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慶華
民主和諧,關系融洽
在小學家庭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家長構(gòu)建民主和諧的家庭關系,家長切不可對學生的想法、意見、建議等視而不見,獨斷專橫。因為家長的獨斷專橫,會讓學生在學習中缺乏熱情與主見。學生對學習缺乏熱情,學習效率自然不如人意;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缺乏主見,創(chuàng)新思維自然無處尋覓。此外,教師要引導家長在家中努力做到尊重學生的想法、意見以及建議等。家長始終如一地尊重學生的想法、意見以及建議等,不僅能夠提升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利于建構(gòu)民主和諧的親子關系。唯有在民主和諧、關系融洽的親子關系中,學生才能夠變得樂觀向上、自信滿滿。
全家讀書,氛圍濃厚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總是會聽到一些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喜歡讀書,一回到家,就喜歡看電視。事實上,問題的根源并不在于學生,而在于父母本身。這些不愛讀書的學生,其父母肯定也不喜歡讀書。如果父母喜歡讀書,那么,在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學生也會變得手不釋卷。在家庭教育過程中,與其對學生嚴厲地說教,不如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要想讓學生愛上閱讀,家長自己首先要愛好讀書。在家中,閑暇之余,如果家長能夠拿起書本閱讀,學生自然也會靜靜地坐在一邊讀書。
比如說,筆者班上曾經(jīng)有一個學生王某,該學生對于閱讀絲毫不感興趣。于是,筆者就和王某的家長進行了面對面的溝通,并讓王某的家長深深地認識到了家庭閱讀氛圍的重要性。在接下來的日子里,王某的媽媽先嘗試和王某一起閱讀,當王某逐漸對閱讀產(chǎn)生了興趣時,王某的媽媽就放手讓他自主閱讀,而王某的媽媽也會捧起書本認真閱讀。
聚焦細節(jié),養(yǎng)成習慣
常言道:“好習慣,益終身?!睙o論是良好的學習習慣,還是生活習慣,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長年累月的堅持中逐漸塑造的。作為教師,一定要讓家長清晰地認識到習慣的重要性,并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那么,家長究竟應該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呢?
筆者以為,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良好習慣必須要從細節(jié)處著手。唯有聚焦各種細節(jié),才能富有成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習慣,進而讓學生因良好的習慣而受益終生。家長可以聚焦于學生學習生活的各種細節(jié),并采取科學合理的方法進行引導。久而久之,學生良好的習慣就會自然形成,并成為學生學習進步、生活幸福的一把無形推手。
獎罰分明,明辨是非
小學生因為受到自身認知水平的限制,所以他們?nèi)狈φ_的是非觀。當小學生不能夠明辨是非的時候,就急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引導。唯有如此,才能讓小學生清晰地辨認是與非、對與錯。為了能夠更加有效地提升小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教師和家長可以對他們實行獎罰分明。對于這一點,教師是心知肚明的。但是,部分家長對于獎罰分明的作用仍然認識不夠,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未能切實發(fā)揮獎勵與懲戒的作用。鑒于此,教師要幫助學生家長恰如其分地用好獎勵和懲戒,努力做到獎罰分明,借此提升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例如,當學生在學習上獲得優(yōu)異成績或者取得巨大進步的時候,家長一定要給予學生及時的表揚。反之,當學生在學習中或者生活中,出現(xiàn)各種錯誤或者不良苗頭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嚴厲地批評指正。在家長獎罰分明的教育中,學生逐漸就能夠明辨是非對錯。與此同時,學生在學習或生活中就能夠揚長避短,朝著良好的方向茁壯成長。
擁抱自然,親近社會
大自然是一本內(nèi)容豐富的教科書。讓學生走近自然、擁抱自然,學生就能夠從大自然這本教科書中學到鮮活的知識。社會是一所綜合性大學。對于學生來說,他們遲早是要走出學校,步入社會這所大學的。因此,家長要鼓勵與帶領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在社會這所大學中培養(yǎng)生活的能力。
基于此,家長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一定要抽出一些時間帶領學生擁抱自然、親近社會,進而讓學生從大自然這本教科書中獲取知識,在社會這所大學中開闊視野。比方說,對于一些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家長可以鼓勵學生去參加一些夏令營活動。通過參加這些夏令營活動,學生不僅能夠?qū)W習更多的知識,還能夠豐富自身的閱歷。借助于大自然這本教科書,能夠讓學生學會從生活中學習,從學習中生活。立足于社會這所大學,讓學生懂得在實踐中歷練,能夠為其終身學習以及未來適應異彩紛呈的社會生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結(jié)語
綜上所述,為了切實提升家庭教育的實效性,發(fā)揮家庭教育在促進學生成長方面的重要作用,教師一定要堅持不懈地、千方百計地對家長進行引導,讓家長采取科學合理的教育方法進行家庭教育。作為教師,要盡力喚醒每位家長重視學生家庭教育的強烈意識,進而讓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并駕齊驅(qū),同步促進學生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