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婭
近日,《人民日報》刊文指出,現(xiàn)實不乏這樣的現(xiàn)象:有的學生未踏足社會卻熱衷關系學,世故圓滑;有的青年年紀輕輕卻“打官腔”,以“官”自居,以級別為榮,以頭銜為耀,精于謀官,長于算計。暴露出的皆是少數青年身上的“官本位”思想誤區(qū)。(《人民日報》8月14日)
年輕人立志當官,并非羞恥之事。自古以來,修齊治平就是儒家文人的理想抱負。遠到周公、管仲,近到康有為、梁啟超,多少仁人志士心懷天下,立德立功立言,成為后世楷模。
對比之下,現(xiàn)在校園特別是大學校園里流行的“官文化”,卻顯得低級許多,有些大學生在學校謀得“一官半職”就沾沾自喜,端起官老爺的架子,既是極不成熟的表現(xiàn),又散發(fā)出沉沉暮氣。
學校設置大學生干部的初衷,在于為學生提供一個鍛煉自我、服務同學的平臺和機會。但偏偏有人,讀不懂學校的用心良苦,蠅營狗茍、唯利是圖,搞權謀算計、謀個人私利,最終淪為一個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大學校園里“官文化”盛行,從表面上看好像是社會風氣使然,但從根本上分析,卻是大學生自己的思想道德出了問題,求學不以真理為追求,當干部不以奉獻為圭臬。在象牙塔里就染上一身官氣,走上社會之后,又怎能在誘惑面前保持清醒。
筆者以為,這正是大學生干部要警惕的危險,心靈的腐化變質雖然不可見,但卻不容忽視?;乜茨切└吖俾漶R、淪為階下囚的例子,哪一個不是被官帽子一點點遮住了眼睛;而那些青史留名的名臣賢達,誰又不是一生克己慎獨、防微杜漸!
去掉官氣才能從小我的滿足中跳脫出來,擁有更開闊的眼界,從而走得更遠。去掉官氣方能守住正氣,希望大學生們在干凈美麗的校園里,在簡單純粹的大學里,記得時時打掃自己的靈魂,保持內心的質樸無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