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滿節(jié)
摘 要:在初中英語教學中,不僅要關注學生語言知識的學習,還要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讓學生對英語文化習俗有所了解,使語言知識不與文化背景相脫離。本文探討了初中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有效策略,旨在有效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的意識,提升學生實際生活中的英語運用能力。
關鍵詞:初中英語 跨文化意識 文化差異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不論是漢語還是英語,都承載著自身獨有的文化色彩,包括風土人情、思維方式等眾多內(nèi)容。在英語學習中,由于英語和漢語所承載文化的差異,而存在一定的交際溝通障礙,影響了英語學習的效果。在新課改背景下,英語教師不僅是英語語言知識的傳播者,還是英語文化的使者,要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讓課堂不僅是單詞、語法的文字游戲,將文化意識、文化差異滲透到教學中來,使課堂教學增添更多的靈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1]
一、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策略
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英語教師,不僅要做好常規(guī)的詞匯、語法等教學,更要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文化意識,提高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文化內(nèi)涵的理解力。
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文化差異意識。不同的語言體系,來源于不同的文化架構(gòu),在學習英語過程中,要深刻認識到中英文背后的文化差異。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的滲透中西文化差異方面的知識,讓學生了解中英國家不同的文化背景和風俗習慣。例如,中國人日常寒暄常常談論“吃了么?”之類的話題,而西方更喜歡討論天氣等話題。[2]
其次,教師可以講述中西文化差異的相關知識。初中英語教材中涉及到一些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為學生了解英語文化提供了生動的材料,教師也要注重對這方面知識的吸收,幫助學生了解文化差異。比如上面這個問題的原因是英國天氣多變,常常一日之內(nèi)忽晴忽雨,而且英國人比較保守,喜歡用簡單緩和的方式開始談話;而中國文化里“民以食為天”,自古以來食能飽腹是生活安康的最重要指標之一,“吃了么?”能夠體現(xiàn)真摯關懷,傳承至今這句話的意識大體相似于“嗨”。[3]
再次,教師要注意滲透英語文化知識。在英語教學中,往往會與文化背景存在密切關系,教師要重視文化的滲透,通過文化差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更好的學習掌握英語知識。比如在講解圣誕節(jié)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課前搜集有關圣誕節(jié)的故事、禮物等,然后在課堂上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所得,讓學生們感受圣誕節(jié)的文化背景知識和節(jié)日氛圍,并與我國的春節(jié)作對比,讓學生了解到中西方節(jié)日文化的區(qū)別。
最后,教師要重視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英語的學習不僅在英語教材和英語課堂上,還應該拓展到英語新聞、文學作品、英語電影等眾多方面。教師應鼓勵學生閱讀優(yōu)秀的英語文學入門作品,聽和學唱英語歌曲,主動去了解英語國家的社會背景、風俗習慣等,養(yǎng)成探究文化常識的習慣,不斷拓展自身的文化視野。
二、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途徑
在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方法上,教師可以采用對比法、討論法、任務法等具體辦法。比如運用對比法將中國文化與英語文化進行比較,加深學生對文化差異的直觀認識和理解?;蚴墙M織學生分組討論,就中西文化現(xiàn)象的不同讓學生舉例說明,并挖掘背后的深層次原因。這些教學方法都可以直觀、生動的展示出中西方文化的相同和不同之處,引導學生了解文化差異、認識文化差異、理解文化差異,從而更好的完成英語學習。而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可以在詞匯教學、口語訓練等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實現(xiàn),下面將逐一展開闡述。
1.詞匯教學中的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
詞匯教學往往被認為是教師苦、學生累,詞匯量龐大,教學模式枯燥,然而詞匯教學中蘊含十分豐富的文化知識,關注詞匯的文化內(nèi)涵可以讓詞匯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在字母教學時,可以向?qū)W生講解每個字母的起源和含義,如字母A表示“牛頭”、“牛角”,可以引申為向前、向上、耕種、食物等含義。講解單詞時,可以向?qū)W生講解一些典故,如“peasant”是“農(nóng)民”之意,而英語中該詞帶有貶義,有“鄉(xiāng)下人”、“鄉(xiāng)巴佬”、“粗魯?shù)娜恕敝?,因此要在交際時慎用;再如講解“color”時可以講解顏色的知識,不同的顏色在中英兩個文化背景下有不同內(nèi)涵。
2.口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
口語是英語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有效的口語訓練能夠顯著提升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在口語教學中,很多學生都會因母語的影響而出現(xiàn)一些常見錯誤。比如讓學生設計日常交際活動時,很多學生見面就問“How old are you?”雖然沒有語法錯誤,但在英語文化背景下年齡涉及到個人隱私,并不適合做初始的交際問題。
在口語交際中,誤用、錯用英語的情況很常見,主要原因就是在于文化差異的存在。因此,教師應注意滲透文化差異的相關知識,包括問候語、致謝、道歉、禁忌語等,比如在受到別人夸獎后應說“Thank you”而不是謙虛客套。
3.課外活動中的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
除了詞匯教學、口語教學、閱讀教學等課堂教學之外,還要在課外活動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將課外活動作為課堂的有效拓展。比如,我們可以讓學生觀看英語電影,閱讀英文書籍,編排英語短劇,組織英語晚會、英語演講,等等。
課外活動和課堂教學相比擁有更大的空間,可以彌補課堂教學的局限。在課外活動的組織中,教師要積極營造良好的英語文化氛圍,通過英語辯論賽、英語沙龍等各種活動全面強化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鼓勵學生大膽參與,在課外活動中感受英語文化,了解英語文化。因此,教師要注意對學生的引導和鼓勵,一方面要注意學生在英語活動中的錯誤和不足,指出他們在跨文化交際方面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要肯定他們的進步,鼓勵他們積極創(chuàng)新。
結(jié)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只要了解文化背景知識,才能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做到融會貫通。對于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要求教師做好文化差異的滲透,在英語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和課外活動中滲透英語文化,才能使學生更好的學習英語和運用英語,從而實現(xiàn)英語教學的根本目標。
參考文獻
[1]丁一丹.初中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策略[J].英語教師,2017,17(09):89-91.
[2]黃良軍.論初中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04):204.
[3]黃勇.初中英語教學中文化元素滲透與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A]..《外國語文論叢》第6輯--初中英語教學專輯[C].:,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