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世云(廣東省中醫(yī)院主任醫(yī)師)
鎖陽是補腎藥材中最常用的一味藥,大家對它可能不太熟悉,但是它的功效,特別是在補肝腎、潤腸燥方面立竿見影。
鎖陽生長于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與荒漠地帶,喜干旱、少雨的環(huán)境,具有耐旱的特性。
關(guān)于鎖陽,先秦就有文字記載,漢代始入藥,為歷代名醫(yī)案所珍重?!侗静菥V目》謂之:“生韃靼田地,野馬或與蛟龍,遺精入地。久之,發(fā)起如筍,上豐下儉,鱗甲櫛比,筋脈連絡(luò),絕類男陽,即肉蓯蓉之類?;蛑^里之淫婦者,就而合之。一得陰氣,勃然怒長。土人掘取洗滌,去皮,薄切曬干,以充藥貨,功力百倍于蓯蓉也?!?/p>
傳說,“鎖陽”本不是藥名,是一個地名。唐貞觀年間,邊陲屢遭異族侵犯,唐太宗派名將薛仁貴西征,可是到鎖陽城(今甘肅定西地區(qū)東南50公里)時中了埋伏,被哈密國元帥蘇寶同包圍在城中,唐軍屢次沖擊突圍不成,只能苦守。由于鎖陽地處大漠,糧食匱乏,將士們只得挨凍受餓。
一日,薛仁貴無意中得知大漠中有一種像棒槌的帶肉質(zhì)地下莖根可以充饑,于是,命人在大漠中挖此物充饑。不料,全軍將士吃了此物,不僅饑餓頓消,而且精神倍增,薛仁貴率部隊全力出擊,把早已懈怠的敵軍打了個措手不及,終于將敵軍趕出邊境。
薛仁貴回京后,將此事向唐太宗奏明,唐太宗大喜,馬上命人重賞獻植物根莖者。因為此物長在鎖陽城的大漠中,所以特賜名為“鎖陽”。
來源:鎖陽科植物鎖陽多年生肉質(zhì)寄生草本。
產(chǎn)地:分布于新疆、甘肅、青海、內(nèi)蒙古、寧夏等地。
性味:甘、溫;歸肝、腎經(jīng)。
功效:補腎、益精、潤燥。
使用時的注意事項
1.陰虛火旺,脾虛泄瀉及實熱便秘者禁服鎖陽。
2.泄瀉及陽易舉而精不固者忌鎖陽。
3.大便滑,精不固,火盛便秘,陽道易舉,心虛氣脹,皆禁用。
《本草綱目》記之曰:“大補陰氣,益精血,利大便。虛人大便燥結(jié)者,啖之可代蓯蓉,煮粥彌佳。不燥結(jié)者勿用。潤燥養(yǎng)筋治痿弱?!币蚨i陽在臨床上用于以下情況。
1.陽痿、早泄、陰衰血竭。
2.氣弱陰虛,大便燥結(jié),小便頻數(shù)、淋漓不盡,血尿。
3.腰膝酸軟、疲乏無力。
4.畏寒俱冷,四肢疼痛。
5.月經(jīng)不調(diào),宮冷帶下,女子不孕,男子不育。
6.失眠健忘,脫發(fā)早白,胃酸潰瘍等。
鎖陽在使用中可以泡酒、煮粥、煲湯,臨床上與之配伍使用的藥物有以下幾種:與肉蓯蓉、枸杞子、菟絲子、淫羊藿、桑螵蛸等一起使用可以補腎壯陽,益精強筋;單用或與肉蓯蓉一起使用可以潤腸通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