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惠蘭
摘 ?要: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通過讀寫結合的方式開展語文教學的做法已經(jīng)越來越普遍,與此同時,這種教學方式的優(yōu)勢也漸漸得到了凸顯。在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下,需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幫助其擴大閱讀面,擴充其知識儲備,繼而推動其讀寫能力的切實提升。本文將先對讀寫結合教學的注意事項進行分析,之后再對相應的策略進行闡述,希望能給其他小學語文教師同行帶來一些啟示與參考。
關鍵字:讀寫結合 ?小學語文 ?教學方式
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內(nèi)容,閱讀與寫作對學生語文素質(zhì)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常言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深刻地道明了閱讀與寫作間的關系,即:二者相輔相成。因此,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將閱讀與寫作結合在一起,借此來提高教學質(zhì)量與效率。
一、利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開展語文教學活動的注意事項
(1)教師和學生要放平心態(tài)
閱讀能使人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所讀內(nèi)容的影響,通過閱讀,閱讀者能漸漸積累下很多語料素材,并基于此,獲得情感態(tài)度、文化素質(zhì)以及寫作能力的升級。不過,積累的過程是比較漫長的,換言之,閱讀者可能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發(fā)覺閱讀之于自身的意義。因此,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放平心態(tài),不可急于求成,做好“打持久戰(zhàn)”的準備。
(2)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教師利用“讀寫結合”去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應當找準切入點,以便能充分發(fā)揮出這一教學策略的作用,幫助學生獲得閱讀與寫作能力的顯著提升。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讀寫結合”并不是語文教學的全部,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依循新課標的要求,因時制宜地運用多元化的教學策略去引導學生學習,以幫助學生打牢基礎,推動其全面發(fā)展。
(3)教師應注意因材施教
眾所周知,由于個體差異的存在,學生的語文素質(zhì)、語文學習能力等均有所不同。因此,教師在開展讀寫結合教學時,應當注意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依據(jù)不同學生的學習習慣與特點,有針對性地指導其學習,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學生學習效率與學習成績的兩極分化,使全班學生的語文水平均能獲得提升。
二、利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策略
(1)讀寫結合教學在寫作教學中的運用
1.在開展寫作教學之前,先組織學生集中閱讀
誠如本文開篇中所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學生唯有具備相對充裕的閱讀量,其在寫作時,才能更好地輸出自己的想法,做到倚馬可待。因此,從讀寫結合的角度去說,教師在開展寫作教學之前,應先基于相應的主題,引導學生進行集中閱讀,以為后續(xù)寫作教學的有效開展奠基。
舉個例子,在組織學生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我來編童話》這一板塊的內(nèi)容前,教師可通過多媒體大屏幕為學生展示一些童話故事,并組織學生對這些童話故事進行集中閱讀。在組織學生對童話故事進行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對相應故事的架構、所涉及的表現(xiàn)手法等進行分析,并要求學生對故事中經(jīng)典句子、臺詞或者以前沒見過的詞語、成語等進行摘抄和背誦,如此,不僅可以擴充學生的知識儲備,同時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在讀完故事以后,說一說或?qū)懸粚懽约旱淖x后感,借此幫助他們深化對相應童話故事的理解與認識,并錘煉其口語能力與寫作能力。最后,為了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課外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教師不妨在課程的最后,組織學生看半篇童話,或者為學生講半個童話故事,并告訴學生:“欲知后事如何,請自己課下去翻看圖書?!睙o數(shù)的教學實踐證明,小學生的好奇心十分旺盛,因此教師通過上述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勢必極易引發(fā)其探索欲,從而能促使其主動、積極地利用課余時間去閱讀剩余的內(nèi)容。
2.在寫作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閱讀
寫作教學雖然是以學生的“寫”為主,但教師也絕對不能忽視“讀”的作用。具體而言之,教師可在學生完成寫作練習以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作文互評,即學生要依次對組員寫的作文進行閱讀,并在作文的最后,簡要地批注上自己對該篇作文的看法。當然,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還可以對所看作文中的好詞好句進行批注;對其中的錯誤予以指出。這一方式能夠有效錘煉學生的鑒賞能力與作文評改能力,對其寫作素質(zhì)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范文閱讀的方式,促使其以更高的標準對自己的作文進行重審。這樣做,不僅能幫助學生及時發(fā)現(xiàn)自身的不足,同時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們的文學品味,這對其寫作素養(yǎng)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2)讀寫結合教學在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從排課量上去看,寫作課程的數(shù)量明顯要低于閱讀課程。因此,教師要想切實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就必須在日常的閱讀教學中,適時引導學生進行寫作訓練。如,在閱讀到含有比喻這一修辭手法的句子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基于比喻這一修辭手法,重新構想一個句子,并寫到紙上;在看到好詞佳句時,教師可讓學生參照相應的句子進行仿寫;在講完一篇課文后,教師可視情況,讓學生基于課文內(nèi)容進行續(xù)寫等等。另外,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學生摘抄與積累習慣的培養(yǎng),如及時引導學生將自己喜歡的句子記錄到摘抄本上,并要求其在后續(xù)的早讀課上及時拿出摘抄本進行誦讀。對于大多數(shù)小學生來說,課本是其平日接觸最多的讀物,誠然這一現(xiàn)象亟需轉(zhuǎn)變,但轉(zhuǎn)變終歸需要一個過程,所以,在此期間,教師應充分挖掘課本中的優(yōu)質(zhì)語料素材,并指導學生進行摘抄和積累,這樣做,除了能推動其摘抄和積累習慣的養(yǎng)成以外,還能有效擴充其語料儲備,深化其對相應課文的認識與理解,這對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意義重大。
三、結語
總而言之,教師利用讀寫結合的方式授課對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開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廣大小學語文教師應對這一教學方式予以高度重視,并在后續(xù)的教學中,加強對這一教學方式的研究,以為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提供有效助力。
參考文獻
[1]伏鳳林.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探析[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09):93-94.
[2]陳壽宗.讀中學寫以寫促讀——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指導策略[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5,16(12):23-25.
[3]蘭芳.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應用[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6,2(12):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