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遠強
摘 要:輿論引導作用是新聞工作的重點之一。因此新聞記者通過撰寫具有正面作用的新聞來引領社會民眾的正確輿論導向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過對于記者新聞輿論導向作用以及記者引導正確輿論的方式進行探究討論,希望能夠為我國社會形成良好輿論氛圍做出貢獻。
關鍵詞:新聞;記者;輿論導向
中圖分類號:G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2018)08-00-02
新聞具有重要的輿論導向作用。記者通過對于社會新聞素材收集歸納,進行歸納整理撰寫為新聞稿,借助媒體將新聞為載體的信息向新聞受眾群體進行宣傳,記者撰寫的新聞內容是否健康、正面,對于引導新聞受眾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新聞記者本身首先應該具有正確積極的三觀,能夠從客觀、正面的方式對于社會問題進行思考,并將社會問題的思考通過具有客觀性的新聞方式向民眾傳播。
一、記者正確引導新聞輿論導向的重要意義
二十一世紀已經進入到了信息時代,互聯(lián)網科技的興起使得信息的傳播速度以及數(shù)量得到了極大提升,在信息時代中,人們的生活與各種信息之間的聯(lián)系越來越緊密,人們所接觸到的信息比以前更多,信息內容更為繁雜,在這種形勢下,使得新聞的輿論影響力變得更為巨大。因此,新聞記者承擔了更多的引導社會輿論的責任,通過新聞內容進行引導社會輿論導向的作用越來越大。
(一)新聞輿論導向要有正確的指導思想
新聞輿論導向主要由新聞記者通過對于社會之中新聞素材的收集并將對于社會事件的思考通過新聞內容向新聞受眾傳播。從而引導新聞受眾思想向積極向上的方面發(fā)展,從而使得社會民眾的行為能夠更加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種行為包括了新聞記者通過新聞內容的形式向社會群眾進行新聞輿論的評論、傳播以及引導的形式。
我們可知社會是由各不相同的個體組成的,然而由于受教育程度、生活環(huán)境的各不相同使得每個社會個體的思想狀況、心理狀態(tài)、思維方式等方面各不相同。因此對于社會問題的看待方式,每個人都各不相同,使得社會中存在多種不同的社會導向,而消極的社會導向會對廣大民眾思想等方面造成不良的影響,甚至會引發(fā)一系列不良的社會事件,這對于我國創(chuàng)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極為不利的。因此,記者應該緊跟中國共產黨的步伐,時刻保持正確的政治態(tài)度,從而能夠客觀地將社會問題以新聞形式呈現(xiàn)給廣大群眾,引導社會正確的輿論走向,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建設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貢獻。
(二)新聞輿論導向要體現(xiàn)大局觀念
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得到了極大的發(fā)展。因此人們生活質量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手機、電腦等移動終端被民眾所廣泛使用,因此新興媒體得到了極大的發(fā)展。人們在工作、生活中通過各種媒體平臺所提供的新聞了解社會熱點新聞事件。新聞記者通過新聞內容進行正確輿論引導至關重要。新聞記者承擔著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弘揚正確價值觀的重要使命。因此,記者應該將馬克思列寧毛澤東思想以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引導新聞輿論的指導思想,積極宣揚正面、健康的新聞,以優(yōu)秀的新聞作品感染群眾,以正確健康的新聞引導社會輿論的正確走向。
傳統(tǒng)的媒體主要是以新聞的形式將信息向群眾傳播,但是互聯(lián)網技術的興起,使得新型媒體應運而生,新興媒體使得群眾的互動得到了大大地增加,群眾的意見與新聞之間相互影響。新聞記者對于輿論的引導應該是以一定的群眾意見為基礎的,踐行群眾路線這樣才能避免脫離群眾,新聞記者在宣揚正確的思想同時,還應傾聽群眾的呼聲,報道群眾更為關心的事件,才能更好地引導新聞輿論正確走向。
(三)輿論導向也要講究藝術性
新聞是藝術形式的一種。新聞傳播具有廣泛性,也使得新聞藝術形式對于人們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更為深遠。因此,新聞在傳播信息的同時還應該具有一定的藝術性。因此,新聞記者在編寫新聞稿時,應該注重新聞詞組、語句的簡潔、優(yōu)美,使得新聞在向大眾傳播時不僅傳播了具有正能量的思想,還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富有藝術性的新聞,往往具有更加清晰、凝練的語句,更為優(yōu)美富有文學氣息的新聞內容,也更能夠引起新聞受眾對于新聞進一步了解的興趣,因此,記者撰寫具有藝術性的新聞稿,對于發(fā)揮新聞輿論導向作用是極為重要的。
二、新聞發(fā)揮新聞輿論導向作用
新聞記者通過新聞素材的收集,結合社會主流思想,客觀公正地進行新聞稿的編寫,通過新聞媒體將新聞在社會中廣泛的傳播。新聞的內容就會對于社會民眾的思想、認知以及行為等方面產生一定的影響,好的正面的新聞內容就會為形成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對于社會良好、健康發(fā)展起到良好的作用。可見,記者通過撰寫相關時事熱點的新聞,塑造公共意見等方面對于引導輿論導向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
(一)注重新聞的時效性以及真實性
新聞記者應該注重新聞傳播的時效性。人們往往更為關注當前發(fā)生最新的事件。因此,最新的新聞資訊才能夠更好地吸引群眾的眼球。人們往往具有先入為主的思維觀念,新的新聞資訊往往會給人們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新聞記者及時準確、真實地向民眾傳播的新聞就會給人們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對于輿論進行引導作用更大。因此,新聞記者應該注重收集、編寫新發(fā)生的真實準確的新聞資訊,并將記者正確的態(tài)度在新聞資訊中體現(xiàn)出來,使得新聞內容既具有時效性,又具有客觀真實性。從而既增加了新聞的受眾群體數(shù)量,確保了新聞收視率,又引導了正確的社會輿論走向。
新聞記者不光具有引導社會輿論的責任,還需要塑造公共意見。記者對于社會中熱點事件的新聞素材進行收集,并結合社會事件實際情況以及社會中的主流觀點撰寫新聞稿。記者所撰寫的新聞稿代表了一部分民眾真實的思想以及看法。在如今的網絡信息時代,傳統(tǒng)媒體以及新媒體對于人們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新聞塑造公共意見的作用得到了凸顯??梢?,新聞記者既應該對于事件進行真實報道,也應該在新聞傳播中發(fā)揮塑造公共意見的作用,從而更好地發(fā)揮新聞記者新聞輿論導向作用。
(二)引導正確輿論避免斷章取義
記者對于宣揚正能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負有責任。記者應該在新聞內容之中添加一些基層民眾的想法以及愿望,并且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科學、客觀的新聞內容撰寫。具有正能量和正確健康思想的新聞內容,可以以正確的思想和知識武裝我國廣大的人民群眾,免受毒害思想的侵蝕。記者編寫的優(yōu)秀新聞,在一定程度上還會起到洗滌受眾心靈的作用,可以使得我國人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向健康正確的方向發(fā)展,對于我國新聞事業(yè)以及社會的良好發(fā)展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新聞應該積極對八榮八恥榮辱觀進行宣傳,對于我國主流價值觀進行宣傳、弘揚。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解放思想以及唯物主義價值觀,是我國主流的價值觀,對于民眾健康價值觀的形成一道十分重要的作用。隨著自媒體的興起,人們更加傾向于在自媒體平臺上發(fā)表自身對于某件事件的見解和體會,但是有些具有特殊目的的組織和個人會為了吸人眼球,而將某些新聞事件斷章取義,從而對于大眾輿論產生了錯誤的引導,嚴重時還會造成不良的社會事件的產生。記者應該在新聞中著重對于我國主流價值觀進行宣傳與弘揚,對于事件進行真實準確的報道,避免某些斷章取義的新聞對于社會產生不利的影響。從而使得我國民眾形成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堅持走共產主義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健康價值觀。只有民眾持有健康的價值觀才能走正確的道路,為社會做出貢獻。
(三)新聞記者助力中國夢
2012年黨的第十八次人民代表大會上提出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新聞記者應該在新聞之中著重弘揚黨的艱苦奮斗、勇于創(chuàng)新、淡泊名利、實事求是的精神以及黨的正確偉大思想。時刻將黨中央的決策真實、迅速地傳達給民眾,從而拓展黨的群眾基礎,引導群眾走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從而助力偉大中國夢的實現(xiàn)。還應該將黨的工作成果展現(xiàn)給民眾,使得群眾能夠更加了解我黨的工作成果。將黨的思想以及成果展現(xiàn)在新聞內容之中,有利于使得民眾看到黨的決心與努力,對于促進民族團結以及祖國統(tǒng)一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國的新聞記者應該承擔起宣傳黨的思想的重要使命,為中國共產黨建設社會主義社會,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打好輿論基礎,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做出應有的貢獻。
三、結論
在信息時代中,人們的生活被各種新聞資訊信息所充斥,因此,新聞對于人們工作生活的影響更大。新聞記者主要負責通過新聞素材的收集結合自身的思考編寫新聞。因此新聞記者應該具有健康的價值觀、人生觀與世界觀,從而發(fā)揮新聞輿論作用,引導社會輿論向正確方向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春霞.淺談新聞記者如何發(fā)揮新聞輿論導向作用[J].數(shù)字傳媒研究,2016,33(11):19-21.
[2]趙新樂.微力量助力記者輿論監(jiān)督[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8-02-21(005).
[3]李婷婷.記者微博如何引導輿論——對記者微博傳播的六點思考[J].新聞與寫作,2017(06):91-94.
[4]孫云龍.記者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對動亂中新聞輿論導向失誤的一點反思[J].新聞通訊,2018(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