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
7月剛過,澳大利亞在中國最知名的品牌——奔富公司推出一種加了白酒的奔富葡萄酒,以迎合中國消費者對白酒的偏好。
這款酒取名Lot. 518,非常中國化的吉祥數(shù)字也迎合了中國消費者的文化習慣,酒精度約為21.5%-abv, 將于今年9月上市,定價為150澳幣,約735人民幣。將中國的白酒與澳洲的巴羅薩谷西拉葡萄酒相調配,這是一次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嘗試,被認為是奔富公司175年歷史上最大的品牌創(chuàng)新當然也是冒險之舉。
中國早已經超過美國,成為澳大利亞葡萄酒最大的買家。澳大利亞如此跪舔中國金主爸爸,可見有錢能使任何人推磨的力量。在不遠的將來,或許會有梅多可克五糧液,波美侯劍南春,朗格多克茅臺,羅納河老白干,波亞克二鍋頭……一大波中外混血葡萄酒向我們走來。畢竟,法國、西班牙、格魯吉亞葡萄酒離開中國市場也得元氣大傷。
想當初90年代初葡萄酒剛流行起來那會,很多中國人都不習慣葡萄酒的酸澀,一定要摻雪碧或者可樂才覺得好喝,以至被很多外國人當成笑談。即便現(xiàn)在也有很多國人不習慣葡萄酒的味道,我的一個朋友,他們公司一場年會能喝幾十箱葡萄酒,都改摻王老吉了。導演馮小剛多年前在接受魯豫采訪時揶揄中國人,“好多有錢人喝葡萄酒得加上雪碧,擱上檸檬再加上冰塊,兌一大罐子,而且好多企業(yè)家都這么喝,這個就很有意思了,歐洲人研究紅酒最難的是把紅酒里面的糖分給抽出去,不讓它甜,有些企業(yè)家還真有創(chuàng)造力,他都給兌回來了?!?/p>
現(xiàn)在風水輪流轉,MONEY說了算。經濟決定政治、階層決定文化。中國人就喜歡摻著喝,澳大利亞都開始往葡萄酒里摻白酒了,隨著中國大國崛起的步伐,下一步不往葡萄酒里摻點東西,似乎都不夠時尚,不夠高雅,不夠品位。
其實追根溯源,人類喝葡萄酒的歷史就是一部摻酒的歷史,誰也別笑話誰土老帽,在摻著喝這件事上,還真不是中國人的首創(chuàng)。
古代人嗜甜。在酸、甜、苦、辣、咸這五種味道中,古人最缺乏的應該就是甜味——沒有掌握制糖技術的漫長年代里,人們能從自然界獲得的甜味物質幾乎僅限于成熟的果實和蜂蜜。過去的水果可不像我們今天改良后的水果擁有這么高的糖分,其實現(xiàn)在你去美國歐洲,很多水果像葡萄,其甜度也沒法和現(xiàn)在咱們中國人吃的葡萄比。至于蜂蜜,在養(yǎng)蜂技術不太普及的情況下,也不是多數(shù)人都能品嘗到的。所以,古希臘人非常喜歡往葡萄酒里摻蜂蜜,這種對甜味的熱烈追求,對于我們這些吃慣了甜點、水果和各種糖果的現(xiàn)代人來說是難以想象的。
另外,古代葡萄酒的釀造水平也不像今天這么成熟,連皮帶梗發(fā)酵的結果自然就會讓葡萄酒變得又酸又澀,這對于最早開始飲用葡萄酒的中東國家來說,他們以羊肉為主食,正好能解掉羊肉的油膩和腥膻。而對于以海鮮為主食的希臘人來說,就只能靠加蜂蜜來增加飲酒的樂趣了。
除了蜂蜜,古希臘科斯島上的人還愛往葡萄酒里加海水——他們聲稱這樣可以改善葡萄酒的品質,或許他們只是把海水當成一種保鮮劑;還有往葡萄酒里摻奶酪和小麥粉的,最終把葡萄酒變成濃稠的液體;還有人往葡萄酒里加橄欖油……在摻酒這方面,古希臘人有著無窮的想象力,讓我們現(xiàn)代人汗顏。
即便在如今的西班牙,最受年輕人歡迎的桑格利亞(sangria)就是用廉價的紅葡萄酒摻了各種水果和雪碧或者可樂。當?shù)厝斯芗t酒+檸檬+橙子+蘋果+氣泡水,叫sangría,管紅酒 + 可樂,叫calimocho。這不僅是一款Party酒,也是餐前開胃酒,還是清涼解暑的酒飲料,在西班牙到處可以買到,家家戶戶都會調制,其他國家也很流行。
可見,在摻酒這件事上,完全憑心情,沒有什么亙古不變的規(guī)定。不過對于300塊錢以上的葡萄酒,我覺得最好還是原汁原味地品一下,感受釀酒師的辛勤勞作,體會一下當?shù)氐娘L土,那是另一種人生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