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有一群老頭子,守著祖地,努力刻畫著他們生活的年輪。這其中,有我熟悉的外公、舅公和叔公們。
爺爺們大都出生在解放初期,他們經(jīng)常會聚在一起喝酒聊天,也常常憶苦思甜般地談起他們過去的生活和經(jīng)歷。雖然大都是感慨那個物質(zhì)匱乏的時代和生活中的種種困苦,旁聽的我卻時常能感受到一股股激揚暢快。
在那個年代,填飽肚子是一件難事,但是榮譽卻比命還重要。外婆經(jīng)常說他們這幫人,要面子,誰都想把事情做到最好,不僅是為了獲得認可,更是本性。舅公十來歲的時候,外婆踩水車磨破了腳,舅公就用木板、稻草做了踩板加在外婆的鞋子下面增加軟度和彈性。外婆覺得不夠舒服,罵他笨,還把他辛苦做的踩板丟掉了,他不但沒有抱怨和反感,反而繼續(xù)研究,一直改良直到我外婆覺得好用夸他聰明,然后他呵呵地笑,心里如喝了蜜糖一般。
生命總是能在困苦中展現(xiàn)出極大的韌性,在平凡中堅持著最本質(zhì)的真善美。爺爺們大都和我外公一樣是搞建筑的,我們鎮(zhèn)上好多幾十年的老建筑都出自于他們之手。那個時候沒有機械,都是靠肩挑背扛。外公年輕時候是出名的“大力士”,能一人扛起一塊水泥樓板攀登著腳手架上二樓,累傷了一頭虛汗被拉回家,躺兩天就又繼續(xù)趕工了。沒有工期閑暇時他們除了種地,還會想盡一切辦法獲得更多的物質(zhì)來更好地幫扶父母、兄弟,養(yǎng)育兒女,比如撐船去上海運輸回糞料,從蘇州運輸回布料,從嘉興運輸黃酒回來,販魚、養(yǎng)雞,竭盡所能。外公除了造房,起灶、挖井的水平都很高,四鄰八鄉(xiāng)請他去幫忙,利索的外公半天就能砌一個灶,一天挖好一個井,都是免費幫忙的,人緣非常好。后來他學了電工拿了證,那個時候電力設(shè)施不好,總是有問題,誰家晚上燈不亮都來喊他,家里的他總是先放一放,幫忙要緊。
我出生在他們知天命的年紀,他們幾十年的努力造就了我衣食無憂的幸福,但這個年代卻開始讓他們感到困惑。因為,沒有人找他們造房子了,小鎮(zhèn)轟隆隆開進了外地施工隊,他們團隊的傳統(tǒng)手藝被鋼筋水泥、自動攪拌機、大吊機給取代了。人們喜歡更加牢固、美觀、潮流并可以快速建成的新建筑。爺爺們仿佛真的過氣了,這些靠傳統(tǒng)手藝吃飯的老師傅們是時候該退出歷史舞臺了,甚至有人開始諷刺他們曾經(jīng)擁有的輝煌和榮譽……但是他們有句口頭禪——“三不相信”,不相信輿論,不相信強權(quán),不相信命運,一切都在自己手中。我可敬的爺爺們不怨天、不尤人,和以往一樣定期聚會喝酒,談笑風生。不同的是他們開始“忍辱負重”地給外地施工隊打工。兩年以后,外公學會了新的建筑方法,舅公有了大型車輛駕駛證,叔公將現(xiàn)代建筑材料、圖紙摸得清清楚楚,還和設(shè)計院建立好合作關(guān)系,幾個人經(jīng)常切磋討論對新型建筑的理解;最后所有的公公都學會了諸如扎鋼筋、打殼子等現(xiàn)代建筑技術(shù),更新?lián)Q代后的施工隊又回來啦!老家現(xiàn)在的一些功能齊全的小別墅便是他們的杰作,他們用幾十年一貫的嚴謹、負責和出人意料的藝術(shù)感,重新贏回了小鎮(zhèn)居民的信任。又幾年過去了,外地施工隊建的房子漏水、墻面剝落、衛(wèi)生間滲水等問題時有發(fā)生,公公們蓋的房子還是棒棒的,零投訴。他們自己拍胸脯保證說:“一百年都不會有問題!”然后又呵呵地笑,笑聲里透著樂觀和堅韌!
現(xiàn)在的他們,頭發(fā)白了,身體胖了,力氣退了,反應也不如以前快了,所以他們負責任地“退休”了!但是四方鄰里不管誰家,只要吆喝一聲,他們就會放下酒杯飯碗,利利索索地幫忙修修補補。鄰居時不時送來些魚蝦雞蛋,表示感謝,爺爺們還是不收,還是呵呵地笑,臉上的皺紋里寫滿了正直和善良。
可敬的老頭們一直身體力行地付出著卻不求回報,用這些最善良的方式教導著子孫。時時勸解年輕的我們要踏實過日子,不要浮夸,不要浪費。更鼓勵我們要堅韌地立足社會,適應潮流,掌握自己的命運,畫好自己的本色年輪:樂觀,堅韌,正直,善良,還有,“三不相信”。
(指導老師:丁建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