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源
思想政治課新課程標準要求重視高中學生在心理、智力、體能等方面的發(fā)展?jié)摿?,提出政治教學要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以及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統(tǒng)一。這就要求政治教學不僅要重視學生的智力開發(fā),也要重視對學生興趣、動機、習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開發(fā)。
美國的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經過大量的研究和實踐得出一個結論:一個人的成功和發(fā)展20%靠記憶力、觀察力、思維力等智力因素,80%靠興趣、動機、情感、意志、方法、習慣等非智力因素。政治新課程改革要求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這就要求教學不僅僅是提高學生的智力水平,更重要的是重視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開發(fā)。長期以來,政治教學普遍存在著偏重對學生的知識教育,片面追求學生的學習成績,卻常常忽視了對其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脆弱、冷漠、缺乏責任感等等成了人們評價現在學生的常用詞匯。政治教學在學生的德育過程中承擔著特殊的任務,要達到新課改提出的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以及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統(tǒng)一,必須充分發(fā)揮非智力因素在政治教學中的作用。以下筆者談談如何開發(fā)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1 培養(yǎng)興趣,使學生“樂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非智力因素中最關鍵的因素。濃厚的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催化劑,政治教師應該根據實際情況,盡可能的運用多種方法來提高學生對政治課的興趣。
1.1 儲備豐富多樣的知識
新課改對教師的知識儲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僅有一桶水已遠遠滿足不了學生的需求,政治又是一門綜合性科目,尤其新教材涉及到的各種知識異常豐富。政治教師在認真?zhèn)湔n、掌握本專業(yè)知識的同時,還要不斷的“充電”,廣泛涉獵其他學科的知識,不斷的從報刊、網絡、影視等獲取新的信息。知識淵博的教師在教學中旁征博引、妙趣橫生,再加上一些機智幽默做“佐料”,既提高了教學效果又能夠提高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學生對教師充滿崇敬對其所帶科目也會有好感。
1.2 聯(lián)系實際、結合時政
我在調查學生對政治課的希望時,許多學生提到:希望老師能將書本知識多聯(lián)系實際生活,增加時政,滿足沒時間“聞窗外事”而又渴望了解“窗外事”的需求。政治本身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密切而且時政性很強,新編教材在這方面更加明顯。教師要充分利用“生活化”的教材,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適時增加和教學內容相關的時政材料,讓學生從枯燥、空洞的說教中“解脫”出來,感覺到政治是一門很有意思的科目。
1.3 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
新課改呼喚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思想政治課的一個重要特征是理論性強、抽象難懂,如果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沒有一定的教學技藝或教學藝術,循規(guī)蹈矩,照本宣科,政治理論就變成遠離生活的東西,教師教起來死氣沉沉,學生學起來枯燥無味,興趣和愛好就無從談起。因此,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不斷變換教學方法,給學生以新鮮感,從而愉快地學習??梢猿浞掷媒滩奶N藏的資源;可以多開展課內外活動;可以利用直觀的教具輔助教學等等。只要用心我相信教師的教學藝術水平會不斷提高。
2 端正學習動機,使學生“要學”
學習動機,是指激勵人們進行學習活動的內在原因或內部動力。學習動機是激勵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至關重要的因素。它不僅影響著學習的數量和質量,還貫穿學生學習活動全過程的活躍因素。政治教師應該揭示思想政治課學習的意義,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就要求政治教師必須幫助學生端正學習動機,讓學生知道政治學科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樣是“只理論不實用”的知識,而是一門在日常生活中、在個人成長過程中、在社會發(fā)展中都起重要作用的學科。
2.1 政治教師自己要有正確堅定的政治信仰和人生信念。教師堅信自己所從事的教學工作是有意義的工作,所教授的知識是學生發(fā)展必備的社會科學知識。教師所從事的工作是言傳身教的工作,是知、情、意、行相統(tǒng)一的工作,要使學生相信首先教師自己就要相信;要使學生覺得有意義,首先教師自己就要覺得有意義;要使學生覺得有用,首先教師自己要學以致用;要說服學生,教師要先說服自己。這就要求思想政治課教師有正確的堅定的政治信仰和人生信念,對所從事的工作有深入的認識和理解,深刻地認識到教學的意義,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和對社會的深入了解,并在學習、活和工作中身體力行地加以運用和實踐,用現實的事例和自己親身的經歷說服學生、影響學生。
2.2 讓學生領悟到學習政治的內在價值。只有使學生認識到政治的確是一門值得去學而且應該學好的科目,政治課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才會不斷提高。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對學習思想政治課缺乏積極性,往往是由于對這門學科的重要意義、目的和要求缺乏深刻認識造成的,認為政治是副科、小科,學好不學好沒太大關系。因此,教師在開始進行教學前,應使學生明白學習思想政治課的目的、任務、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教學過程中還應闡明各具體知識在整個學科體系中的地位及其實踐意義。如進行《政治生活》內容的教學時,由于政治常識比較枯燥且難于理解,加之有許多同學認為自己還是學生,政治是官員的事,與自己沒有多大關系,這就使得有些同學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不高。但是,當他們了解到國家、社會、家庭和個人的關系時,以及學習政治常識的重要意義時,其學習動機就會端正而且容易得到保持。
3 改進學習方法、習慣,使學生“會學”
在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學習方法的指導顯得非常重要。
3.1 首先教師讓學生了解高中政治與初中政治的區(qū)別,掌握高中政治學科的特點。相對于初中政治來說,高中政治更具有學科化的特點,每一年級都是一個學科,因此相對增加了難度。有人認為政治就是要多讀多背,背得越熟分數越高,這一觀點已為實踐所否定。高中政治與初中相比,背的成分相對少了,理解運用的成分多。僅靠花費九牛二虎之力背熟了,也不能用來解題,因為大部分題都是要求運用課本上的原理去分析材料。也有人認為政治只要能看懂理解就行,不需要背,但是記憶和運用是分不開的,沒有記憶為基礎,也談不上運用。政治課是一門要求記憶性很強的人文基礎學科,有很多內容需要記憶??梢姡咧姓渭茸⒅赜谥R的理解與運用,也不排斥對基礎知識的準確記憶。
3.2 教師要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有的人沒有看到或不了解政治課教學,簡單的認為政治課就是說教,政治課的學習就是劃劃、背背,正是這些誤解使政治課處在一個不利的氛圍中。培根說:“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比绻箤W生獲得較好的政治成績,改進學習方法,就應該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學習本身而言,一方面是“學”,一方面是“習”。“學”主要包括課前預習、專心上課和及時復習?!傲暋敝饕ㄗ晕覚z測和運用(練習、考試、聯(lián)系實際分析問題)。前者重在知識的理解、記憶,后者重在知識的運用和能力的培養(yǎng),前者是基礎,后者是目的。如聽、讀、想、記、說的聽課習慣;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習慣;科學的答題習慣,尤其不要忽視書面作業(yè);構建知識樹的習慣,學會歸納整理知識網絡等等。
4 融洽師生情感,使學生“愿學”
情感是非智力因素中最核心的部分。融洽的師生關系、深厚的師生情誼極大地影響著學生對一門課的態(tài)度。政治課課時較少,絕大多數學校平均一周才兩節(jié)政治課,政治教師與學生接觸相對其他科目較少。這更要求政治教師要有意識的、積極的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
4.1 教師利用政治課堂創(chuàng)設積極的情感互動。課堂中,師生活動的基礎在于情感的溝通和相融,只有情感的相融,才能調動興奮的情緒,觸發(fā)師生的靈感和創(chuàng)造力,使課堂變得富有生氣和樂趣。因此,我們在課堂中,要積極創(chuàng)設條件,促進師生的情感互動。為此,教師應當完善教學理念,努力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長期以來,政治課給學生造成“權威”、“說教”、“虛假”的不良印象;強調“應試”的政治課也讓學生感到“不得不接受”、“緊張”、“壓抑”。政治新課程注重人文關懷、崇尚綜合素質的提高,教師應著眼于學生潛能的喚醒、發(fā)掘與提升,在師生民主平等的互動中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力量和成功的歡樂。
4.2 教師課后與學生主動交流,促進相互了解。課時量少固然影響了師生相處的時間,但課內不夠課后補。政治教師可以利用課后時間主動走到學生中間,了解學生對自己教學的看法,采納良好建議,取得學生的信任。與學生交流、探討學習上的、生活上的一些話題,讓學生感覺到自己的教師是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愿意與教師朋友般的交流從而“親其師,信其道”。教師真誠地關愛學生、幫助學生,深厚的師生情感能使得學生覺得不學好這門課對不住教師似的。
(作者單位:星海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