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燕 徐立俠
摘要 總結(jié)了葉用銀杏栽培技術(shù),包括選地整地、培育壯苗、栽植、栽植后管理、主要病蟲害防治、適期采葉等方面內(nèi)容,以期為葉用銀杏栽培提供參考。
關(guān)鍵詞 葉用銀杏;培育壯苗;選地整地;栽植后管理
中圖分類號 S567.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3-0068-01
銀杏是我國特有的珍稀經(jīng)濟林樹種,具有藥用、食用、材用、觀賞等價值,葉片可提取總黃酮和銀杏萜類內(nèi)酯兩大類活性成分,具有獨特的藥理作用、臨床治療和保健價值,銀杏葉提取物及其制劑已成為國內(nèi)外研究開發(fā)的熱點?,F(xiàn)將葉用銀杏栽培技術(shù)總結(jié)如下。
1 選地整地
選坡度在15°以下,土層深厚、濕潤、肥沃、微酸性和中性壤質(zhì)土壤,交通、管理方便的地塊建立采葉園。秋、冬季底施農(nóng)家肥15 t/hm2、過磷酸鈣750 kg/hm2、復合肥300 kg/hm2后全面深翻20~30 cm。秋、冬季翻耕可以通過凍融熟化土壤。同時要結(jié)合整地搞好排灌工程設(shè)施,做到旱能澆、澇能排[1]。
2 培育壯苗
選擇地勢平坦、光照充足、土層50 cm以上、無積水、排灌方便、肥沃疏松的微酸性和中性壤質(zhì)土,育苗密度60萬~63萬株/hm2(用種量1 875~2 250 kg/hm2),株行距為8 cm×20 cm。育苗當年秋冬至翌年春發(fā)芽前隔1株去1株,移出的苗木移栽或?qū)缡?,留?0萬株/hm2;第3年秋季采葉后,秋冬再隔1株去1株,留苗15萬株/hm2;第4年秋季采葉后,秋冬再隔1行去1行,留苗7.5萬株/hm2。采用種子育苗建園栽植密度大,既可采葉,又可賣苗。
3 栽植
定植苗木要選用地徑1.5 cm以上、根系好、樹勢旺、芽眼飽滿的二至三年生實生壯苗,栽后2~3年即可成形。秋季在10—11月栽植,春季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栽植[2-3]。
栽前挖寬、深各20~30 cm的栽植溝,栽時視苗木根系大小將溝內(nèi)土面調(diào)整合適。苗木根系用ABT生根粉、多菌靈等進行處理并蘸泥漿。將已經(jīng)用泥漿浸泡過根系的銀杏苗按株距放在溝內(nèi),將苗木扶正,使根系舒展,一人手持樹苗對齊橫豎位置,另一人用鍬慢慢用細土覆蓋根系并踏實,并澆足定根水。最后用1 m寬的塑料薄膜覆蓋樹盤,可保濕保墑、提高地溫,以利成活,這一步驟對冬春少雨干旱地方尤顯重要。栽苗深度比起苗時略高,覆土要呈凹盆狀,以備澆水土壤下沉后使樹苗根頸與地表持平。
適當加大初植密度利于提高葉片產(chǎn)量。土壤瘠薄、品種發(fā)枝量少而直立,宜密;土壤肥沃、品種發(fā)枝量多,宜稀。一般密植園,株行距為20 cm×60 cm(83 370株/hm2)、30 cm×50 cm(66 660株/hm2)、30 cm×60 cm(55 590株/hm2)、郁閉度以0.8~0.9為宜。單行式,株行距60 cm×60 cm(27 780株/hm2)、50 cm×80 cm(25 020株/hm2)、40 cm×100 cm(25 020株/hm2)。寬窄行式,2行一帶,帶距1.0 m,行距70 cm,株距50 cm(23 520株/hm2)。
4 栽植后管理
4.1 施肥
銀杏采葉園栽后主要通過大量施用氮肥來提高葉片產(chǎn)量。生長期結(jié)合松土除草進行追肥,1年追肥3次。第1次在萌芽前的3月上中旬施尿素300~450 kg/hm2;第2次在新梢生長高峰前的5月上旬施尿素375~600 kg/hm2;第3次在7月下旬施含磷、鉀的多元復合肥300~375 kg/hm2,或追施糞肥7 500 kg/hm2。施肥方法采用條溝法,即在行間開一條深10~20 cm的溝,將肥料均勻施入溝內(nèi),澆水覆土填平。單純施用氮肥也可穴施。
生長季節(jié)每月噴施0.3%尿素+0.2%磷酸二氫鉀或多元有機復合肥,可以加速新梢生長,增加枝條當年的生長量,提高葉片的光合功能和單葉鮮重。
4.2 深翻松土
每年秋季,結(jié)合施基肥進行行間深翻,以利熟化土壤和透氣。要堅持每年深挖松土1次,至少樹盤周圍要保持疏松狀態(tài)。同時施農(nóng)家肥30~45 t/hm2、過磷酸鈣3 000 kg/hm2、硫酸銨450 kg/hm2。施肥采用條狀溝施,條溝開在2行之間,溝深30~50 cm,在溝的底部先填入20 cm厚的腐熟農(nóng)家肥和過磷酸鈣,然后將其他肥料填入混合均勻,填滿后把底土撒入地表面,澆水沉實,待水滲下后整平樹溝即可[4]。
4.3 及時灌排
春季土壤解凍后要澆1遍“萌芽水”。伏旱時需及時灌水,否則高溫干旱會使葉片發(fā)黃和焦邊,影響葉子的產(chǎn)量與質(zhì)量。土壤封凍前澆1遍“封凍水”,以提高樹體的越冬性。葉用銀葉園大多地勢平坦,雨季應(yīng)開溝排漬。銀杏喜濕怕澇,如排水不暢,土壤積水,造成根系無氧呼吸過久,積累酒精過多,會導致中毒爛根,根系窒息,削弱樹勢,嚴重者導致整株死亡;或?qū)е峦寥腊褰Y(jié),通氣不良,會造成黃葉、落葉。
4.4 中耕除草
通過中耕,鏟除雜草、疏松土壤,不僅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zhì),還可節(jié)約大量的營養(yǎng)和水分。春季中耕有利于保墑,夏秋中耕有利于抗旱。澆水或降水后要及時進行中耕。每年中耕次數(shù)不應(yīng)少于4次,中耕深度不低于5~10 cm[5]。
4.5 整形修剪
苗干高度一般為高干80 cm、中干50 cm、低干30 cm。葉用銀杏多用中干型,保持4~5個分布均勻的側(cè)枝,讓其向上生長。銀杏樹采葉園需用整形修剪的辦法將樹冠高大的銀杏樹人為制矮,便于采葉。宜采用圓頭形、叢狀形或傘字形樹形。修剪原則是清除病蟲枝、弱枝,保留壯枝,解決通風透光問題。
5 主要病蟲害防治
銀杏幼苗發(fā)生侵染性莖腐病初期,應(yīng)拔除病苗并集中銷毀,對病原菌根際處及其周圍土壤進行消毒,對健康苗噴施藥劑。
葉用銀杏主要蟲害有螻蛄、蠐螬、地老虎和金針蟲??捎眯亮蛄兹橛?5 kg/hm2,拌細砂或細土450 kg/hm2,在根旁開淺溝撒埋藥土,隨即覆土,或結(jié)合耪地將藥土施入防治。也可在晴天傍晚用敵殺死120 mL/hm2加水900 kg/hm2攪拌均勻噴施防治。
6 適期采葉
城固地區(qū)每年8月下旬至9月中旬銀杏全青葉黃酮甙、內(nèi)脂含量高,其雙黃酮含量較春、夏季高3倍。葉子濃綠尚未變黃前是采葉最佳期,選晴天露水消退后采葉,先底后頂,先基后梢,同一株銀杏樹葉片分3次采收,每次采摘間隔約10 d。鮮葉不可一次采完,要留嫩葉嫩枝繼續(xù)輔養(yǎng)樹體。
一般采用人工或機械采收。人工采收銀杏葉時應(yīng)分期分批采收。采收幼樹和幼苗上葉子可沿短枝和長枝伸展方向逆向逐葉采收,不傷及腋芽。對于大面積采葉園可用往復切割、螺旋滾動和水平旋轉(zhuǎn)鉤刀式等切割式采葉機采葉。
7 參考文獻
[1] 陳海剛.葉用銀杏豐產(chǎn)栽培技術(shù)[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17(23):68.
[2] 沈雪珍,張格權(quán).葉用銀杏栽培技術(shù)[J].浙江林業(yè)科技,1995(6):28-31.
[3] 李杰,彭方仁.葉用銀杏園豐產(chǎn)栽培技術(shù)研究[J].林業(yè)科技開發(fā),2000(2):16-18.
[4] 吳際友.葉用銀杏的栽培技術(shù)[J].林業(yè)科技通訊,1997(1):36-37.
[5] 李萬才.葉用銀杏豐產(chǎn)栽培技術(shù)[J].農(nóng)業(yè)科技通訊,2006(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