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增國
(山西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 山西太原 030024)
柏葉口水庫龍門供水工程輸水隧洞凈長9393 m,設計縱坡為1/1500,設計洞身為城門洞型,開挖輪廓尺寸2.5 m×2.8 m,輸水隧洞沿線下穿5條溝道,設置2條支洞,布置6個作業(yè)面進行開挖。其中下穿樁號6+380~6+440 地段的“加子溝”和樁號 8+130~8+175地段的“黃泥溝”,溝底寬度均為10~15 m左右,洞頂覆蓋層厚度分別為4.1 m和3.5 m,溝底均常年有水。經(jīng)勘探豎井判斷,加子溝和黃泥溝內(nèi)地層巖性為第四系坡洪積(Q4pdl)碎石混合土,厚1~3 m,其下為P2sh紫紅色泥巖,裂隙發(fā)育程度較大,基巖強風化層厚4~6 m。兩溝道內(nèi)由于風化、卸荷作用,巖體完整性差,圍巖工程地質(zhì)分類均為Ⅴ類,透水率較大,圍巖難于自穩(wěn),造成邊墻、拱頂極易坍塌變形,時間效應明顯,可產(chǎn)生較大的變形破壞和斷層裂隙情況。
根據(jù)加子溝和黃泥溝的水文、地質(zhì)及地形條件,隧洞開挖方案初步擬定選取“超前錨桿鋼拱架聯(lián)合支護洞挖方案”和“新增開挖工作面明挖方案”從多個方面進行類比選優(yōu)。優(yōu)選出安全經(jīng)濟的隧洞開挖方案。
兩條溝道內(nèi)底部寬度均僅為10~15 m之間,其中“加子溝”內(nèi)常年水流量在0.004~0.07 m3/s之間,5年一遇非汛期洪水2.7 m3/s,5年一遇汛期洪水54 m3/s;“黃泥溝”內(nèi)常年水流量在0.008~0.09 m3/s之間,5年一遇非汛期洪水3.2 m3/s,5年一遇汛期洪水71 m3/s。如采用新增工作面明挖法施工,防洪土石圍堰修筑占地較寬,堵塞泄洪通道;如遇超標準洪水,極易沖垮圍堰堵塞基坑,淤泥倒灌進輸水隧洞,造成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和經(jīng)濟損失。大開挖施工方案汛期必須停止施工且須封閉洞口,各類安全隱患極大。而洞挖方案基本不考慮洪水侵擾,隧洞開挖后只需做好安全防護即可,節(jié)省大量費用。
采用明挖方案施工,工作場地極其狹窄,“加子溝”開挖深度約6.9 m,“黃泥溝”開挖深度約6.3 m,即使采用地質(zhì)允許最小邊坡開挖,頂口最小開挖寬度也有11 m。由于兩條溝道內(nèi)常年有水,必須進行導流,必須采用半幅施工方法。溝內(nèi)導流造成的滲水極易造成邊坡坍塌,造成兩側(cè)圍堰安全受到威脅。
新增2個工作面明挖方案,需要修建大量的臨時輔助設施,如臨時施工道路、施工用水、用電、隧洞通風、臨時工棚、混凝土攪拌站,渣場占地等。各項協(xié)調(diào)工作難度很大,而新增的施工擾動對當?shù)厣鷳B(tài)植被影響很大,生態(tài)恢復時間較長,增加不少額外費用,且數(shù)據(jù)不能準確估算。
全斷面明挖施工后,在任何洞段進行混凝土二次襯砌,都會由于空間問題導致其它洞挖工程無法施工,只能長期敞口放置等待其他洞挖工程完工才能進行混凝土襯砌。同時由于隧洞口溫度變化差異大,冬季2個隧洞洞口襯砌質(zhì)量無法保證只能停工或者采用防凍劑等額外技術(shù)措施,增加施工費用。采用洞挖方案,隧洞口以內(nèi)150 m后整體溫度變化不大,混凝土冬季襯砌質(zhì)量可以不停工且質(zhì)量得到保證;隧洞內(nèi)不安排其他施工,干擾小,施工進度快。
從投資情況看,采用“超前錨桿鋼拱架聯(lián)合支護方案”要消耗錨桿、鋼拱架、混凝土噴護、石方洞挖和回填灌漿、鋼筋混凝土襯砌等,經(jīng)測算投資約90萬元。采用“新增開挖工作面明挖方案”需考慮工棚、導流圍堰、臨時道路、施工用水和電、石槽開挖及回填、混凝土噴護、錨桿、鋼筋混凝土襯砌等(不包含新增臨時征地費用),經(jīng)測算投資約180萬元。
從工期要求、安全性和工程投資等各角度綜合對比分析看,明挖方案各個指標劣勢比較明顯,因此采用洞挖方案進行施工。在洞挖施工過程中依據(jù)地質(zhì)預報,對巖石較為破碎、掉塊較多、滲水量大的地段采用“超前錨桿結(jié)合鋼拱架支護洞挖方案”,可以縮短工期且投資較小。
由于兩條溝道內(nèi)隧洞頂部覆蓋層地質(zhì)條件太差,施工非常困難,諸多不利因素會給隧洞開挖和襯砌帶來嚴重的安全隱患,必須采取特別的安全支護措施,綜合考慮各種條件后的施工方案如下:
隧洞樁號6+380~6+440段和8+130~8+175段共105 m的施工均參照“Ⅴ”類圍巖開挖設計圖紙進行斷面開挖和噴護,采用40 cm厚混凝土全斷面襯砌并回填灌漿處理。配備足夠的排水設備,當洞內(nèi)地下水突然變大時,立即進行超前探水并放水引排。洞內(nèi)涌水量過大時必須先灌漿封堵止水,后進行支護。
根據(jù)地質(zhì)預報情況,在較破碎的洞段,開挖過程中及時采用超前錨桿支護系統(tǒng)或隨機錨桿、掛網(wǎng)鋼筋噴護;滲水嚴重段,巖石較為破碎地段采取超前錨桿注漿處理措施。接近兩溝段上下游10 m時為保證安全即按照“Ⅴ”類圍巖支護措施進行施工,每一爆破循環(huán)完成后,立即對軟弱巖層面初噴混凝土進行封閉,形成5~10 cm薄壁柔性支護,以利于圍巖暫時穩(wěn)定。待混凝土初噴完成后立即施工系統(tǒng)錨桿或隨機錨桿,確保圍巖不出現(xiàn)松動危害,隨后施工鋼筋網(wǎng)和終噴混凝土,使圍巖徹底封閉。在極容易冒頂、巖體極破碎洞段利用預先制作的鋼拱架支護,后期混凝土澆筑時不拆除支護鋼拱架。
采用超前錨桿以錨桿長度作為控制長度使一定區(qū)域成為一個整體形成模擬擋土墻,背后土壓力采用擋土墻來抵擋,以達到超前支護的效果,施工流程如下:準備工作——鋼拱架支護(頂部打孔)——鉆孔——超前錨桿安裝——鉆爆后開挖——噴護混凝土——支護鋼拱架——下一循環(huán)。
施工中如遇見洞壁可能出現(xiàn)破碎帶的跡象,立即沿隧洞開挖輪廓線進行鉆孔,要求孔深大于循環(huán)進尺1 m(循環(huán)進尺本設計為3 m),超前錨桿長4 m,搭接長度1 m,環(huán)向間距為3根/m,縱向每2榀格柵布置一環(huán),外插角為 10°~15°。在拱部 120°范圍內(nèi)設 Φ25CD反循環(huán)注漿錨桿,采用1∶1水泥漿液注漿;其他位置設Φ22砂漿錨桿,采用M20水泥砂漿。
按設計要求定出錨桿孔的位置,孔位允許偏差為±150 mm;錨桿孔深允許偏差為±50 mm。當隧洞內(nèi)巖層結(jié)構(gòu)面出露明顯時,錨桿孔宜與巖面主要結(jié)構(gòu)面垂直。巖面外露錨桿長度不得大于噴護層厚度。富水地段應先導出孔內(nèi)存水或另行鉆孔在附近,如遇成孔困難地段可采用自鉆式錨桿。
持風鉆鉆孔至設計深度后用高壓風或水清洗孔體,將錨桿孔中的阻塞異物清除干凈。為保證錨桿和水泥漿液緊密結(jié)合,使用前應矯直錨桿和清除污銹并使其保持濕潤。沿孔軸線將錨桿以慢速推入孔內(nèi);如推入孔內(nèi)阻力較大,用錘子在尾端輕輕打入。外露的錨桿長度以能夠安裝墊板螺栓和止?jié){塞為宜,將止?jié){塞通過錨桿外露端打入孔口10 cm左右,隨后安裝墊板和螺母時不宜上緊。
KBY50/70注漿泵及其零件在錨桿注漿前需保證齊備和正常。采用水或風檢查灌漿孔體通暢與否,在孔口返水或返風滿足要求后,迅速將泵用快速接頭和注漿管及錨桿連接好,并配制漿液,使和易性及水灰比符合設計要求,開動泵注漿,整個過程應一次完成不能停頓。
進漿采用錨桿體內(nèi)的中通管,中通管外鉆孔壁排氣回漿方式注漿,水泥漿水灰比0.4~0.5;注漿壓力:0.2~0.5 MPa。完成注漿的標準為:在注漿壓力達到0.5 MPa,且注漿量亦達到設計要求時,停止注漿;當注漿壓力達到0.5 MPa且在注漿時間不低于20 min,進漿量仍達不到注漿量時,亦可結(jié)束注漿,錨桿孔的漿液必須保證注滿。注漿質(zhì)量合格后立即封堵錨桿頭。
完成一根錨桿后,注漿軟管必須立即卸下并安裝至下根錨桿進行注漿。注漿結(jié)束后,安裝墊板、擰緊螺帽、固定桿體。注漿示意圖見圖1。
圖1 注漿示意圖
施工時先使用YT-28風動鑿巖機鉆孔至設計深度,采用風壓清孔,人工為主機械配合安裝錨桿。單根錨桿長3 m,且應達到平直、表面無裂紋和損傷、油污、顆粒狀或片狀老銹。
預先制作加工的砂漿錨桿強度不得低于M20,質(zhì)量要求如下:水灰比宜為0.39~0.45,砂灰比宜為1∶1~1∶2,砂的粒徑不宜大于2.4 mm。具體配合比根據(jù)施工時的現(xiàn)場試驗確定,一次拌合的砂漿必須在初凝前用完。
注漿管插至距孔底5~8 cm處停止深入,在水泥砂漿灌入時均勻緩慢拔出,隨后立即將桿體快速插入,插入的桿體長度不得少于設計長度的95%。若桿體插入后孔口處砂漿無流出,立即將桿體拔出重新注漿。注漿孔口壓力不大于0.4 MPa,注漿管路在注漿開始或中途暫停超過30 min時必須用水潤滑。
灌注砂漿錨桿孔內(nèi)的砂漿必須飽滿密實,錨桿墊板必須與孔口混凝土緊密接觸,安裝錨桿墊板需在錨桿達到要求的抗拔力后才能,不得隨意敲擊安設后的錨桿,錨桿終端不得懸掛重物在填充砂漿終凝前。
鉆孔時利用風動鑿巖機,孔內(nèi)巖屑采用高壓風清除;注漿采用注漿泵注入孔內(nèi),停止注漿為錨桿孔體積的2/3被注滿時。及時將加工好的錨桿體95%以上插入孔內(nèi),并立即安裝錨桿墊板。
為保證錨桿墊板基面比較平整,工序上初噴混凝土完成后再進行錨桿施工,上緊墊板螺母必須等待水泥砂漿達到一定強度后,其他要求與超前錨桿相同。
采用14#工字鋼制作鋼拱架。每榀鋼拱架支護包括頂拱和兩側(cè)立柱根據(jù)斷面尺寸和鋼拱架重量分段加工,采用連接板焊接或肋板對接保持各段之間的連接,焊接均采用騎縫焊接。特殊地段加設鋼拱架底部架設水平底梁,兩榀拱架仰拱之間采用C20混凝土填平。
在洞壁與鋼拱架之間設2 m長Φ25鎖腳錨桿,錨桿布設方向沿徑向或水平向向下傾斜;遇到特別軟弱巖體及松散體,可用Φ42鎖腳錨管代替錨桿,錨桿或錨管的根數(shù)不少于8根;每榀鋼拱架之間的連接采用Φ25縱向聯(lián)系筋,聯(lián)系筋沿斷面均勻布設,根數(shù)不少于7根。
為保證安全,鋼拱架延伸至兩側(cè)較好巖體中,延伸長度不小于2 m,鋼拱架安裝間距根據(jù)隧洞地質(zhì)條件調(diào)整保持在0.5~1.0 m。鋪設鋼拱架部位的巖體嚴格按設計要求的輪廓線開挖,以保證實際開挖輪廓線緊貼開挖面安裝鋼拱架,圍巖與鋼拱架之間的空隙立即用C20噴射混凝土填充。如空隙較大,可在鋼拱架上焊接Φ25鋼筋并支撐于巖面,隨后分批次噴混凝土至填充飽滿。對于更大的掉塊等塌方空腔體依據(jù)實際情況特殊處理。
鋼拱架安裝后立即布設Φ6@100鋼筋網(wǎng)并噴射C20混凝土,噴射混凝土厚度120 mm。鋼拱架、錨桿和噴射混凝土中的鋼筋網(wǎng)均相互連接牢固,以增強鋼拱架的穩(wěn)定性;鋼筋網(wǎng)沿開挖面鋪設,與巖面距離宜為30~50 mm,相鄰鋪設的鋼筋網(wǎng)搭接長度不小于200 mm,搭接時縱橫鋼筋網(wǎng)應對應。
每榀鋼拱架拼裝后具有整體性且接頭牢固可靠,保持每榀鋼拱架在同一平面上,柱腳許置于完整的基礎面上,由于隧洞開挖底板不平,鋼拱架柱腳要加焊鋼墊板以使受力均勻,墊板與開挖底板之間需用C25混凝土作為墊墩,平面尺寸300 mm×300 mm。鋼拱架標準橫斷面圖見圖2。
圖2 鋼拱架標準橫斷圖
在隧洞開挖過程中,由于溝道地面距離隧洞頂部較近且溝道內(nèi)有基流等不利安全影響因素,溝道內(nèi)隧洞上部的地表沉降觀測時需每隔10 m一個斷面,每個斷面內(nèi)設置3個沉降觀測點,并在地表隧洞界限外5 m也設置沉降觀測點,每天觀測不少于2次。同時在各洞段頂部地面四周設置警戒線,施工期間該區(qū)域不允許閑雜人員出入。施工至兩淺埋段前,必須加強超前水平分析探孔地質(zhì)工作,施工中嚴格按照“超前錨、弱爆破、短開挖、早支護、快封閉、勤測量”要求并同時設置鋼拱架。隧洞內(nèi)圍巖的監(jiān)控量測每天要保證不少于3次,且設置監(jiān)控量測斷面時間距不得大于5 m,同時及時分析量測數(shù)據(jù),對不利的地質(zhì)條件及時作出判斷。
根據(jù)以上施工方案,準確結(jié)合施工地質(zhì)預報,在兩洞段均出現(xiàn)嚴重滲水、巖石掉塊的情況下,施工方在兩洞段均嚴格按照超前錨桿鋼拱架聯(lián)合支護洞挖方案進行了施工,在保證了施工安全的基礎上,使洞段開挖投資控制在85萬元以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