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摘要: 現(xiàn)如今,我國的教育發(fā)展十分迅速,教育的本體價值是一種理論研究,主要表達的是在小學教育中體現(xiàn)其基本價值的一種內涵,這種內涵主要是決定有關小學英語教學方案的設計、最終教學的總體目標,以及如何跟進英語教學開展的教學方法等。語言本體是一種構建文化特征的符號,因此在現(xiàn)代英語課程學習中融合教育本體,是共同組建當前小學英語本體價值的重要基礎。
關鍵詞: 小學英語;語言本體;教育本體;本體價值;內涵
引言
當前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會出現(xiàn)課堂效果不理想等現(xiàn)象,這也主要是因為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并且沒有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所致。在新課程教育標準下,小學英語應當有效的針對學生的興趣進行培養(yǎng),能夠摒棄傳統(tǒng)教育中較為落后的觀念,并且針對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予以提升。本文對當前小學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闡述,并對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提出相關的意見,希望為相關教育者的研究提供理論支持。
1 小學英語教育的語言本體
(1)語言溝通構建關系我國小學生在學習英語課程時,主要是將英語課程的學習轉化為對西方國家文化發(fā)展的了解。學習英語課程,也是為了讓我國青少年在未來全球經濟的發(fā)展下能夠進入世界舞臺,從而加深國際語言交流,從流利的語言中構建新型的關系,進一步開展國際交流合作。另外,在英語語言學習的過程中,也需要教育部門、學校英語教師積極構建完善的英語課程體系,為后續(xù)不斷發(fā)展提供動力,同時要普及和優(yōu)化外語教育發(fā)展機制,從多種層面開展語言的交流,從而實現(xiàn)跨文化經濟、貿易等多方面共同發(fā)展,能夠通過語言的交流,形成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的伙伴關系。(2)語言隱射文化背景語言的發(fā)展隱射文化背景。比如中國人說話含蓄、有理有據,凡事不喜歡全部表露出來,更多的是喜歡別人能夠領會、意會,這與我國文化背景有很深的關系,儒雅含蓄,喜歡間接而不是直接表達。掌握語言也是為了能夠掌握文化符號,在文化符號的不斷學習中認同和理解外來文化,同時要有批判精神,不能盲目偏聽偏信。所以在學習英語課程時,為了進一步學習西方文化,對傳統(tǒng)的日常生活方式、工作思維方式、說話方式進行深層次解讀,了解這一民族的心理特征與哲學觀念,理性地去感悟,從而促進學生心理、智力的雙重發(fā)展,在日后運用英語交流的過程中,站在對方的文化角度上去思考和組織語言。語言本體就是需要尊重他人文化,理解他人文化。
2 有效運用多媒體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多媒體等技術已經廣泛應用到當前的教育中。多媒體本身就能夠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并且也能夠為學生展現(xiàn)豐富多彩的知識內容。在小學英語授課中,筆者也會通過多媒體的形式為學生進行教學。在上課之前,筆者會搜集一些課堂導入的資料。比如通過一個小視頻,或者學生感興趣的動畫片播放來引入整個課堂的主題,當然小視頻的時間不宜過長,否則就會使得學生在課堂上無法集中注意力。在學生觀看的過程中,筆者也會用簡單的英語提問的方式,對視頻中出現(xiàn)的人物事件等內容進行提問。學生通過英語答題或者試用視頻中的原話進行闡述,這樣也能夠提升學生對于相關內容的記憶,并且可以激發(fā)自己的學習興趣。
3 借助網絡,鍛煉學生“聽”的能力
對于剛剛接觸英語的小學生來講,聽是獲取一種新的語言的重要途徑。在學習中學生會通過聽來對教師、錄音機中的聲音進行模仿,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充份利用網絡來鍛煉學生聽的能力。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Birthdays》這一節(jié)課時,首先,我為學生播放了一首英文《生日歌》,歡快的音樂節(jié)奏,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他們一邊聽一邊跟隨音樂旋律學唱。這樣的教學形式為每一位學生都提供了平等的機會去鍛煉自己的聽力,然后,我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出生日聚會的場景,請學生回憶一下自己在過生日時的場景,學生通過對自己生日聚會場景的回憶,能激發(fā)學習的熱情。在帶領學生學習完本課后,我請學生利用課下時間去網絡上搜索其他的英文歌曲進行練習,這樣能有效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如果教學設備條件允許,在帶領學生學習本節(jié)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語音室中,在各自的電腦前一邊欣賞歌曲,一邊觀看動畫。在學習完與本節(jié)內容相關的知識后,可以要求學生主動在網絡上搜集其他歌曲。這樣的教學形式,不會給學生造成壓力,而且能夠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學生得到全方位的提高。在平時的教學中,為了鍛煉學生的聽力能力,教師還應該借助網絡搜集不同梯度的聽力題目,根據不同層次學習水平的學生設計基礎題、發(fā)展題和挑戰(zhàn)題三個層次的聽力測試題目,進而滿足不同層次學習水平學生的需要。
4 “以人為本”是小學英語教育本體價值取向
以人為本,主要是指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的學習需求、開展多樣化的自主創(chuàng)新學習是當前教育本體價值實現(xiàn)的基本取向。開展以人為本的小學英語教學,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身心發(fā)展需求,優(yōu)化開展英語教育課程,從多個層面促進語言教學;通過優(yōu)化教育方案、落實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在不同英語課程學習的過程中,通過了解西方文化、西方人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增強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從而在語言學習上能夠加快對詞匯的認知和記憶。在課堂留下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能夠獨立模擬,想象西方人的學習、生活模式,運用樂觀積極的態(tài)度和創(chuàng)新精神去引導學生積極交流,反思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學習態(tài)度是否合理。老師也應該充分尊重學生提出的意見,通過延伸文化知識,促進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開發(fā)學生的潛在思維,讓其個性得到充分發(fā)展。比如:老師可以創(chuàng)設不同的學習情境,模擬西方風土人情和社會情況設計成故事背景,讓同學們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時,探索如何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如何自主促進學習英語語言,更好地與同學們進行交流,通過實際應用,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學習。以人為本的目標就是為了能夠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去自主發(fā)揮,讓學生能主動學習外來文化,自覺學習和引用語言,從而學會自我創(chuàng)造和自我評價,讓整體學習更加主動,為教育本體創(chuàng)造更大的價值,從而整體提升小學英語教學質量,塑造學生們的價值觀念,更好地展現(xiàn)個體個性才華。
5 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對于小學英語來說,要能夠與學生構建更加和諧的師生關系,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放開自己。如果教師和學生之間永遠保持著命令者與服從者的角色,那么課堂教學質量也無法提升。在我們中國人心中,普遍都存在著愛屋及烏的心態(tài)。如果一個學生喜歡某個教師,那么在學習中也會投入更多的精力,這樣才能獲取這個老師的贊賞與支持。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能夠積極的與學生互動,能夠通過眼神與語言的交流給學生信心。在課下的時候,也應該充分地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困難點,這樣才能夠在日后的教學中有效的針對性教學。在面對學生上課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要能夠悉心引導而不是大聲呵斥,要能夠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如果學生和教師能夠成為朋友的關系,那么授課過程也會非常簡單。
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實施以人為本的教學課堂,借助網絡環(huán)境的先進性,可以為學生打造魅力英語課堂,讓學生在網絡中積極、自主學習,提高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從而,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與興趣,促進學生綜合英語能力地提升。
參考文獻
[1]谷亞華.淺析少數民族民漢雙語教育的本體價值[J].教育教學論壇,2014(48):225-226.
[2]梁其貴.生態(tài)人格教育本體價值的道德透視[J].開封大學學報,2011(3):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