梔子
久聞華東師范大學有一個歌劇實驗中心,2017年正是該中心成立的第十個年頭。十年來,經常聽到他們排練演出歌劇的消息,但是一直沒有機會現(xiàn)場觀摩。2017年11月28日,應歌劇實驗中心曹金教授的邀請,前往上海美琪大戲院觀摩該中心最新制作的約翰·施特勞斯的輕歌劇《蝙蝠》??梢哉f,這個夜晚對于我是意外的驚喜,因為我無論如何想不到一個以教學和實踐為主的歌劇實驗中心,能夠為觀眾奉獻出這樣一部具有相當專業(yè)水準的歌劇制作。
《蝙蝠》是一部輕歌劇,藝術形式上的輕盈并不代表作品的難度指數(shù)低:相反,與很多正歌劇相比,《蝙蝠》對于演員的要求更高,不僅要唱功好,還要會表演、會跳舞:對于中國演員來說,更要解決語言的問題,雖然演出時對白都是中文,但是唱段全為德文,兩者要無縫對接,演員的能力必須得全面?!厄稹纷哉Q生以來就屬于上演率極高的劇目,因為有大量對白,所以目前在國內上演的版本都進行了對白本土化的處理,一是方便觀眾理解劇情,二是母語對白更容易發(fā)揮演員的表演才能。此版《蝙蝠》同樣是中文對白,并且為了凸顯地域特征,還在其中多處以滬語處理,而對一些原文的翻譯也進行了大膽的本土化音譯和改編,力圖在對話中也給予觀眾現(xiàn)場聯(lián)想,增強代入感。比如原劇臺詞法語“Bonjour(早上好)”,以音譯的方式直接改為漢語“笨豬”:“再見”則說成滬語的“再會”:因為演出的美琪大劇院緊鄰梅龍鎮(zhèn)商業(yè)中心,于是愛森斯坦一家的晚餐也是讓女仆去“梅龍鎮(zhèn)”采買等等。
這個制作最吸引眼球的一處本土化設置,是安排在第二幕舞會當中一段的川劇變臉。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變臉傳承人洪萬春和他的女兒以出神入化的技巧,變換出不同臉譜近十次,極具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色的變臉藝術與洋腔洋調的歌劇完美結合,成為這版《蝙蝠》的最大亮點。當然,沒有人能夠想到,這個最具中國特色的創(chuàng)意,竟然來自本劇導演、一位地道的老外,奧地利維也納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教授、歌劇導演邁克爾·特米(Michael Temme)。邁克爾與華師大歌劇實驗中心已經合作了6年,執(zhí)導排演過多部歌劇。變臉的創(chuàng)意就是在曹金請他吃川菜時,偶然看到變臉表演而想到的。邁克爾對于中國文化的了解還是比較深入,整體呈現(xiàn)中,中國元素的融入既能夠很恰當?shù)乇3衷鞯囊鈭D,同時又會增強中國觀眾的親切感及文化認同。
在開場前,舞臺上播放了一段視頻,詳細介紹了這部歌劇制作的臺前幕后,其中有不少導演工作時的場景。對于很多從沒有演過歌劇的年輕學生來說,邁克爾相當耐心,不僅手把手地指導,而且還身體力行做示范,包括宮廷舞該怎么站位、用什么姿態(tài)等等。專業(yè)的導演指導出的必定是專業(yè)的演員。雖然參加演出的所有演員都是學生,但是經過邁克爾長達9個月的訓練,這些學生已經展現(xiàn)出專業(yè)演員的素養(yǎng),尤其是幾位角色演員,不僅各具特點,而且都很好地展示了自己的優(yōu)勢。邁克爾說:“《蝙蝠》這部戲囊括了許多戲劇形式,可以讓學生從不同方面學到很多東西。除了詠嘆調、重唱,還有許多對白,學生們除了可以學習如何演唱,還能學會如何用舞臺語言演繹對白,這是非常重要的?!?/p>
這部制作對于演員的選擇很準確。羅莎琳德和阿黛拉同為女高音,飾演羅莎琳德的高凌媛偏戲劇抒情,而飾演阿黛拉的彭小爽則更傾向于小花腔,二人音色音質不同,一個是青衣,一個是花旦,都與人物角色的要求吻合。高凌媛表演很大氣,中低音聲部比較自如:彭小爽表演嬌俏靈動,音色清脆婉轉。飾演愛森斯坦的駱洋、飾演弗蘭克的何宜霖、飾演阿爾弗雷德的曹正操等在舞臺上的表演均非常投入,可圈可點。這些角色不僅要唱好,有時還要邊唱邊跳,尤其是宮廷舞那一段,說實話,很多專業(yè)院團的演員都不一定做得比他們好,不僅完成了所有舞段,而且像模像樣,非常難得。
華東師范大學合唱團和舞蹈團學生們擔任了劇中的合唱和舞蹈的任務,雖然身著燕尾服和禮服,但是臉上未脫的稚氣很容易讓人看出他們的年輕。年輕沒有經驗也許是弱勢,但是認真和勤奮足以彌補所有的不足。除了主演,我很注意群演的狀態(tài),因為這是學生團隊,是一個教學實踐的制作,只有每個參與演出的學生都融入在戲中,這個制作才能夠打滿分。令人欣慰的是,即使是最不起眼的一個群眾演員,都能夠從他或她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中看出他們擔負的職責。
不得不提華東師范大學交響樂團。歌劇演出和一般的交響音樂會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沒有長期扎實的訓練,沒有對作品深入的理解和領會,想要很好地完成一部歌劇的演奏可以說是有很大難度的。然而當晚樂隊的表現(xiàn)真的出人意料地好,在指揮丹尼爾·卡瓦扎(Daniel Hoyem-Cavazza)的執(zhí)棒下,將作品的節(jié)奏力度、輕重緩急都很好地表現(xiàn)出來。而這位來自維也納喜歌劇院的指揮家,其身份背景足以帶領并訓練出一個并非專業(yè)的樂團完成一次專業(yè)的歌劇演奏。
藝術院校制作歌劇還是以節(jié)約成本為主。本劇的舞美非常簡約,幾幅上下移動的帷幕布上,以蠟筆畫風格畫出了歐式的花園、客廳、舞廳、監(jiān)獄等等場景,通過不同的位置、角度,營造出非常具有立體感和代入感的舞臺場景。雖然真實的道具不過幾張桌椅、沙發(fā)、酒杯、餐盤等等,但是觀眾并不會感到制作的簡陋,反而更具有一種海派的精心和雅致的情調??梢?,歌劇制作并非要一擲千金奢華無比才能吸引觀眾。
2002年,德國留學回來的曹金,發(fā)現(xiàn)國外音樂院校的課程設置中都有表演課,而國內的歌劇教育還局限在聲樂教育方面,并沒有專業(yè)的歌劇表演教學。正是為了彌補學生在實踐方面的不足和欠缺,2006年他申請組建了華東師范大學歌劇實驗中心。曹金說:“國外很多藝術院校每年至少排演兩部歌劇,每個學生都會參與歌劇排演中,并作為他們的畢業(yè)考核項目。我們雖然還做不到要求學生參演角色才能畢業(yè),但這種常態(tài)訓練對他們也是受益匪淺的。中國有非常好的老師,尤其在聲樂技巧訓練方面,因此,學生們也更為關注‘聲音。但歌劇藝術是一門綜合體,不只是把詠嘆調唱好即可,語言、音樂背景、舞臺表演、作品風格則更為重要。我們的學生通過接受這樣的全方位訓練,從而發(fā)現(xiàn)自己的很多缺失,就會有進一步努力的目標?!备鑴≡揪褪俏枧_的藝術,而學校的教育與舞臺緊密地結合,才會培養(yǎng)出真正具備專業(yè)和職業(yè)素養(yǎng)的全能型人才,華東師范大學歌劇實驗中心十年的實踐正是為著這樣的目標。而這一次的《蝙蝠》正是向著這個目標“飛”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