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麗梅
摘要 香榧是我國珍稀二級保護樹種,營養(yǎng)價值高,種植經濟效益好。結合歙縣近年來香榧發(fā)展情況,介紹了香榧的價值、發(fā)展前景及優(yōu)勢等,總結了其豐產生態(tài)栽培技術,以期為香榧在歙縣的推廣種植提供參考。
關鍵詞 香榧;價值;優(yōu)勢;前景;豐產栽培
中圖分類號 S664.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3-0152-02
香榧為紅豆杉科榧樹屬常綠喬木,學名為Torreya gran-dis Fort.ex Lindl.cv.Merrillii.,原產地為中國,因而又稱中國榧,是一種稀有的經濟樹種[1-2]。香榧是榧樹經過自然變異后經過人工培育而成的優(yōu)良品種,用途廣泛,經濟價值高。近年來,安徽省積極推廣香榧造林,種植面積近2 700 hm2,年產量在100 t左右,發(fā)展前景良好。歙縣地處皖南山區(qū),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非常適合發(fā)展香榧種植,不僅可以增加山地造林的種質資源種類,還可以增加種植戶的經濟收入?,F(xiàn)結合筆者多年的工作經驗,分析香榧的發(fā)展前景,并總結其豐產生態(tài)栽培技術。
1 價值及發(fā)展前景
1.1 價值
一是營養(yǎng)價值。香榧的果實營養(yǎng)豐富,口感香脆,早在1 000多年前就已作為藥用,后來隨著人們對其價值的了解,香榧開始逐漸用作保健食品。香榧中的果酸、樹油含油量超過50%,含有豐富的易被人體吸收的優(yōu)質蛋白質、脂肪等,礦質元素、維生素豐富;種仁中的磷、鈣等含量是一般干果、水果的20倍以上,有很好的保健效果;香榧籽油為高級食用油。二是經濟價值。香榧產量高,經濟效益好。香榧樹嫁接后4~5年即可結實,產值超過9萬元/hm2。隨著樹齡的增長,其產量逐漸提高,采果期可持續(xù)近100年[3]。
1.2 經營現(xiàn)狀
香榧樹一般是由種子繁殖、自然長成,人工管理較少,一直以來歙縣很多天然香榧林都是處于自生自滅狀態(tài),靠天收,產量低且不穩(wěn),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榧農的種植積極性。香榧樹育苗造林難以有很高的成活率,需要較長的時間才有效益,制約了香榧人工栽培的推廣。近幾年來,歙縣結合當地的資源優(yōu)勢,鼓勵以產業(yè)發(fā)展帶動當地的脫貧攻堅,積極投入資金發(fā)展香榧種植,2016年,歙縣共投入了162萬元的專項扶貧資金發(fā)展香榧基地,截至2016年底,已建設香榧基地的面積達44.67 hm2??紤]到當地農戶種植香榧的經驗不足,歙縣扶貧辦專門從浙江省邀請了專家前來開展種植技術管理方面的培訓,將技術送到家,大大提高了當地農戶種植香榧的信心。
1.3 發(fā)展優(yōu)勢
香榧適合生長在濕潤的氣候條件下,喜土壤肥沃、土質疏松、有良好排灌條件的土壤。歙縣氣候溫暖,降水量豐富,土壤肥沃,有著豐富的氣候及資源特點,種植香榧的優(yōu)勢得天獨厚。目前,歙縣有不少效益低的低產林地、荒山等,可以實行人工栽植香榧。歙縣政府相關部門對香榧產業(yè)的發(fā)展非常重視,在資金、技術上給予了大力支持,為香榧樹的種植提供了很好的基礎。歙縣香榧人工種植近幾年才發(fā)展起來,總面積不大,產量相對較低,但是市場上對香榧的需求越來越高,供需矛盾突出,市場價格居高不下,因而香榧種植發(fā)展前景良好。
2 豐產生態(tài)栽培技術
2.1 對低產林進行科學改造
2.1.1 人工授粉。香榧雌雄異株,雌雄株花期不一致,再加上如果授粉時正遇上陰雨天氣,會造成授粉不良。因此,香榧需要實施人工授粉,以提高產量。授粉的具體方法為先采集成熟的雄花,置于陰涼通風處保存,當雌花成熟時用噴霧器進行人工授粉。
2.1.2 ?;ū9?。由于受病蟲害、授粉不良等因素的影響,香榧落花落果現(xiàn)象較嚴重,一般發(fā)生在5—6月,造成減產。為了?;ū9?,可在5月之前對香榧樹的樹冠噴施愛多收等,有效降低落果率,提高香榧產量。
2.1.3 施肥管理。冬季多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香榧生長季節(jié)施肥量為3 kg/株左右,分3次施入。第1次在3月(催芽肥)施入,適當提高氮肥的施用比例,并根據需要噴灑微量元素肥;第2次在5月施入;第3次在香榧采摘后(9月)施入。
2.1.4 老樹改造嫁接。目前,歙縣的香榧樹多數是實生老樹,雌株和雄株分布不均勻,品種質量參差不齊。為了提高產量,需要對其進行改良嫁接,即將性狀優(yōu)良的香榧品種嫁接到老樹上,3~5年即可豐收。實踐表明,這種嫁接方式操作簡單,成本低,嫁接成活率較高(一般在85%左右),投產早。嫁接方式因香榧樹徑粗的不同而有所差別,小于8 cm的可采取起砧嫁接的方式,超過40 cm的采用多頭嫁接,8~40 cm的采取高接換冠。歙縣香榧嫁接改造時間以3—4月為宜,嫁接后要注意保濕、遮蔭[4]。
2.2 豐產栽培
2.2.1 科學選擇造林地。香榧種植地要求土質疏松、土壤肥沃、土層深厚、坡度較小。盡量在向陽、溫暖、迎風的位置種植香榧。
2.2.2 整地、挖種植穴。沿水平線將土壤中的雜草、灌木等清理干凈,并修整好作業(yè)道。挖穴時,切記盡量挖大穴(規(guī)格在60 cm×60 cm以上),為香榧根系生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并保留旁邊的小灌木,以起到遮蔭的作用。
2.2.3 種苗選擇。香榧實生苗生長速度較慢,一般15年才能少量結實,可采取嫁接改造的方式,使香榧結實時間提前、產量提高。因此,香榧種苗應盡量選擇性狀優(yōu)良的嫁接苗,要求分枝多、頂芽飽滿、葉片堅挺、根系完整且長勢發(fā)達。
2.2.4 栽植。由于香榧根系對土壤的透氣性要求較高,因而栽植深度宜淺。栽植時,先將表土填入栽植穴內,將苗豎直放入穴中回填土壤,其間稍微向上提一下苗,確保根系舒展。歙縣一般在3月上旬栽植,此時樹體上的幼芽即將開始萌動,栽植成活率高。栽植的株行距控制在5 m×5 m左右,密度為300~400株/hm2。此外,還需要在栽植地塊的上風口配置幾株授粉雄樹。香榧樹盡量隨起隨栽,如果長途運輸,則一定要注意對枝條、根系、葉片進行保濕,以防止失水過多降低苗木成活率。
2.2.5 栽植后管理。香榧栽植后,要加強管理,多施有機肥,適當補充復合肥,促使苗木健壯生長。苗木成活后,及時將周圍雜草清理干凈,并在苗木外圍挖20 cm深的溝,以達到改善土壤結構的作用。為防治香榧病蟲害,首先做好營林措施,提高樹體對病蟲害的抗性,每年冬季及時清理林間的病殘果、枯枝落葉等,并在香榧樹干上涂1層石灰;也可選擇苦參煙堿等藥劑對癥治療。
3 參考文獻
[1] 徐眉.皖南山區(qū)香榧豐產生態(tài)栽培研究[J].園藝與種苗,2017(6):18-20.
[2] 包承志.淺析香榧的發(fā)展前景與豐產改造栽培[J].花卉,2016(6):86-87.
[3] 汪慶瑜.皖南地區(qū)香榧栽培技術淺析[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24):383-384.
[4] 曾燕如,周根土,黎章矩,等.皖南山區(qū)發(fā)展香榧產業(yè)的優(yōu)勢和途徑[J].經濟林研究,2015(4):15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