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巧瑜
摘要:我國逐漸開始推行新一輪的學校教育課程改革,也就有了新的要求對目前我國的教學模式提出挑戰(zhàn),如果在上初中語文課時以引導式的教學方式開展名著閱讀教學,不僅僅可以使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還可以使初中學生語文的學習成績得到很大的提升,使學生的知識面得到有效的拓展。且根據(jù)我國初中的名著閱讀教學現(xiàn)狀,雖然在我國的一些地方開展了“振興閱讀”或者是“閱讀工程”這樣的活動,不斷地使閱讀工作努力推進,但是在開展過程中仍然會存在一些問題,接下來就是對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推進開展引導式名著閱讀進行探討和淺析。
關鍵詞:初中語文;引導式;名著閱讀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01-0105-01
引言:老師將要學習的世界文學名著的閱讀方法進行講解,對學生的閱讀學習進行引導,這種教學措施被稱為引導式名著閱讀。這種教學方法針對性廣,并不只局限于初中語文教材中的文章,可以將所有與語文知識相關的書籍名著都囊括在內(nèi),這種引導式的教學可以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進而提高自己語文閱讀的能力,使學生自己掌握在閱讀中學習的能力,所以,要想使素質(zhì)教育得到貫徹,就一定要使學生語文綜合的學習水平得到提升,使學生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
1.要讓學生對名著的概念有初步的了解
在上名著閱讀課時,一定要讓學生知道什么是名著,哪些書籍屬于名著,那些不屬于名著,清楚名著的概念,而且要讓學生知道在文學史中關于名著的定義標準,然后對學生指出在所學教材中那些屬于名著,哪些知識普通的文章。讓學生對名著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這樣才能在進行閱讀時有一個大的方向,基本的目標。而且了解名著的相關概念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文學史與文學家等文學綜合知識,使學生語文知識基礎更加牢固。
2.初中語文教學有效開展引導式名著閱讀的策略
2.1 抓住名著不同體裁的文學特征,進行引導式閱讀
對于與語文閱讀教學來說,開展引導式閱讀的關鍵就在于一定要根據(jù)不同的名著來選擇不同的閱讀方式,但是因為每一種閱讀材料本身不同的文體,所以在閱讀時進行學習的方法也有很大的不同,學生在進行閱讀學習的時候很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會把不同的文體混淆,然后采用相同的學習方法去應對,這樣就會出現(xiàn)很多大大小小的問題,所以老師一定要對學生進行引導,指出學生的錯誤,并且根據(jù)不一樣的問題來讓學生清楚閱讀方法的差異,進而使學生可以更好更高效的進行閱讀學習。
(1)進行小說閱讀的引導式教學
小說文章的表現(xiàn)內(nèi)容主要是一些比較具體的故事情節(jié),而且這種名著如果想要學習首先就要讓學生理解小說所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還要讓學生學會自主思考和分析,其次是讓學生對作者創(chuàng)作作品時所采用的文學作品進行了解和學習。所以在對學生進行小說這種類型的名著的教學時,一定要從這兩個方面來對學生進行解讀,然后將重點和學習方向告訴學生從而使學生不會盲目的進行學習活動,而是有目的性的,還能把握住重點,使學習的效率得到提升。就比如說《狂人日記》這篇魯迅所創(chuàng)作的文章中,要想對這篇文章進行學習,老師就一定要讓學生對魯迅把狂人這一形象塑造出來時所處的情境以及當時的環(huán)境大背景都有一個大概的了解,要讓學生清楚這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用狂人的形象來表達當時我國的舊文化對于禁錮人的思想有多么的嚴重,在這樣的前提下,將魯迅在創(chuàng)作文章時所運用的手法和文學技巧為學生解讀,讓學生對這些文學技巧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何時可以運用并且用了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效果,最終達到熟練運用的目的。通過學習和掌握這些重點,可以讓學生自己有一個正確的方向來對小說進行閱讀。
(2)如何進行散文的引導式教學
在名著中數(shù)量較多的是散文作品,而散文又主要是一些抒情類的小品文,但并不是說散文這種文體全部都是抒情類的小品文,所以想要進行散文閱讀的引導式教學,老師一定要讓學生對散文的概念有清楚的認識,在此基礎上進行散文的學習,要讓學生對散文的文體特征,以及和其他一些文體之間的區(qū)別都有一定的理解。在學生明確散文概念的基礎上,教導學生進行學習文學的技巧以及如何的分析散文的主旨,這樣對學生明確文體之間的標準有很大的好處,甚至可以較為清晰的分辨所有文體類型。
(3)對詩歌這樣的名著進行引導式教學
在進行語文學習時,有一個很重要的知識網(wǎng)就是詩歌這一類型,讓學生對詩歌的規(guī)則和表達形式有一定的了解,然后讓學生記憶較為有名的詩句就是老師進行教學的目的,所以老師一定要讓學生明晰詩歌相對于一般白話文、散文、記敘文、說明文在特點上的不同,通過講解讓學生了解詩歌的基本概念,格律,對仗等常用的相關規(guī)則,同時重點了解詩人名稱與時代,對經(jīng)典詩歌中的名句產(chǎn)生較為深刻的印象,以便于其理解和記憶。例如在著名的詩歌《長恨歌》的閱讀中,教師首先要指導學生注意詩歌的文體是七言古體詩歌,作者是白居易,而長恨歌與當時的唐朝歷史安史之亂具有時代上的聯(lián)系,對于這首詩歌的學習重點在于記憶與了解七言古詩的一般規(guī)則,詩歌中的經(jīng)典名句與詩歌所處的時代背景。
2.2 鼓勵課外閱讀,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
對于初中階段青少年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系統(tǒng)的過程,不可能通過正確的方法就在短時間內(nèi)立即奏效,在正確方法的前提上,必要的閱讀量和閱讀實踐才能真正提高學生語文閱讀理解水平。因此在語文閱讀的教學中要注意對學生日常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讓學生把語文閱讀作為學習中一項良好的習慣而逐步適應,通過持久的一定量的日常閱讀,學生可以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語文閱讀能力和水平。由于語文教材范圍有限,僅在教材范圍內(nèi)對閱讀材料反復閱讀作用是有限的,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讓學生多接觸教材之外的閱讀,這需要教師在對閱讀材料選擇上進行合理的推薦。大量的教材之外的名著都可以作為學生日常閱讀材料。而組織學生開展名著閱讀討論和開展課外閱讀興趣小組也是不錯的選擇。
3.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引導式閱讀,總體目的都在于通過科學有效的方法提高學生語文閱讀學習的水平,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與綜合素質(zhì)。語文閱讀學習并不是一種對學生的語文成績提升立竿見影的學習,而主要是立足素質(zhì)教育理念,對學生語文能力進行培養(yǎng)的學習,引導式名著閱讀根本上是致力于建立學生語文基礎的一種學習方式,通過大量的閱讀練習,對于學生語文素質(zhì)與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是十分有益的,因此初中語文教學開展引導式名著閱讀意義深遠。
參考文獻:
[1]楊軍.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語文建設,2015年14期.
[2]左文娟.初中語文名著導讀教學考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蘇州大學,2013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