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婭雯
周末,我又來到常在夢中縈繞的故鄉(xiāng),來到美麗的鄉(xiāng)村。
轉(zhuǎn)眼間來城里讀初中已近一年,忙碌生活的閑暇之余,總懷念著故鄉(xiāng)的點點滴滴。午后,小雨淅淅瀝瀝地下著,似細絲,在空中斜織著。在城市的車水馬龍間走慣了詩人戴望舒所描繪的悠長又寂寥的雨巷,忽然來到廣闊的田野里,頓時感到格外的自由與灑脫。雨點打在臉上,輕輕的、涼涼的、軟軟的,頭腦一下子清醒起來。雨,多么令人向往、令人動情的事物??!雨,是頑皮的,在樹葉上歡快地蹦噠;雨是團結(jié)的,在泥地里匯成了水洼;雨更是善良的,幫助他人自己卻樂開了花。雨,繼續(xù)以它的方式飄舞著……
漸漸地,雨停了。雨后的鄉(xiāng)村,一切都顯得那樣清新、透明,令人感到舒暢。萬物如同被沖刷過一般,綠意逼人,樹葉嫩得可以擠出水來,悄悄地躲在霧中捉迷藏呢。小土坡上泛出了一片新綠,如新生兒的肌膚,襯托著星星點點的花骨朵兒。
在這種環(huán)境下,若不出去走走,會有負于這大好春色。于是,也沒做什么準備便出發(fā)了,去尋找春天。躲在云層中的太陽慢慢露出笑臉,循著環(huán)抱小土坡的幽徑,還不及小腿肚高的小麥,在風(fēng)中搖擺,有時像活潑的孩子,有時又似士兵整齊地排列著。不時,會有一兩只搖著尾巴的大黃狗,在田埂上奔跑嬉戲。牛兒站在圈外,悠閑地吃著嫩草,可憐的是小草,還未完全伸展開,便永遠地失去了展現(xiàn)的機會。
看著地上被我踢得四處亂蹦的小石子,心里有一種莫名的快感,似風(fēng),爽快舒適。不知不覺,已來到河邊,前幾天還“瘦”得快成一條線的河水,此時,可做一面鏡子。其他地方的花兒還只是花骨朵兒,河邊的野花卻長得如此鮮艷,是為在“鏡子”前一展嬌姿啊!沿著河畔繼續(xù)向前走著,河面微微地泛起波紋,這是溫和的小河妹妹與風(fēng)伯伯的呢喃細語。岸兩邊的大石頭,多么像一位老者,在沉思。遠處,一條小船劃進了我的視線,原來是一位趕鴨人,用一根小竹竿,吆喝著,鴨子們便像收到命令似的,全部聚集到一起,形成一個大部隊,浩浩蕩蕩地游向遠方……
終于,來到了一座石橋。大大小小的石頭不均勻地排列著,殘磚上長滿了青苔,石頭縫里也冒出了幾根狗尾巴草。橋是呈拱狀的,橋梁上刻著的字已變得模糊,聽這兒的老者講,這橋在文化大革命前期便有了,到如今也有些年頭了。據(jù)說橋上原先寫著這樣一段話:最高指示,斗私批修,革命委員會好!現(xiàn)在依稀可看到“高”和“指”兩個字,其余一片模糊,顯得斑駁與滄桑。
河邊長滿了蘆葦,雖說還沒有開花,但與這河水搭配起來也別有一番韻味。哦,對了,這河也有一個傳說的:以前,那兒生活著兩條龍,一條是母龍,一條是子龍,它們相隔很遠,于是,每天它們都向?qū)Ψ接稳?,最后在這里相聚,然后游向大海。它們游過的地方,坑坑洼洼,形成了一條小河,叫烏港河。而它們相聚的地方則形成一個小島,我到處尋找小島,哪里去了呢?原來,隨著歷史的變遷,小島已不復(fù)存在,只留下一個美麗的傳說。
夕陽西下,大地沐浴著金色的霞光,變得格外柔媚。河面仿佛披上了一層金紗,顯得波光粼粼。遠處,一聲狗鳴打破了寧靜,我繼續(xù)徜徉在鄉(xiāng)村的小路上,嗅著泥土的芬芳,沉醉在一片盎然的春色中……
(指導(dǎo)老師:黃亞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