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越揚
立于滿樹繁花之下,獨享一片花蔭,感受芳香直抵肺腑那刻的驚艷。我想,獨享,真是對美麗事物最好的感受方式。
校園里的玉蘭花開了。
我從未想過會有花開得如此之早,如此之盛。在柳枝還未抽出新芽,青草還未披上綠蔭時,春風(fēng)便在玉蘭樹的枝頭吹開滿樹手指般長的花苞了——清麗、傲峭,出塵得全然不似春風(fēng)所鐘情的桃李之夭夭。無須片葉作陪,明亮的白色花瓣上自有光華泠泠流轉(zhuǎn)。它輕濯素手?jǐn)堊×鬓D(zhuǎn)的春光,把早春將至的信箋獨享于自己的枝頭。立在花蔭之下,自然能如玉蘭一般早一步獨享春光——至少,在我眼中,這就是春光之美最好的感受方法。
無須多言,愛美的心定會關(guān)注著這一樹春日先發(fā)的簡箋。立于款款花蔭之下獨覽春光成為了我眼中最美的舉措,溫柔地?fù)焓皹湎略缏涞幕ò暌渤蔀榱宋业膼酆弥?。自然,我醉心于春色之美,卻也隱隱擔(dān)心著這一樹花的去處——這也是我喜愛獨享的原因:許是私心所使不愿與人分享,許是關(guān)心之甚擔(dān)心它被摧殘,我總是排斥著那些與我一同流連于這片花蔭下的人?;蛟S,在我眼中,只有獨享才能使美永駐心間,而不至于“糟踐”于他人之手。
而這種排斥情緒,在我看到樹下幾片被踩得烏黑的花瓣時,被激到了最大。
我開始焦躁地?fù)?dān)心著這些玉蘭,擔(dān)心它們是否會在我目不可及之處為人所害;我神經(jīng)兮兮地在樹下?lián)焓暗袈涞幕ò辏瑢⑺鼈兪詹卦谧约旱膶殠熘歇氉杂^賞;我用敵視的目光審視著那些與我同樣停駐于花蔭之下的人,唯恐灼灼芳華摧于俗人之手,擔(dān)心季羨林幽徑悲劇中的場景在玉蘭枝頭重演,更害怕自己的這份獨享被急于求美的庸人在枝頭匆匆折落。
可當(dāng)我站在二層樓的窗邊,透過玻璃注視著那些賞花人時——他們伸手拈住風(fēng)中飄零落花的那一刻,我忽地有所了悟。當(dāng)我拋去花蔭下獨享者的視角,轉(zhuǎn)而在樓宇之上窗欞之后細(xì)心觀察著那些賞花者時,我發(fā)現(xiàn),他們俯下身收集繽紛落英的手法竟是與我一樣的溫柔,而我所擔(dān)心為人所折的花,仍安穩(wěn)地停在自己的枝頭,靜靜地為流連于花蔭下的人們帶來春色一片。
只有愛花的人才會惋惜那些稀有的早落芳華,而對伸手可得的大片花蔭秋毫無犯。許是身處于獨享的角度,我忽視了共享帶來的美麗——只有深知美的可貴,看花的人才會心照不宣地對枝頭可折之花置若罔聞,讓美麗安穩(wěn)地停駐在枝頭,方能成就其他賞花人對美的享受——正是因為每個人在獨享之中呵護(hù)著這份美麗,才能成就所有人對這份美的共享。先前身處花蔭下獨享時我未能看透,如今身在窗欞之后,他人呵護(hù)的春色反而深刺入我內(nèi)心之中了。
于是,珍藏于盒中的花瓣被我乘著春風(fēng)取出,踏著早春未至前的步調(diào),贈予那些與我同賞一片春色的人。那份排斥,隨著角度的變化,忽地消散得無影無蹤了。拋開獨享花蔭時被局限的視野,由眾人欣賞凝聚成的花環(huán),乘著春風(fēng)賦予的巧手,套在了每個賞花人的心上,共享一片花蔭。
(指導(dǎo)老師:王巖紅)
少年賞花惜花,可見是愛美愛生活之人,能從賞花中發(fā)現(xiàn)角度和美的關(guān)系,就是憑著敏感玲瓏的心思了。立于樹下賞花,同時,也是在寫欣賞美的角度。無論是寫自己獨享,還是共享花的美麗,都表達(dá)著作者惜花愛美的柔軟的情懷;而從寫自己愛花惜花,到寫發(fā)現(xiàn)別的賞花人亦是溫柔對待枝頭花,從個人欣賞的美好到共享的喜悅,筆鋒略轉(zhuǎn),卻又無比順暢,充滿了溫暖的情緒與明媚的色彩。語言清新、飽滿,折射著兩種角度下看問題的不同情懷,而獨賞與共賞的境界,高下立判。(清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