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大光
5月21日,陽光明媚,花紅鶯飛。位于沈陽北三經(jīng)街的某機關里氣氛熱烈,68歲的沈陽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原東北地區(qū)金屬回收管理處部門經(jīng)理、現(xiàn)任遼寧省雷鋒文化工作委員會秘書長、沈陽站雷鋒學校副校長的王文良,正在為30多位機關干部贈送近日他出版的書——遼沈?qū)W雷鋒詩歌散文集《春潮滾滾》。
王文良從1980年開始,在中央、省市報紙上發(fā)稿3000多篇,由他個人出資20多萬元出版了《春雨絲絲》《日月心語》《園丁之路》《春天的使者》《收藏昨日的瞬間》《印在心底的拓片》《遼沈物流人物通訊集》和《春潮滾滾》8本書,全部無償捐獻給了學雷鋒志愿者。
從小學雷鋒 拾金不昧
1963年王文良13歲,脖子上系著紅領巾,在沈陽五十三中學讀初中,他是語文課代表。一天,老師讓他們辦一個《學雷鋒》墻報,他任主編。他和班里愛畫畫的周恩杰跑到鐵西圖書館,從報紙上臨摹下雷鋒的肖像和毛主席題詞手跡。他摘錄了雷鋒于1961年10月20日寫的日記:“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币钊眨麄兝眯瞧谌瞻讶嗤瑢W的來稿摘編出來,還寫了一首詩歌《接過雷鋒的槍》登在黑板報上,受到校長的夸獎。
從那以后一連兩年,每天放學后他都到鐵西圖書館閱讀報紙上的雷鋒日記摘抄。那年他報考沈陽市第二師范學校。一天,他在廁所里撿到1塊英格牌手表,馬上跑到2樓將手表交給教導處。教導處劉興東主任握著他的手說:“剩下的政治和數(shù)學兩科不用考了,你學雷鋒拾金不昧的精神說明你政治已經(jīng)合格?!钡跷牧紖s說:“不考不行,升學還得靠個人真本事。”
為全班學生購買《雷鋒日記》
王文良從師范學校畢業(yè)后,主動要求到遼寧最艱苦的康平縣學校當老師。1973年4月,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了第一本《雷鋒日記》。王文良聞訊專程從康平縣回沈陽到馬路灣新華書店用自己兩個月的工資買了40本《雷鋒日記》贈送給學生。后來,王文良當上東關屯公社業(yè)余教育助理兼東關屯中心學校副校長,并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4年后,他被選拔到遼大中文系進修。
“保護好雷鋒班遺產(chǎn)是我的責任”
2015年3月3日,王文良和雷鋒班第十五任班長李仕庫榮獲了遼寧省雷鋒研究會頒發(fā)的“保護雷鋒班退役汽車功臣”榮譽證書。
原來,1991年9月24日,國家指定接收部隊退役汽車定點單位——東北地區(qū)金屬回收管理處加工基地接到原沈陽軍區(qū)裝備部的通知,說雷鋒生前所在團有10輛退役汽車要移交。該團駐地在撫順市李家鄉(xiāng),距離沈陽市約100公里。王文良當天下午帶領4名職工去“雷鋒團”接車。
翌日早飯后,“雷鋒連”連長李仕庫領著他們對10輛退役車挨個核對。走到一輛老式深綠色解放牌72號軍車旁,李連長告訴王文良,這不是一輛普通的卡車,是雷鋒班第十二任至十八任班長駕駛過的。20年來,該車安全行駛了30多萬公里,是一輛“功臣車”。李連長建議不要把這輛車當廢鐵解體,可以當作學雷鋒的史料長期保護。之后,李連長和雷鋒班班長鄭金寶、副班長趙宏光等8人,幫他們將10輛退役車送到沈陽。其它9輛車當廢鐵處理了,唯獨保留了72號軍車。
72號軍車在基地的14年里,先后吸引了4萬多人次前來參觀。期間,不少單位和個人要花高價買這輛車,但都被王文良婉言謝絕了。1999年12月的一天中午,有人偷偷卸下72號軍車兩個后輪胎溜走了,王文良聞訊立刻跑出去,將輪胎追了回來。2004年春節(jié)后,基地一名臨時工在用明火切割報廢車時,不慎引起火災。王文良和職工冒著大火,將72號軍車連推帶拽搶救出來……“這輛車是雷鋒精神的載體,保護好這輛車,就是保護雷鋒班的遺產(chǎn),就是在傳承雷鋒精神。”王文良深情地說。
2004年4月28日,王文良代表基地將這輛車捐贈給沈陽建筑大學,他希望雷鋒精神之花綻放在大學校園。沈陽建筑大學為此建立了雷鋒庭院,雕塑了雷鋒銅像,雷鋒班歷任班長從祖國各地相聚于此,在該校設立了“雷鋒班班長基金”。2016年,沈陽建筑大學被團省委命名為“遼寧省大學生學雷鋒實踐基地”;王文良被聘為學雷鋒輔導員。
每年,王文良都要去沈陽建筑大學幾趟,為大學生講述有關雷鋒的事跡。他還在《雷鋒》雜志上發(fā)表了不少相關文章,如《我與雷鋒班72號軍車》等。2016年端午節(jié)期間,《雷鋒》雜志總編輯陶克將軍派人專程從北京來沈陽看望王文良,并給他送上1000元慰問金。
參與創(chuàng)辦全國最大的雷鋒文化館
從1981年至2018年37年間,王文良榮獲國家、省市頒發(fā)的榮譽證書82個,其中有物資部監(jiān)察系統(tǒng)先進工作者、遼寧省學雷鋒先進個人、沈陽市物資局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等稱號。然而,王文良卻保持著清醒頭腦,他的座右銘是:榮譽屬于過去,生命不息,奮斗不停,奉獻不止。
2015年元旦前,沈陽市太原街工美大廈董事長陳松生特邀“雷鋒人”高秀武、王文良,研討成立了“沈陽雷鋒文化館”。陳松生騰出工美商廈二樓1700平方米大廳作為雷鋒文化館展廳。春節(jié)期間,王文良等人放棄休息,夜以繼日制作了雷鋒照片和展板,并于3月3日向全市免費開放。一個周日,800多名《沈陽晚報》的“小記者”來參觀,王文良整整當了一天的解說員,嗓子都說啞了。
拼力打造雷鋒學校
2015年8月14日,全國首家社區(qū)雷鋒學?!蜿栒旧鐓^(qū)雷鋒學校正式掛牌成立了。各級領導及社區(qū)300多名黨員干部和居民代表,雷鋒團第十一任團長孫承彥、第十三任團長孫啟華、雷鋒生前戰(zhàn)友薛三元、雷鋒生前輔導過的學生陳雅娟等應邀出席了開學儀式。雷鋒整身塑像,端立于校門正方,栩栩如生,守望著以他名字命名的這所學校。王文良被任命為雷鋒學校副校長。上任后,他和大家利用2個月時間做出學雷鋒展板300多張。在這種濃濃的學雷鋒氛圍里,社區(qū)涌現(xiàn)出的學雷鋒志愿者成倍增長,許多退休的老勞模、老教師、老藝術(shù)家成了雷鋒學校的教學骨干。
雷鋒學校還相繼成立了藝術(shù)團、書畫團、合唱團、民樂團、舞蹈團、體操隊……在雷鋒學校的引領下,居民們精神飽滿,生活多彩,情緒高漲。遠在內(nèi)蒙科爾沁八顏塔拉草原牧民,慕名趕來學習成功經(jīng)驗;北京、山東、黑龍江、吉林等省市紛紛來沈陽站社區(qū)雷鋒學校學習……
2016年秋天,沈陽市和平區(qū)原區(qū)委書記馮守權(quán)(現(xiàn)為沈陽市委宣傳部部長)來沈陽站社區(qū)雷鋒學校參觀,親筆題字“雷鋒學校功在當代,利在千秋”。2016年6月初,沈陽站社區(qū)黨委書記張小欣兼任沈陽站雷鋒學校校長。三年來,慕名來雷鋒學校參觀的人數(shù)達到兩萬多。
“千人攝影留雷鋒”火爆全省
2018年1月13日,遼寧省雷鋒研究會、沈陽市雷鋒精神研究會在沈陽豫瓏城召開了“千人攝影留雷鋒,帶動萬人做雷鋒”會議,征集1961年以來有關雷鋒照片、學雷鋒好人新事等攝影精品力作,共收到400多幅照片。王文良、劉樹田、趙明環(huán)利用廢舊展板制作了28幅大型展板,分為沈陽、大連、鞍山、撫順、錦州、營口、阜新、遼陽、鐵嶺9個展區(qū)。展出有雷鋒戰(zhàn)友薛三元、惠連生等人與雷鋒在一起學毛著、練投彈等10幅照片;有現(xiàn)場拍攝的當代雷鋒——郭明義獻血等9張照片等。這些照片于2月26日至27日在沈陽站雷鋒學校展出兩天;2月28日,王文良、趙惠中、鄭錫平、彭麗春、劉樹田、趙明環(huán)等人,冒著漫天雨雪,雇三輪車將展板運到太原街玖伍文化城布展,展到3月3日。以后又增加了600幅照片,共計1000幅照片同時展出。3月15日至5月31日又到鐵嶺縣雷鋒紀念館展出。前后共展出76天,接待觀眾3萬多人。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王文良學雷鋒已有55年了,作為一名老黨員,王文良用他的實際行動踐行和彰顯了雷鋒精神的偉大。我們要世世代代將雷鋒精神傳承下去,在雷鋒精神的鼓舞下一步步走向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