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杰
摘 要: 一直以來,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及難點都是閱讀,現(xiàn)階段初中語文考試中,閱讀部分所占分數(shù)比重越來越大,這就對初中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和教師的教學水平、策略有了更高的要求。閱讀教學重在閱讀實踐中促進學生掌握相關(guān)的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要介紹文本背景,提升閱讀認知力;思考閱讀疑問,提升學生問題探究意識;鼓勵學生多角度閱讀,培養(yǎng)閱讀體驗;比較閱讀,提升學生閱讀鑒別能力。
關(guān)鍵詞: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 G6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236-1879(2018)11-0066-01
1概括文章主題,明確中心思想
閱讀一篇文章首要的是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學生在進行閱讀訓練時,要透過文章的文字,看到段落之間的聯(lián)系,看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生在閱讀文章時,不僅要看文章的具體內(nèi)容,更要看到文章所表現(xiàn)的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主要分為以下幾步:第一步,初讀課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先通讀一遍文章,看一下文章主要講的是什么。第二步,精讀課文,概括出每個段落的段落大意,邊讀邊想,每段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第三步,統(tǒng)觀全文,在概括完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之后,想一想這篇文章給我們什么啟示,作者想通過這篇文章表達什么情感等。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學生們基本就掌握了這篇文章的大意。例如,在教學七年級上冊魯迅的《風箏》這篇文章時,引導學生總結(jié)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這篇文章寫的是魯迅先生由北京冬季天空中的風箏聯(lián)想到故鄉(xiāng)的二月時節(jié)放風箏,想起了童年往事。童年的魯迅作為兄長對愛放風箏的弟弟進行懲罰,成年后的作者為自己所做的事感到愧疚,但是已經(jīng)無法得到寬恕,因為弟弟已經(jīng)不記得這件事了。整篇文章圍繞風箏展開。學生如果不了解當時的寫作背景,是很難抓住文章的主旨的。筆者在講這篇文章前,先為學生講解了魯迅寫這篇文章的背景。魯迅寫這篇文章時,和弟弟周作人因為志向、性格等原因而決裂,內(nèi)心感到很苦惱而對弟弟又十分不舍,這篇文章就是剖析了舊中國的封建家長制。這篇文章要求學生大致了解魯迅的生平,熟悉文章的寫作年代和寫作背景,從風箏的表象看到當時的封建家長制度。
2與文本對話,交流閱讀文本的原始感受
讓學生與文本對話,是我們在新課程改革中致力尋求的新理念,它是必不可少的閱讀教學過程的組成部分,因為這種理念最能夠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教師需要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充分考慮學生充滿復雜性的閱讀需求、閱讀心態(tài)以及閱讀心理。作為學生語文閱讀的引導者以及語文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教師應該引導并激發(fā)學生調(diào)動自己已有的經(jīng)驗儲備與知識儲備,與作者產(chǎn)生心靈上的交流,碰撞出情感上的共鳴,全方位地領(lǐng)悟并體會文本信息的涵義,從而通過這種共鳴達到積累語感與感悟人生的作用。教師可以嘗試讓學生自由接觸閱讀文本,了解作者的寫作思想與情感,不作任何事先限定的特定目的與目標,充分觸碰作者的心靈,這種學生與課文直接對話的閱讀方式將使得學生在接觸閱讀文本后,以其自己原有的知識儲備與生活經(jīng)驗儲備去與閱讀文本,與作者展開直接的交流與對話。教師需要竭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自由、平等、開放三者合一的對話情境,以幫助作為閱讀主體的學生樹立自信心,啟發(fā)并引導其與文本展開對話,鼓勵學生談一些閱讀文本后的心得與感受。此外,文本內(nèi)容知識屬于陳述性知識,其學習的心理機制是記憶和理解,教師在教學中要設法促進學生加強對文本中有關(guān)信息的記憶和理解,這樣也有助于學生與文本對話,與作者交流。
3鼓勵學生多角度閱讀,培養(yǎng)閱讀體驗
教師鼓勵學生進行多角度閱讀,是培養(yǎng)其語感、更好理解文章的一個良好途徑。通過多角度的閱讀體驗,學生可提取不同的主體、客觀環(huán)境等要素,理解文章的表述,找到文章情感表達的核心,從而豐富對文章內(nèi)容的認知,對提升學生閱讀能力與閱讀水平有著重要的幫助。如,教師在講授《我的童年》時,引領(lǐng)學生以文章作者的角度來學習理解文章,就能更好地了解作者的體會,在之后的學習和答題時,有更好的語感及良好成績。同時學生在第二次讀這篇文章時,還可以換位第三方角度進行閱讀,就能更好地了解季羨林先生所敘述的童年生活的特點以及他對過去的童年生活的緬懷心情,從而對于文章全局有一個清晰整體的概括認識。學生在進行第三次文章閱讀時,再從自己個人角度去分析了解,就會全面客觀地總結(jié)文章中心思想,作者通過敘述童年時的生活,表達了對過去苦難時光的深切緬懷,同時讓學生們深深地感受到并愿意學習作者的苦中作樂的樂觀精神。
4采用讀寫結(jié)合的閱讀教學方法
教師不僅要優(yōu)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同時還要提倡閱讀教學中的讀寫結(jié)合,即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將恰當?shù)纳钭鳛橹黝}素材,嘗試引導學生以閱讀為基礎(chǔ)展開拓展練筆,比如:續(xù)寫、擴寫與仿寫等等,這些讀寫結(jié)合的雙向練習方式是非常有效的。拓展練筆對于學生來說,能夠使其更好地理解、吸收與探究閱讀教學內(nèi)容,而這意味著實現(xiàn)了學生由被動接受性閱讀跨越性的轉(zhuǎn)向自主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閱讀目標。舉個關(guān)于《紫藤蘿瀑布》(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的例子,這篇美文像是一首深沉的歌,為我們描繪了一幅人生畫卷:藤蘿不與群芳爭,獨自開在花謝時,但是它們盡情地展示出了自己的生命色彩與力量?;厥资?,心中產(chǎn)生的“焦慮和悲痛”之感又會令人領(lǐng)略到一份沉重,一種悲哀。細細品味后會發(fā)覺,正如宗璞所說,“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將紫藤蘿的花朵視為榜樣,與其一樣以飽滿的生命力投身于生命的長河中,讓生命更加璀璨奪目。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這篇散文的基礎(chǔ)上,以相同的形式,仿寫自己對生命的理解。觀察花草樹木,觀察生活,進行聯(lián)想,將自己所想所感真切地表述出來。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深刻地理解文章,還可以鍛煉自己的寫作能力。
結(jié)語
綜上所述,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能力是閱讀教學的目標,閱讀教學要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動機和閱讀興趣。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情況,有針對性的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要教授學生多種閱讀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參考文獻
[1] 祿麗萍.初中語文教學之我見[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7(s1):137.
[2] 沈九翠.閱讀與初中語文教學[J].中華少年,2017(35):257-258.
[3] 王海燕,盧幕稚.初中課堂有效教學模式[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