聲明,停止對金門的一切炮擊,持續(xù)了長達20年的金門炮擊,才算結(jié)束,據(jù)統(tǒng)計,從1958年8月23日到1979年這20年間,共發(fā)射炮彈,47萬5干發(fā)。
如果您去過金門旅游,或許聽當?shù)貙в谓榻B過金門當?shù)靥禺a(chǎn)“金門三寶”,金門高梁酒、金門貢糖和金門菜刀,而其中的金門菜刀之所以出名,是因為鍛造菜刀的鋼鐵,正是當年炮擊金門時候留下的炮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