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婷
【摘 要】 針對目前高年級閱讀教學高耗低效的現(xiàn)狀,使用“批注式閱讀”這種既傳統(tǒng)又有效的方法,能幫助學生確實把文章讀進去、讀透徹,豐富他們的情感體驗,形成鮮明的閱讀個性,提高語文素養(yǎng)。本文就小學高年級語文運用“批注式閱讀”的有效性進行深入研究。
【關鍵詞】 高年級;批注式閱讀;有效性
閱讀教學是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而教學現(xiàn)狀常常是老師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去講解,學生卻興致不高,無法真正走進文本,和作者進行深度對話,在做閱讀題時,也對語言文字的敏感度過低,內心波瀾不驚,把握不了文章的要點。高年級語文教師迫切希望改變目前閱讀教學高耗低效的現(xiàn)狀,找到一種方法幫助學生確實把文章讀進去、讀透徹,豐富他們的情感體驗,形成鮮明的閱讀個性,從而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
“批注式閱讀”恰是一種既傳統(tǒng)又有效的讀書方法,“批”是批點,“注”是注釋。“批注式閱讀”是指在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時,調動學生的知識經(jīng)驗與情感經(jīng)驗,潛下心來與文本對話,并做出相應的圈點勾畫,把讀書時的感想、疑難問題等批寫在書上,同時也將自己對文本的理解、感悟、評價寫下來,表現(xiàn)自己自主閱讀的思想過程,以提高對課文的理解與感悟能力。那么,如何把“批注式閱讀”方法運用到小學高年級語文的閱讀教學中,提高閱讀的有效性呢?我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積累了一些經(jīng)驗:
一、教給學生批注的方法
批注對高年級的同學來說并不陌生,在之前的學習中,我們也常會讓學生劃出一些重點句子、詞語等,但在進行“批注式閱讀”之前,還是要告訴學生批注的方法:
1.符號式批注
“○○○”(圓圈):標在文章中難以理解的詞句下面。“~~~”(曲線):積累文中優(yōu)美或經(jīng)典的語句。
“———”(直線):標在文章中的中心句或關鍵語句下面。
“||”“/”(分隔號):可以在一段話中劃分層次,也可以整體劃分文章段落。
“?”(疑問號):用在有疑問的語句末尾。
2.文字式批注
文字批注可長可短,能夠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就可以。
感想式:抓住文章中的重點詞語或句子的含義,把自己的感悟與體會記錄下來。
疑問式:記錄自己對某些問題的疑問,與文本對話。
聯(lián)想式:由一篇文本聯(lián)想遷移到其他文本,培養(yǎng)聯(lián)想能力。
補充式:按照作者的思路和寫法展開想象,為作者補充,可以進行仿寫或續(xù)寫等。
評價式:對文本和作者等進行品評,表達自己的看法。
二、明確“批注式閱讀”的教學流程
1.課前預習,先做批注
預習是高年級閱讀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而使用批注的方法恰能有效提高預習效率。指導學生進行批注式預習可以按照以下步驟:
(1)初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初讀課文時,要將課文讀通讀順,掌握字音詞意,把握課文大概內容。我們可以要求學生先標出小節(jié)號,然后圈畫出生字詞或不理解的字詞,通過查工具書解決,并作出標記,最后緊扣文題,思考歸納,總結課文大意,并簡單記錄下來。
(2)查閱資料,補充相關背景
任何文章都是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根據(jù)文章內容或創(chuàng)作年代查閱有關資料,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及人物。如蘇教版第九冊《裝滿昆蟲的衣袋》一課,講的是昆蟲學家法布爾小時候的故事。學生通過了解法布爾的生平以及他所著的《昆蟲記》,都能感受到他非常熱愛昆蟲學,從而也能更好地理解他小時候對昆蟲的迷戀。學生可簡要記錄:法布爾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也是第一位在自然環(huán)境中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窮畢生之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huán)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著成了《昆蟲記》這部不朽的巨著。
(3)再讀課文,把握文章脈絡
學生再次讀文時,教師可引導他們進行思考,如:這篇課文記敘了什么事或寫了什么人?課文中有什么線索?圍繞線索可以把課文分成幾個部分?能給每部分起一個相應的標題來概括意思嗎?當然,學生的情況不同,我們也應因材施教,根據(jù)情況對學困生降低問題難度,讓他們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2.課堂學習,再次批注
課堂時間十分有限,教師要合理運用時間,抓住有效問題,引導學生學習。在進行閱讀批注時,要留給學生相對充足的時間,讓他們切實地讀書,深入地思考,并把自己的所思所得快速記錄下來,同時還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有特色的個性解讀,并予以鼓勵,促進學生閱讀的整體深入推進,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蘇教版五年級上冊《高爾基和他的兒子》一課主要寫高爾基和兒子之間的父子深情,父親給兒子寫信說明的道理是教學難點。學生能讀出這個道理是“給”永遠比“拿”愉快,但是真正理解這個道理嗎?上課時,我讓學生在文中找到表現(xiàn)“給”的詞句,并做批注,學生在文中找到了兒子栽花等細節(jié),寫下了:對父親的關愛就是“給”。學生通過批注明白了多多幫助他人,不向他人索取,正是高爾基給兒子講的道理,難點也就自然而然地突破了。
3.交流感悟,體驗成功
“批注式閱讀”讓學生產生了自己獨特的感受,并愿意與人分享交流。
(1)組內交流
我們學校推行的學講形式加強了學生在小組內的交流。一些學習能力稍強的學生或小組長迫不及待地說出自己的看法,不知不覺中帶動了其他同學也積極表達,小組內的記錄員則及時記錄大家的想法,然后在組內選出代表在班級內發(fā)言。
(2)班級交流
小組代表在班級內交流時,組內其他同學隨時可以補充,老師則在組織交流的同時進行評價指導,讓學生碰撞思維的火花,激發(fā)他們不斷思考,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
在進行“批注式閱讀”教學的這段時間里,我感受到學生在這種學習模式下,提高了參與度、主動性,就連一些成績稍差的學生也能有所思考,寫出自己的疑問,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得到了提高。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繼續(xù)尊重學生的個體,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引導學生通過批注去感悟、理解、欣賞與評價,培養(yǎng)讓學生受益終身的閱讀方法和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