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廣龍 任旭琴 王紀忠 周成玲 周瑾 陳伯清
摘要 無土栽培與工廠化育苗是農學和園藝專業(yè)的專業(yè)課程之一,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本文分析了無土栽培與工廠化育苗課程開展的背景以及存在的問題,并從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探討了卓越農林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下無土栽培與工廠化育苗課程改革的方向。
關鍵詞 無土栽培與工廠化育苗課程;教學改革;實踐;卓越農林人才培養(yǎng)計劃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3-0272-02
Teaching Reform of Soilless Culture and Industrial Seedling Raising Course Under Cultivation Model of Outstanding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Talents with Practical Skills
WANG Guang-long REN Xu-qin WANG Ji-zhong ZHOU Cheng-ling ZHOU Jin CHEN Bo-qing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Food Engineering,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uai′an Jiangsu 223003)
Abstract Soilless culture and industrial seedling raising is a major professional course with strong practicality and applicability in agronomy and horticulture specialty.In this paper,the background and problems of the soilless culture and industrial seedling raising course were analyzed,and the directions for the course reform were discuss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eaching methods,teaching content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under outstanding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Key words soilless culture and industrial seedling raising course;teaching reform;practice;outstanding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talents cultivation program
設施農業(yè)是指利用現代化農業(yè)工程和機械技術,為動植物提供相對可控制和適宜的環(huán)境條件,從而實現集約化高效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現代農業(yè)生產方式[1]。隨著現代設施設備、信息技術以及栽培技術的不斷更新,無土栽培和工廠化育苗成為現代農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標志,無土栽培和工廠化育苗等新興設施課程應運而生[2]。
淮陰工學院是江蘇省屬應用型本科高等學校,農學、園藝和食品科學與工程3個專業(yè)于2014年入選首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yǎng)計劃改革試點項目”實用技能型人才培養(yǎng)試點[3]。在此基礎上,學校將人才培養(yǎng)的全過程置于產學研緊密融合之下,堅持以滿足地方經濟發(fā)展需求為主線,對培養(yǎng)方案、專業(yè)設置、課程結構、教學內容等人才培養(yǎng)的全過程進行了調整和改革,重點推進實踐教學和創(chuàng)新教育。因此,探討卓越農林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下無土栽培與工廠化育苗課程教學方法對于豐富園藝專業(yè)學生知識結構、提高學生實用技能和培養(yǎng)應用型園藝專業(yè)人才等具有重要意義。
1 課程性質和教學目標
1.1 課程性質
無土栽培與工廠化育苗是研究無土栽培和工廠化育苗技術原理、育苗和栽培方式以及配套管理技術的一門綜合性應用科學,是現代農業(yè)新技術與生物科學、作物栽培學和設施園藝學相結合的一門邊緣學科,同時又是實踐教學要求較強的一門學科。另外,它又是農業(yè)發(fā)展的新動向,代表了現代農業(yè)的科技發(fā)展水平。
1.2 教學內容和目標
該課程的主要內容是無土栽培的基本知識以及工廠化育苗的原理與技術。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熟悉無土栽培和工廠化育苗的基本技術和原理,掌握主要的無土栽培方式和育苗技術以及病蟲害防治技術,具有獨立開展無土栽培生產、制定作物育苗方式和計劃、參與工廠化育苗以及管理的能力,為進一步系統(tǒng)學習和研究農作物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及栽培技術奠定基礎。
2 存在的問題
隨著我國經濟發(fā)展和城市化的推進,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生活質量特別是包括園藝產品在內的農產品品質需求持續(xù)增加。與此同時,建設用地不斷增加,耕地面積逐漸減少,均對設施園藝生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國在無土栽培以及工廠化育苗等設施園藝方面發(fā)展迅速,企業(yè)對具備設施園藝管理、栽培技術和開發(fā)等技能的專業(yè)人才需求也較為迫切。筆者結合當前企業(yè)需求實際,分析無土栽培與工廠化育苗課程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發(fā)現如下問題。
2.1 教學內容重復混亂
課程目前使用的教材是秦新惠主編的《無土栽培技術》和別之龍主編的《工廠化育苗原理與技術》,其中前者講授18課時,后者講授14課時,共32課時(表1)。先前只是將2本教材內容進行簡單再分配,并未注意到兩者內容上多有重復,也并未進行合理整合,課程講解時難免會給學生造成知識錯亂、知識脈絡不明確和重點不突出的印象。
2.2 缺少實驗和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
實踐教學是鞏固消化所學理論知識和對理論知識再認識再加工的有效途徑,是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高素質人才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理論聯系實際、使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和提高實用技能的重要平臺,有利于學生專業(yè)素養(yǎng)和正確價值觀的形成[4]。本課程是農學、園藝2個專業(yè)的專業(yè)課之一,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但以往教學大多側重理論講授,缺少實驗和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缺乏教學案例。雖然有少許視頻介紹,但形式較為單一、直觀性差,造成學生吸收鞏固知識能力差、解決實際案例能力弱等現象。
2.3 考核評價方式單一
課程考核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如何正確合理有效利用一直以來是很多教育工作者探索實踐的重要工作[5]。課程考核可以檢測教師的教學效果,評價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為向社會輸出高素質人才提供有力保障,同時考核結果又可以檢驗教學大綱的方向及重點并對之加以改進。目前,該課程的考核方式主要是筆試,考核評價方式單一導致學生對本課程的學習陷入誤區(qū),使無土栽培與工廠化育苗課程的教與學都只注重筆試成績,而忽略了對最重要的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另外,學生忙于應付筆試,很容易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 教學改革內容
3.1 調整教學內容,適應卓越農林人才培養(yǎng)目標
無土栽培與工廠化育苗是一門專業(yè)方向課,無土栽培與工廠化育苗在實際生產中相互聯系,無土栽培是工廠化育苗的基礎,工廠化育苗是無土栽培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重要形式,同時又為無土栽培提供了優(yōu)質壯苗。因此,可以對兩者內容進行調優(yōu)去冗、合理分配,而不是將兩者簡單混合。另外,要把目前企業(yè)中最新的無土栽培技術和工廠化育苗技術添加到課程教學中,為社會和企業(yè)輸送高質量的實用技能型卓越農林人才。
3.2 優(yōu)化教學安排,增加實驗和實踐環(huán)節(jié)
在調整教學內容的同時大幅度增加實驗和實踐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掌握具體、關鍵的栽培和管理技術,同時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應對病蟲害等突發(fā)或大規(guī)模事件時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堂講授基本理論內容的同時,重點抓好學生的實驗、實踐和實習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走進企業(yè)、走上工作崗位,以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培養(yǎng)出現代化技能人才,滿足農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需求。
3.3 豐富授課渠道,企業(yè)專家走進課堂
當前,隨著無土栽培和工廠化育苗等設施園藝的蓬勃發(fā)展,從中衍生和優(yōu)化的栽培和管理技術也源源不斷,教師不可能完全涉獵和通曉。因此,建議引進熟悉無土栽培與工廠化育苗技術的企業(yè)專家走進課堂,講授最新的研究和應用成果,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加強學生對本門課程的認識,也可以更好地了解企業(yè)的需求以及管理方式等,為畢業(yè)后從事相關工作打下基礎。
3.4 采取多元化考核方式,注重實際應用
為了有效評估學生對本門課程的學習狀況,需要改變以往僅以考試為形式的考核方式,構建全程性、綜合性的考核和評價模式[6]。首先應注重過程性考核,任課教師應及時準確跟進學生學習本門課程的情況,包括課堂表現、作業(yè)完成情況、實習實踐情況等。例如,學生最后的總成績可由3部分構成:作業(yè)及平時表現占15%,實踐成績占25%,筆試成績占60%。其次,要注重實踐考核,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進行實驗、實踐和實習活動,并為學生進行相關活動提供保障。最后,要注重能力考核,堅持能力與知識考核相結合。考試內容應兼顧客觀性與主觀性,突出對綜合性和應用性的要求,考試導向應有利于考察學生的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和應用能力。
4 結語
總之,教學改革是一個不斷創(chuàng)新和探索的過程,需要傾注學校、教師甚至學生的精力。卓越農林人才培養(yǎng)計劃是國家為了適應農林產業(yè)發(fā)展需要,對農林院校提出的教育教學改革要求。因此,必須深入研究卓越農林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下無土栽培與工廠化育苗課程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為社會和企業(yè)輸送高素質的卓越農林人才。
5 參考文獻
[1] 葉崇文,段茂春,徐娥.設施農業(yè)發(fā)展現狀及對策探討[J].湖北農業(yè)科學,2017(22):4386-4390.
[2] 樊亞敏.無土栽培在現代農業(yè)中的應用及發(fā)展[J].農業(yè)科學,2016(2):40-41.
[3] 陳新紅,王紀忠,任旭琴,等.卓越農林人才實踐教育體系的構建:以淮陰工學院農學“卓越計劃”為例[J].農業(yè)教育研究,2017(1):29-32.
[4] 張闞,宋贄,劉憲敏,等.基于實踐教學的農業(yè)院校創(chuàng)新教育改革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8(1):95-96.
[5] 吳娜,曹鳳萍,郭榮春.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課程考核模式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8(6):168-169.
[6] 黎延海,馬引弟.地方高校過程性、多元化課程評價體系的構建[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7(11):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