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進霞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25-0199-01
處理學生及家長間的矛盾是班主任的棘手活,稍微處理不當就會引發(fā)更大的風波。我?guī)О噙^程也處理了不少這樣的事件,偶有一些心得與大家共勉之。
對待學生之間的錯誤及矛盾我一定是先調查清楚,再做處理。不偏袒,不縱容,做到公平對待,獎罰分明。前幾天我們班兩個男生打架,同學幫忙拉開了,也沒找我告狀。今天兩人又起了沖突,到我辦公室時兩人都掐著對方的脖子,怒目圓睜,氣勢洶洶,一副不好好干一仗誓不罷休的陣勢。我開始要求兩人把手松開,兩人毫不理會,依然互不相讓。我提醒其中一人:“王遠,你平時很少跟人打架的,在老師,同學心中你可是一個乖乖男哦,你可要維護你的光輝形象。你大度些,先松手?!蔽疫^去試圖拉他的手,他著急地說:“我先松手,他一定會動手打我的?!蔽野涯抗庖频焦哪樕?,信任地看了看他,說:“我相信郭利絕對不會趁人之危的?!蓖踹h慢慢地把手松開了,郭利也沒有趁機出手。我馬上表揚他倆:“你倆很給王老師面子嘛,很榮幸。”他倆有些不好意思。我話鋒一轉,嚴肅地問: “你倆為什么打架?”這下話匣子一下打開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吵得不可開交。我仔細地聽聽,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彼此斤斤計較所致,沒有什么實質性的矛盾。我打斷他們的爭吵,問:“你倆也打了好幾次架了,誰勝利了?”他倆馬上把傷亮給我看,一個被抓傷,一個被掐青?!皟蓴【銈?!打了這么幾次,你們得到了什么?”他倆這時不約而同地搖頭,此時我發(fā)現他倆的情緒平復了不少。這才轉入正題:第一,你倆多次打架說明彼此已經心有積怨,每天都很生氣吧?生氣的毒素都能毒死小白鼠了,你倆生氣這么長時間得毒死多少只小白鼠呀!其二,你們打架動手是不知輕重的,你看都受傷了。如果有一個出手再重些,那肯定就會傷的很嚴重。我們就得馬上通知雙方家長去醫(yī)院,老師也得停下課,扔下班里同學,領著你倆奔赴醫(yī)院。你倆這點矛盾值得家長、老師、你們停課這樣大張旗鼓的處理嗎?此時他倆的表情有些沉重。第三,我知道你倆在班里有心儀的女孩,(他倆相互望了望,目光中露出驚訝,隨即就是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你們覺得什么樣的男孩會吸引女孩?他倆異口同聲地說:“優(yōu)秀的男孩?!蹦鞘裁礃拥哪泻⑹莾?yōu)秀的?學習優(yōu)秀,有特長等等。老師覺得最主要的是人品好是第一位的,本性善良,為人寬容大度。你想,如果現在她們站在辦公室里,聽說你倆是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多次打架,會對你們有什么印象?厭惡?鄙視?掉頭就走?這時,他倆已經泣不成聲了。我順勢引導,一個班的同學能在一起學習,那是有緣分的,再有一年你們就畢業(yè)了,應該珍惜彼此的友誼才對呀,兩人握握手,和好吧,他倆握著對方的手久久不愿分開……這次打架事件的順利解決,主要是我站在他們自身的立場上說話,說到他們心里去,他倆容易接受并執(zhí)行。再放大同學間的友情的珍貴,以情打動人,一場打架風波就這樣解決了。與學生談話,如果能站在他們的立場上,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許多矛盾都可以迎刃而解。
令班主任更頭疼的問題是:學生之間鬧矛盾,家長參與。我班新轉來一個男生叫小浩,有些不合群,時有和其他同學發(fā)生摩擦的現象,剛開始我認為孩子剛來不適應,所以讓班里的孩子包容一些。一次他被另一個男孩打的鼻子流血了,我問明情況原來不是故意打的,就只對他倆都進行了警告教育。中午放學后小浩的媽媽攔住那個同學威脅警告了半天。這下對方家長不干了,生氣地給我打電話告了半天狀。我一再安撫說一定給妥善解決這件事。下午我就把小浩的媽媽請到了學校,一見面她就開始哭訴小浩爸爸常年在外,她自己帶孩子多么的不容易,現在孩子還被人欺負,一大串牢騷話撲面而來。我靜靜地傾聽著,時不時遞一張紙巾給她,時不時安慰她幾句,表示對她的理解和同情。等她心情平復一些,我才開始和她溝通:小浩轉到我們班已經一段時間了,我發(fā)現孩子的不少優(yōu)點:上課發(fā)言積極,思維敏捷,為人熱心,主動幫助值日生提水,我在班里夸獎了他好幾次呢。還教導其他孩子要包容他,接納他,希望他快速融入我們這個集體。我觀察到小浩媽媽心情似乎恢復了平靜。我話鋒一轉,小浩近期總是跟同學發(fā)生矛盾,好幾起打架事件都有他,掐青了小剛,還踢人家一個女孩兩腳,你也做媽媽的,將心比心,人家媽媽看見該多心疼啊。好在人家家長都明白孩子們發(fā)生矛盾小打小鬧很正常,過幾天就和好了。孩子們在學校里只有了屬于自己的朋友才會快樂。如果我們家長把孩子之間的小矛盾無限放大,甚至家長出面解決,那就成了大事了,除了問題沒得到解決,孩子還會失去朋友。最關鍵讓其他家長知道你的做法,誰還敢讓孩子跟小浩玩,作為媽媽你無形中給孩子建了一堵墻,阻斷孩子的友誼,阻斷孩子的快樂。我想你是最希望孩子在學校是快樂的,那你的做法真是不合適的,你說呢?此時,小浩媽媽已經泣不成聲了,后悔地說:“我只是心疼自己的孩子,沒想這么多,我真是后悔呀,我趕緊跟人家小朋友道個歉吧。王老師你說的對,你才是真正為孩子著想的好老師呀,謝謝你!”一場家長與家長的戰(zhàn)爭在老師的調解下化干戈為玉帛了。
一位優(yōu)秀的班主任工作會通過語言走進學生的心靈,成為學生的“良師”,更會通過溝通打動家長的內心,成為家長的“益友”。而一切的根源必須是你能站在他們的角度,替他們著想,有了這份信任,所有的問題才能更好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