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辛若水 圖片提供/壹 圖
調心是靜坐中最主要的一環(huán)。具體說來方法很多。
一是意守法把意念守持在身體特定部位,或體外特定的景物上,以一念代萬念。最常用的是意守丹田。不要過分用力,要似守非守,逐漸進入靜的狀態(tài)。否則,過分用力反會引起大腦皮層興奮,而容易出偏。
二是默念法可以默念一個句子,也可以從1數(shù)到10。抱病的人,也可以念“消炎,止痛,痊愈”等。
三是觀想法就是觀想身體的某個部位,比如,觀想眉心,觀想丹田;也可以觀想病灶,觀想能量向病灶匯集,觀想病灶在好轉、痊愈;還可以觀想遠處景物。
調心,誰都會遇到兩個難題,散亂和昏沉。因此,我們需要練就兩套功夫。
靜坐首先遇到的一個麻煩,就是散亂。所謂散亂,就是心里有妄想與雜念,意念不專。沒靜坐的時候,也沒覺得有什么雜念,好像心里挺安靜似的。可是,一想靜坐讓心靜下來,反而感到心更不靜了,總是雜念紛飛,心猿意馬。
一是默念一個句子防止散亂的最好辦法,就是心無雜念地默念一個句子,或者是從1數(shù)到10,要念得至誠懇切。
二是手不能動上座結好手印后,手就不能動了。因為手動一定會散亂。所以,應避免這里抓抓那里撓撓,努力做到手不動。只要手不動,頭動,身子動,都不會有多大影響。這樣用功久了,自然就能平息散亂了。
三是善待雜念這里說的善待雜念,就是不對抗雜念。靜坐的時候很難說沒有雜念。如果雜念來了,不迎不拒,只是靜靜地觀照,雜念也就慢慢地停止了。這叫“念起不隨即無念”。
靜坐遇到的另一個麻煩,就是昏沉。所謂昏沉,就是精神提不起來,昏昏沉沉。有時候,我們練習靜坐,好容易不再散亂了,好容易讓心安靜下來了,一不留神卻又陷入昏沉,昏昏欲睡了,甚至鼾聲響起了。
一是提起信愿精神提不起來,最重要的原因,是對靜坐沒有很強的信愿。每位靜坐者,都應該深信靜坐給自身帶來的好處顯現(xiàn)出來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每次上座重新將信愿提起來,內心對未來充滿希望,就能使昏沉減少。
二是微睜雙眼感到昏沉不好平息時,可以微微睜開雙眼,讓光從眼睛照進來。這個方法有助于平息昏沉。
三是調整姿勢為了避免昏沉,時常直直腰,時常正正頭。到什么程度呢?脖子后面碰到自己的衣領為度。發(fā)覺身子向左歪或右歪,也要趕緊正過來。
四是補足睡眠調理好睡眠,是靜坐容易進入狀態(tài)的必要條件。如果睡眠不足,就容易昏沉。所以,如果昏沉是因為太缺覺,那就不要勉強靜坐,干脆先躺下來,安安靜靜睡上一覺,補足睡眠,然后再靜坐,自然不再昏沉。(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