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沁
隨著當今時代的發(fā)展,電子信息技術也在不斷地普及,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在教學中建立電子錯題本等軟件,使得互聯(lián)網(wǎng)成為重要的教學工具。所謂的電子錯題本,就是對學生的作業(yè)、習題和試卷中的錯題進行智能分類管理,所組成的一部教育題集。通過對標記每一道錯題,讓學生對自己做錯的題目了然于目,讓學生把知識盲點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重新掌握,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所以,建立電子錯題本,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并且提高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讓錯題變成對學生有利的學習資源,這對學生利用錯題進行學習和反思,將學習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是有很大幫助的。以下,作者以教材分數(shù)、百分數(shù)這方面的內(nèi)容為例,淺析如何有效利用電子錯題本高速錄入、資源分享、模塊分類的特點,讓學生通過對錯題的歸納和反思,促進其學習成績的提高。
高速錄入,實現(xiàn)錯題的收集、整理與建檔
建立一個電子錯題本,對現(xiàn)如今大部分都是電腦高手的學生而言,并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而且,電子錯題本的錄入方式有簡單、快捷、方便的特點。建立電子錯題本,不僅可以讓學生隨心所欲地錄入和編輯平時的錯題,而且還可以讓學生利用照相機、手機和掃描儀等有照相功能的電子產(chǎn)品,利用最先進的編輯錄入技術,用圖像的方式,上傳平時學生完成的線下作業(yè)和試卷中具有保存價值的錯題,連同平時利用文字編輯功能錄入的錯題一起進行歸納總結,并打上標簽,讓學生對錯題進行整理歸檔,通過學生對錯題進行反思,讓學生自主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舉例來說,在學習“分數(shù)和百分數(shù)”這一單元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某些網(wǎng)絡電子錯題本,如xx網(wǎng)絡錯題軟件,讓學生上傳在本單元中有價值的錯題,并讓學生自行歸納整理,并且利用電腦的電子郵箱功能,讓學生將自己認為最有價值的錯題,進行分類整理,將其發(fā)送至教師指定的郵箱之中,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在錯題中了解到自己的知識盲點,還可以讓教師利用電子錯題本的提取和存儲功能,找到學生的錯題,再通過教師的總結匯總,將其打印給學生,這樣不僅節(jié)約了教師的時間,還可以讓教師對學生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有一個更加深刻的了解。
和普通的錯題本相比,電子錯題本就像是一條高速公路,方便、高效、快捷地將學生的錯題收集起來并進行整理歸納,讓學生本人或協(xié)同學生家人一起手動錄入學生錯題,讓電子錯題本在潛移默化中融入學生的學習生活。
模塊分類,實現(xiàn)錯題的更正、反思與歸類
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可以通過自己平時的教學,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養(yǎng)成主動整理歸納平時習題和試卷中錯題的好習慣,并培養(yǎng)學生分析錯題、將錯題進行歸類和反思的良好習慣。學生可以通過文件夾的功能,利用電子錯題文檔這個良好的學習平臺,將種類不同的錯題進行歸納整理,并進行分類,使學生可以利用文檔的智能管理功能,及時尋找到自己學習中的薄弱點,并將其進行更正,鞏固錯題中牽涉的知識點,有利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比如說,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以“知識點歸類”的形式,將習題、試卷中的相同知識點的題目進行分析整理,或者以“解題方法”的形式將解題技巧和方法相同的題目進行整理歸類,還可以將學生因思維定式或者是因不理解數(shù)學概念造成的錯題分成不同的種類,方便學生以后查閱和理解,讓學生在復習的時候更有針對性,從而掌握知識盲點,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如,要查閱“分數(shù)與百分數(shù)”這個單元的錯題,只需要在錯題文檔中通過對相關文件夾中錯題的分析理解,從不同的錯題中找到它們的差異性和共通性,分析自己的不足之處,并加以改正,就可以使學生的成績更上一層樓。
資源共享,實現(xiàn)錯題的交流、分享與講述
交流是教師進行教學時的本質所在,“兩個人本來都有一種思想,通過交流,他們每人就可以擁有兩種思想”。這句話意在強調(diào)交流的重要性,但是現(xiàn)在,學生并沒有意識到交流的重要性,能做到同學間互相鼓勵、互相幫助的人很少,更不用說對各自的錯題進行交流。當今學生的交流意識薄弱,所以需要教師進行引導。教師可以通過建立學習小組等形式,讓學生之間交流錯題,尋找錯誤原因,共同在思考中彌補所缺乏的知識點,并且可以通過別人的錯題,加深自己對相關知識的學習,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達到共同反思的作用。
比如說,在上文中提到的教師通過電子郵箱,收集學生錯題,并且通過學生的推薦錯題理由,找到學生的知識缺陷,從這些知識缺陷入手,因材施教,對學生進行教導,培養(yǎng)師生感情的同時,也促進了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比如通過以下三位學生的舉例,分別分析學生的知識盲區(qū)。
學生甲:張紅回老家看望外婆,去的時候是騎自行車,共用了2小時,回來的時候是步行,共用了5小時,求張紅去時的速度比回來時的速度快了幾分之幾?之所以推薦這道題,是因為這道題最后求得的是速度差,所以需要把時間轉換成速度,這就需要我們找到這道題的路程,題中的路程是不變的,所以只需要把路程當單位“1”來看,再計算速度,就能得到想要的結果。這類題型一直是我的短板所在,我經(jīng)常會犯錯,因此,仔細審題是解這一類題的關鍵所在。
學生乙:比50米多50%是多少分米?比多少分米多25%是5米?這道題的題型是“分數(shù)、百分數(shù)”實際問題中的經(jīng)典題型,這兩道題不僅涉及了單位的轉換,還分別使用了乘法、除法或方程來解決問題,所以我推薦它。
學生丙:小明家有兩條鐵絲,剪下第一根鐵絲的2/3,從第二根鐵絲上剪下2/3米,求剩下的鐵絲中哪根鐵絲比較短?在這道題中,需要我們找到統(tǒng)一的單位,而這一道題里,并不能確定單位“1”的量到底是多少,而且這道題的變量較多,即使是分辨出分率和具體的數(shù)量,也沒有辦法將兩者進行分析比較,所以,我推薦了這一道題。
通過以上三位同學的舉例,不僅可以讓教師了解學生各自的知識盲點,有利于教師因材施教,更加了解自己的學生,還可以讓學生自己進行反思,對自己的錯題進行整理歸納,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比如,學生甲通過例題說明了審題的重要性,學生乙則闡明了掌握教材的知識內(nèi)容會對做題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學生丙則通過對學習方法的整理,掌握錯題的規(guī)律,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因為學生們對錯題的理解不同,同學間的交流分享變得尤為重要了。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可以通過小組交流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思想交流,利用錯題里的顯性和隱性知識,將錯題變成學生交流重要的知識寶庫。
結語
電子錯題本使教師教學更加方便有效,有利于教師實現(xiàn)教學相長的良好局面。因此,我們應該有所意識,幫助學生有效地進行反思,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提升教學質量是設置電子錯題本的目的所在而不僅僅是單單給學生布置一個整理錯題,進行錯題管理的學習任務。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積極收集和管理自己的錯題集,并通過同學間的交流,在這些錯題里吸取到教訓,掌握知識盲區(qū),提高思維邏輯能力,從而達到“吃一塹,長一智”的效果,是每一位教師都應該盡到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