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莉
【摘 要】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渠道。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升華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將直接關系到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筆者以為,我們語文教師要明確語文閱讀的重要意義,在優(yōu)化學生的語文閱讀策略上有所作為,從而真正奠定學生良好的語文能力。
【關鍵詞】 語文;閱讀策略;方法指導
“讀”占鰲頭,意即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主線與核心,是學生積淀豐富語言文化知識的重要途徑。讀無定法,貴在得法。語文課堂上注重閱讀策略的指導,能夠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體驗感受中主動與文本進行對話,能夠讓學生在深入淺出的思考交流中發(fā)現精彩,產生共鳴與通感,讓學生在感同身受的閱讀中發(fā)現亮點,讓學生在深度閱讀中開采挖掘豐富寶藏,不僅是語言文學的根本,更是學生提升自身綜合語用素養(yǎng)的關鍵。
一、學案導讀:發(fā)現空白
預留學案,引導學生在研讀前主動深入思考,便于他們在明確閱讀方向和理解思維中形成一定的認知體系,更可引導學生開展富有實效的語文學習,將學生的語文學習引入科學高效的軌道。結合學案內容主動予以調整,能夠使得學生在聚焦疑難問題的基礎上獲得有針對性的感悟,利于他們帶著問題深入探知。
創(chuàng)設學案,利于學生帶著問題深入研讀。如在《九色鹿》的閱讀教學指導中,針對“九色鹿是怎樣懲罰調達的”,不妨給學生設置如下導學案:(1)九色鹿具有怎樣的特征?(2)調達是在什么情況下遇到九色鹿的?(3)調達是怎樣答應九色鹿?(4)九色鹿又是怎樣說服國王并且讓調達受到懲處的?通過這樣的引導,能夠讓學生對故事的情節(jié)有更多的不一樣認知,利于他們在主動整合資源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深入感知。通過這樣的問題引導,能夠讓學生從這些問題中找出一定的思考脈絡,利于他們根據這些問題主動收集相應的詞匯,便于他們能夠根據這些空白進行有效填補完善,發(fā)揮學案的導學作用。
小學生的學習能力相對較低,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強化學法的指導,幫助他們形成正確高效的學習方式。語文教學中,結合學習內容創(chuàng)設具有開放性、多樣化和啟發(fā)性的學案,能夠使得學生形成更多的問題探索激情,利于他們在深入挖掘其中相應的表達元素中獲得深刻感知。創(chuàng)設的導學案應該多給學生留下空白,鼓勵他們在主動閱讀和篩選相應的信息中強化表達運用。
二、團隊探討:理清思路
閱讀講究的是讀者認知感悟的積累,更是一種思維的豐富完善過程。團隊探討有利于學生在主動聚焦核心問題的基礎上找到更多的互動交流目標,利于他們在主動與文本進行對話的過程中集思廣益,取長補短,相互提升。這不僅對提升語文教學的整體效果大有裨益,更激活了學生學習的內在潛能,發(fā)展了學生的自我管理和反思能力。同時,突出團隊探討,利于學生形成敏銳語感和合理邏輯思維,生成主動探學的激情。
由閱讀理解轉向互動交流,能夠讓學生的感知體驗更加深刻而多彩。如在《三打白骨精》的教學中,圍繞“孫悟空是如何三打白骨精”的中心話題,可建議學生思考:白骨精為何垂涎于唐僧肉?唐僧知道白骨精要吃他嗎?白骨精是怎樣一次次變化而又被孫悟空發(fā)現的?結合這樣的話題,可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從唐僧西天拜佛取經和九九八十一難進行思考,引導他們就唐僧師徒四人的性格特征以及孫悟空的火眼金睛進行深入探討,幫助他們形成更多的深刻感知印象。通過這樣的團隊交流,能夠使得學生在找出作者表達核心要點的基礎上形成豐富的獨特認知,利于其產生主動交流的良好習慣。
結合學生的不同理解感知,多給他們相應的方法引導和策略指導,便于他們在主動深入探索的過程中收集更多豐富認知,形成明確的感悟。鼓勵學生針對各自的問題大膽提出意見,引導他們在相互協作交流中篩選有效信息,增強其整體綜合運用能力與認知感知,這對于學生的語文成績提升,發(fā)展學生的語文能力,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沙龍活動:學用結合
語文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積累的,它需要教師和學生長期的潛移默化,在耳濡目染中共同協作,這就需要我們教師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拓展學生閱讀視野,從而滲透學生的閱讀能力。延伸閱讀,能夠讓學生在實踐運用的基礎上形成豐富的理解感知,利于學生在真正關注問題的過程中有所啟發(fā)。沙龍活動利于學生將閱讀感知主動轉為實踐運用,便于學生在深入體驗感知的基礎上獲得更多獨特理解感知,借助活動延伸閱讀,能讓學生有更多的語用試驗場。
沙龍活動是學生將閱讀理解轉為表達運用的樂園。如,在《二泉映月》的教學中,圍繞“月光似水,靜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見了……似乎聽到了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的相關內容,可建議學生以“我所聽到的《二泉映月》”為沙龍活動主題,以音樂欣賞的方式來體味其中的內容。教師可請有二胡表演才藝的同學現場演奏《二泉映月》,鼓勵其他同學靜心聆聽,要求他們結合作者阿炳的凄慘身世來主動研討。這樣的活動讓學生有了更多建言的機會,能夠讓他們走出教師講解和教參解讀的窠臼,便于他們獲得更多的心靈“雞湯”。有的同學說,二泉映月是阿炳先生最后生命的絕唱,也是最好聽的二胡演奏。有的同學說,阿炳通過二胡來展現自己的真實想法,我們聽出了更多的無奈和凄慘,但也不乏與命運抗爭的堅強。有的同學說,《二泉映月》可以與《第九命運交響曲》相媲美,草根藝術同樣應受到尊重等等。
圍繞閱讀素材內容創(chuàng)設相應的沙龍活動,能夠讓學生的整體理解感知更有深度,更利于他們在深入協作探知的基礎上獲得深厚印象。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多鼓勵學生帶著激情和好奇主動融入活動過程,能夠讓學生在不斷聚焦核心要點的過程中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生成更多意想不到的新鮮感,從而為語文課堂注入活力。
由此可見,融入閱讀,能夠讓學生在主動發(fā)現問題和深入探知問題的基礎上獲得更多思維靈感,能夠讓學生的感知更有深度和廣度。提供多樣化策略指導和方法引導,能夠讓學生在深入探討過程中形成有效的閱讀方法,便于其獲得更多豐富的感知體驗。突出多樣化策略指導,能夠讓學生的感知與課文形成有機融合,切實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與激情,讓他們真正喜歡上閱讀,喜歡上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