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金林 劉虹 郭俊英 高斌
摘要:本文闡述了蠶桑品種對比試驗過程及試驗結論,包括試驗品種和試驗點的基本情況,試驗養(yǎng)殖過程記載和試驗結果,通過品種對比試驗為鄖西蠶桑生產篩選主導品種,為蠶桑產業(yè)探索高產高效的發(fā)展途徑。
關鍵詞:蠶桑養(yǎng)殖;品種;對比試驗
中圖分類號:S88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9737(2018)06-0023-01
湖北省鄖西縣是“東桑西移”項目縣,為了穩(wěn)步推進蠶桑產業(yè)的發(fā)展,篩選適合鄖西蠶桑生產的主導品種,在以往養(yǎng)殖的基礎上選擇三組正反品種,分別從孵化、眠起、上簇整齊度與發(fā)病情況、齡期經過、繭質、產量產值等方面,按照對比試驗要求開展蠶種的試養(yǎng)工作,篩選出質量好、產量高且適合當地養(yǎng)殖的優(yōu)良品種。
1 試驗品種和地點
為了做好試驗工作,有利于觀察記載,特將試驗地點定于六郎鄉(xiāng)羅坡埡村,選擇交通方便,有統(tǒng)一專用蠶房,養(yǎng)蠶基礎好,養(yǎng)殖技術過硬和責任心強的6個養(yǎng)殖戶中,為試驗養(yǎng)殖順利開展奠定了良好基礎。選擇的品種分別是871×872、872×871、黃鶴×朝霞、朝霞×黃鶴、菁松×皓月、皓月×菁松,每個品種15 g(約22000—25000粒)。通過小蠶共育后每戶隨機領種兩張。
2 領種及收蟻
蠶種直接從省農科院蠶研所領回,統(tǒng)一采取小蠶共育,于2017年8月23日直接送到六郎鄉(xiāng)羅坡埡村,8月24日攤種進行補催青。其中871×872、872×871兩個品種于8月26日8~9時收蟻70%,8月27日上午8~9時收蟻完畢;黃鶴×朝霞、朝霞×黃鶴、菁松×皓月、皓月×菁松4個品種于8月25日上午8~9時收蟻80%,8月26日上午收蟻完畢。
3 養(yǎng)殖氣候環(huán)境
積溫:8月24日—9月24日總積溫668.3℃。8月下旬(6天)平均溫度26. 53℃,9月上旬平均溫度23.3℃,9月中旬平均溫度19℃,9月下旬(4天)平均溫度21.6℃??傮w來看前期溫度高,四齡前溫度低,五齡期溫度有所回升。
降雨量:8月24日~9月24日,總降雨量200.5 mm。8月下旬(6天)降雨量37.4 mm,9月上旬降雨量38.4 mm,9月中旬降雨量124.7 mm,9月下旬(4天)為0??傮w來看四齡前降雨量適中,五齡期降雨量多,其是影響品種蠶產量的主要因素。
4 試驗結果
4.1 試驗調查(見表1)
4.2 蠶繭抽樣及剝繭調查(見表2)
抽樣統(tǒng)計:6個品種每個抽取1 kg,統(tǒng)計個數,查次繭(含黃斑、雙宮、紫?。⒉±O等。
剝繭統(tǒng)計:隨機稱取0.5 kg上繭點數,計算公斤繭顆數;隨機抽取100顆上繭逐顆切剖,調查死籠數,計算死籠率;從已切剖上繭中隨機抽取雌雄各25粒,分別稱全繭量、繭層量,計算繭層率。
5 綜合評價及結論
通過以上六個品種對比試養(yǎng)。從孵化情況、全齡期、眠起整齊度、抗性情況、全繭量、繭層量、繭層率、死籠率、公斤繭顆粒、張種產量等指標的考量,在鄖西的特殊氣候環(huán)境下,加上秋季養(yǎng)殖期間多雨低溫,各品種特性有可能未完全反映出來。通過對六個品種各自表現及各項指標的綜合分析,對比試驗中的872×871和皓月×菁松兩個品種的抗性、上簇整齊度、病次繭率、全繭量、繭層量、品質及產量產值要好于其他品種,因此872×871和皓月×菁松兩個品種相對于其他品種更適合本地養(yǎng)殖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