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燦
古詩距今年代久遠,其中很多漢字的語音、語義與現(xiàn)代漢語有很大的出入,學生難以理解;古詩大多有著復雜的意象、深邃的意境和豐富的情感,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很難把握古詩中所蘊含的思想精華和語言魅力。在教讀古詩時,必須指導學生在咀嚼、體會、感悟和創(chuàng)新上下功夫,放手讓學生自主誦讀,從整體上去感知詩的音樂美,讓他們自然而然地步入詩的意境,最終獲得思想的啟迪,積累祖國語言,提高審美情趣。下面,筆者以《送元二使安西》的教學為例,談談古詩教學的方法。
宋代方岳曾說:“書不厭頻讀,詩須放淡吟。”古詩語言凝練精辟,具有悅耳的音樂美,反復吟誦是學習古詩的首選途徑。
教學中,我注重學生的個性特征,采取了形式多樣的誦讀來達到教學效果。在初始階段,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詩,要求在語音層面讀通全詩,把握詩的節(jié)奏,做到停頓正確。在接下來的學生互讀互評環(huán)節(jié),我相機進行誦讀指導,如糾正錯誤的讀音,引導學生把握聲調(diào)、節(jié)奏及其變讀,適時講解古詩的押韻、平仄,以便讀準節(jié)奏,讀出語氣和語勢。接著,我用富有感情的范讀去感染學生,為學生誦讀做出示范。最后,我讓學生一邊讀詩句一邊讀課后的注解,借助注解初步理解詩句,帶著自己的理解反復吟讀古詩。這樣,在多層次、多形式的吟誦中,學生不知不覺被古詩的韻律美、節(jié)奏美深深感染。
王國維說:“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痹姷囊饩趁朗乔ё税賾B(tài)的,有的雄偉壯闊,有的絢麗纖細,有的悲涼凄婉,有的豪放曠達。品讀古詩必須引導學生根據(jù)詩中所提供的信息進入詩歌的意境中去。在教學“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兩句時,為了讓學生進入詩人所營造的特定的送別情境,我啟發(fā)學生抓住“雨”“浥”“新”幾個關(guān)鍵字,在理解字義的基礎上,想想詩人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在感受到清朗的天空、潔凈的道路、青青的客舍、翠綠的楊柳所構(gòu)成的優(yōu)美圖景后,我適時啟發(fā)學生想象:如果當天早上下的不是一場小雨,而是一場大雨,那又會是一番怎樣的情形呢?兩相對比,學生對詩人營造的清新明朗的畫面就有了較深的認識。緊接著,我再次引導學生將視角向遠處延伸:想想看,除了輕塵不揚的道路、青翠欲滴的楊柳,雨后的渭城還會有哪些“新”的變化?學生順著思路,大膽想象,說出了“空氣”“街道”“樹葉”“彩虹”“鮮花”等事物的變化,并用自己的語言加以修飾整理成句。這一番描述下來,一幅更為廣闊立體的送別圖景便活靈活現(xiàn)地呈現(xiàn)在了孩子們眼前。這種依境聯(lián)想,讓詩中景、詩中物、詩中人在學生腦海中不斷浮現(xiàn)又不斷加工,使他們?nèi)缫娖渚?,如睹其物,如近其人,如聞其聲?/p>
當學生依境聯(lián)想到這樣一幅幅生動立體的畫面時,相信他們對詩歌所營造的意境便有了真實而深切的感受。如此品讀,學生既讀出了畫意,又用生動的語言描繪出了詩境,其創(chuàng)造意識、審美意識也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
“情趣”與“意象”是古典詩詞的文化內(nèi)核。當我們披文入詩,透過詩句感受詩人跳動的脈搏,觸摸詩人高貴的靈魂,纏繞在我們心中的是一份精神的感動、情感的共鳴;當我們潛心會文,細細咀嚼古詩獨特的語言,回旋在我們腦海的是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意象。在古詩教學中,教師應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披文入情”,讓學生充分體會古詩中蘊含的豐富情感,通過審美體驗,得到心靈的陶冶,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情懷。
在教學《送元二使安西》后兩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時,我利用PPT呈現(xiàn)出了一幅王維送別元二時的圖畫,并配以悠揚的音樂烘托氣氛。引導學生在音樂聲中齊讀詩句后,我沒有急著去釋詞析句,而是讓學生反復讀詩,從詩句中找出“依據(jù)”,說說王維和元二是一對怎樣的朋友。學生找出了“故人”“無”“酒”“更”等關(guān)鍵字詞,談出了自己對朋友的理解、對友情的認識。透過這些字詞,學生也深刻地感受到了王維和元二是一對情真意切的好朋友。
在此基礎上,我進一步引導學生看圖畫、聽音樂、吟古詩,“穿越時空”走進當年王維送別元二的那間客舍。我創(chuàng)設了三個情境,啟發(fā)學生大膽想象,進入角色與詩中人物進行對話。情境一:元二此行千里,朋友將天各一方,不知何時才能相見,如果你是王維,你舍得讓元二走嗎?你將如何挽留元二呢?情境二:當想到元二一個人要去如此偏遠的地方,一路上不知要經(jīng)歷多少艱難險阻,假如你是王維,你又會叮囑元二些什么呢?情境三:元二奉命出使安西,王維希不希望他在那里生活幸福?希不希望他在那里努力工作?希不希望他早日衣錦還鄉(xiāng)?想到這些,他又會對元二說些什么呢?
這三次對話,層層深入,把王維藏在酒里的萬語千言借學生們的嘴都說了出來,既生動地再現(xiàn)了送別時的畫面,又讓他們對王維和元二之間的深厚情誼以及兩人難舍難分的情意有了更真切的體驗。
教師應該努力拓展教學內(nèi)容的外延,調(diào)動學生的多元感官體驗,多角度地展開學生的思維空間,因此,對教材的重組、拓展、補充、延伸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教學完《送元二使安西》這首古詩后,為了補充和拓展教學內(nèi)容,使主題深化,幫助學生建立更豐富的情感體驗,我收集整理了一部分唐代詩人寫的送別詩(共10首),打印后發(fā)放給每位學生,鼓勵他們課后去讀一讀、品一品、畫一畫,并建議每位學生寫一篇讀后感或畫一幅“詩中畫”在班級內(nèi)交流,體驗不同的送別詩所表達的不同情感。
(作者單位:長沙市開福區(qū)清水塘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