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這是一句在教育學界被廣泛認可的名言,這足以說明興趣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所發(fā)揮出的巨大作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因此要求教師應通過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從而引領(lǐng)學生展開閱讀學習,最終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能力的提高。對此,本文將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為核心,并提出幾點有效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關(guān)鍵詞:興趣;閱讀;小學語文;教學
古人有云:“書中自有黃金屋”,著名的理學家朱熹也曾指出“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些話語無不強調(diào)閱讀的重要性與好處,面對豐富多彩且繁雜的閱讀世界,如何從激發(fā)學生內(nèi)心深處的閱讀主動,筆者以為,興趣是最直接、最關(guān)鍵的因素。在新課改的教育背景下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教師應以促進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為核心內(nèi)容,激發(fā)小學生對語文閱讀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善于利用課外讀物充實自己,擴大自身的語文文化知識儲備。語文閱讀教學方法各不相同,但教師不論使用何種教學策略,都應以學生的學習水平以及閱讀習慣為基礎(chǔ),從全方位的角度去探尋學生最喜愛的閱讀方式,其次根據(jù)語文學科教學的實際情況入手,進而引領(lǐng)學生展開語文閱讀,有效提升其語文閱讀理解能力。
一、 創(chuàng)造良好的閱讀學習環(huán)境
小學生的身體及心智水平都尚未發(fā)育完整,自尊心和敏感性較高,這便導致其容易受到周遭事物和外界環(huán)境的干擾,學習情緒和心態(tài)都會受到一定的消極影響。因此,要求語文教師,要以學生的心理特征為基本點,以激發(fā)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為入手點,采用情境教學法,通過創(chuàng)造良好的閱讀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更專注于語文課堂,進而展開高效的教學活動。比如,在講到小學語文教材的《望廬山瀑布》這首古詩時,教師可提問學生是否去過江西九江的廬山,若是有學生曾去過,便可請這位學生描述一下三疊泉瀑布的瑰麗景色;若是沒有學生去過廬山,便讓學生相互討論一下自己曾看過的瀑布美景,如此便可以討論拉近學生之間的關(guān)系,亦能讓原本冷淡的教學環(huán)境變得更為愉悅。其次,教師可讓學生通過閱讀詩歌后,想象“疑是銀河落九天”的雄偉壯麗之景究竟是何模樣?并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如學生會提出類似這樣的答案:“像青絲垂瀉”“像小河流水潺潺”“像傾盆大雨從天下倒下來”而教師要適時地給予積極的反饋,如此便可提高學生對于語文閱讀學習的自信心。最后,教師可通過多媒體教學設(shè)備放映廬山瀑布的實景拍攝視頻,讓學生真正地被瀑布美景所震撼所吸引,如此一來學生的注意力便已經(jīng)全部投入到閱讀學習中了。
二、 開展課外閱讀教學活動
小學生由于年齡的限制,其認知能力與學習經(jīng)驗較為缺乏,這便導致了他們知識面過于狹窄、思維發(fā)展過于定式的結(jié)果。若是教師只是按照小學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進行教學,只是傳授給他們語文技巧與方法,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并不會有很大程度的提升,這是因為學生閱讀書籍太少的緣故。對此,教師可依據(jù)小學生的學習需求及閱讀實況,定期開展課外閱讀教學活動,鼓勵學生將自己喜愛的讀物分享給其他同學,號召學生自發(fā)創(chuàng)建班級圖書角,在平時閱讀中倡導學生“不動筆墨,不看書”,認真做好讀書筆記,不斷地積累好詞、佳句。當然,開展課外閱讀教學活動,亦是需要一定的技巧,比如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制定學生本周的閱讀需求。比如,在學完《女媧補天》這篇課文時,教師在要求學生把握女媧不怕困難的精神以及傳統(tǒng)文化熏陶的學習重難點時,以“傳統(tǒng)文化”和“不畏艱難的精神”為主題,讓學生尋找相關(guān)的課外資料進行閱讀并整理。同時,教師可以閱讀競賽的方式,讓學生將自己所收集到資料進行分享,如傳統(tǒng)文化的“端午節(jié)吃粽子、賽龍舟的由來”、不畏艱難的精神的“鐵路工人克服種種困難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等,如此通過閱讀分享,學生可接受到更多課外知識。之后,教師再進行客觀的點評,并給予優(yōu)秀的學生一定的物質(zhì)獎勵。
三、 引導學生學會正確的閱讀文章
教師是學生學習路途上的引路人,因此教師要“授人以漁”,教會他們正確的閱讀技巧,引導其在閱讀其他書籍時,亦要有意識地按照正確的閱讀方法進行。不同的書籍與文章的閱讀方法,無外乎精讀、略讀、與瀏覽等三種方式。其一,精讀是要對某一作品做賞析時,所必須進行的閱讀步驟,在講精讀方法時,如教學課文《竊讀記》時。首先讓學生對文中不懂的字詞句進行標記,通過向老師同學請教或查閱字典資料的方式,將課文的主旨、思想感情、寫作手法都弄清楚。進而把握文章的整體解耦,體會到蘊含在文中的深層次道理,如:像作家一樣學會讀書、學會愛。從某個角度來講,技巧是不存在的,放棄技巧,用心精讀,才能真正練就學生高超的讀寫能力。其二,略讀是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時,最常用到的閱讀方法,它要求學生進行粗略的掃讀,并不需要死扣某個字眼或段句,只需要大致把握文章的中心主旨即可。仔細研究教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隨著年級的升高,略讀課文的分量越來越多。作為精讀的補充與延伸,略讀儼然更具獨立性、自主性,更貼近語文閱讀的終極目標的需要。所以,我們應對略讀這種閱讀方法給以重新審視,對略讀課文的教學給以更加明確的定位和認識,如此,我們才能真正弄明白略讀課文到底應該“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進而才能做到“該略的略,該放手的放手”,盡最大可能讓學生獨立閱讀、自由交流,自主探究。而瀏覽是三種閱讀方式中,閱讀速度最快的方法,堪稱一目十行,它主要用于在大篇幅的文章資料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而對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則不做要求。
綜上所述,在進行語文閱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學生的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水平和閱讀習慣進行教學,通過創(chuàng)造良好的閱讀學習環(huán)境、開展課外閱讀教學活動以及引導學生學會正確的閱讀文章等教學策略的應用,調(diào)動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積極性,督促學生養(yǎng)成優(yōu)秀的語文閱讀習慣,以此來促進其閱讀能力、語文思維能力的進步。讓興趣引領(lǐng)學生閱讀,語文閱讀教學方能水到渠成。
參考文獻:
[1]劉立云,葛福鴻,張麗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角色定位與轉(zhuǎn)換[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8(4):67-71.
[2]許桂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初探[J].發(fā)現(xiàn),2018(3):94.
[3]余玲艷,代建軍.小學語文深度閱讀教學探析[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7(8):92-96.
作者簡介:
王淑賢,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眉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