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君 閆煥姣
【摘 要】目的:分析集束化護理在重癥中暑患者急救中的護理效果。方法:研究對象是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期間我院急診科接收并治療的重癥中暑患者中抽取的80例。常規(guī)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干預組患采用集束化護理模式進行護理。比較臨床護理效果。結果:干預組患者護理總有效率為92.5%,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p<0.05)。結論:集束化護理在重癥中暑患者急救中的護理效果顯著,可推廣應用。
【關鍵詞】集束化護理;重癥中暑;急救;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594.1+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8-151-01
重癥中暑(Severe heat stroke)是中暑中情況最嚴重的一種。在積極治療的基礎上,尋求有效的護理之法,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我院選擇80例重癥中暑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集束化護理在重癥中暑患者急救中的護理效果。以下是具體的試驗報告。
1 對象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是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期間我院急診科接收并治療的重癥中暑患者中抽取的80例,納入標準:(1)符合重癥中暑臨床判定標準者;(2)體溫高于39°者;(3)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剔除標準:(1)不符合納入標準者;(2)合并呼吸、泌尿系統(tǒng)等嚴重內科疾病者;(3)由于各類原因中途退出研究者;(4)合并精神類疾病者;(5)哺乳期、妊娠期婦女。80例患者分為常規(guī)組和干預組,平均每組40例,常規(guī)組中,男20名,女20名。年齡17到70歲之間,平均(49.13±0.55)歲。干預組中,男19名,女21名。年齡18到69歲之間,平均(49.81±0.24)歲。根據(jù)統(tǒng)計學分析,本研究所有對象一般資料年齡、性別等不存在較大差異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常規(guī)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包括用藥護理、簡單口頭教育等。干預組患采用集束化護理模式進行護理:
(1)環(huán)境護理。臨床護理人員維持病房安靜、整潔的環(huán)境,注意開窗通風,保持室內舒適的溫濕度,有序指導患者就醫(yī),避免擁堵、吵鬧,以免刺激患者出現(xiàn)煩躁,引起血壓波動情況,從而影響病情。
(2)健康教育。對患者介紹病房內的主任醫(yī)師以及護士等,增強患者對醫(yī)務人員的信任感,充分關心患者的病情,理解患者,耐心回答患者的提問,增強患者對于疾病的認知,提高患者的配合度。
(3)病情護理。接診后,應該立即啟動綠色急診通道,采用亞低溫治療儀、頭頸部放置冰袋或者冰鹽水灌腸等方式給予患者降溫治療,治療過程中,注意檢測患者體溫,待患者體溫下降到38°以下后,及時停止相關治療。若患者體溫下降不明顯或持續(xù)性升高,物理降溫效果不大時,應該給予復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藥物治療,以免患者發(fā)生虛脫,同時嚴密觀察患者各項生命體征,若有異常,立刻報告給主治醫(yī)生進行處理。
(4)并發(fā)癥預防性護理。根據(jù)患者的具體病情,分析并評估患者的實際情況,必要的情況給予吸氧、無創(chuàng)呼吸機、氣管插管等相關治療,同時做好患者的口腔清潔、吸痰、氣道濕化以及導管護理工作,另外加強對血糖的檢測工作,防止低血糖情況的發(fā)生。
1.3 評價指標 無效:患者病情無改善甚至加重。有效:患者高熱、無汗、惡心、頭痛、呼吸困難等癥狀和體征有所改善,24h體溫有所改善,意識基本恢復,臨床檢查各項評分改善60%到79%之間。顯效:患者高熱、無汗、惡心、頭痛、呼吸困難等癥狀和體征明顯改善,24h體溫明顯改善,意識完全清醒,臨床檢查各項評分改善改善80%以上。
1.4 統(tǒng)計學數(shù)據(jù)處理 采用生物統(tǒng)計學SPSS19.0軟件對本次試驗記錄到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劑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相對數(shù)(%)表示,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比較兩組患者不同護理后的有效率。結果如表1所示。干預組患者顯效25例,有效112例,護理總有效率為92.5%,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p<0.05)。
3 討論
重癥中暑患者發(fā)病迅速、病情嚴重,屬于夏季常見病,若不及時治療,將引發(fā)腦水腫、肺水腫、心力衰竭等并發(fā)癥,嚴重的情況下導致死亡。因此針對重癥中暑患者,如何在積極治療的基礎上,進行有效的護理,對于快速降溫,促進患者病情治愈,改善預后,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通常情況下,傳統(tǒng)的護理方法簡單,難以從重癥中暑患者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患者滿意度低[3],導致臨床護理效果欠佳。近年來,集束化護理在臨床中得到了一些應用。集束化護理是指集合一系列有循證基礎的治療及護理措施,來處理某種難治的臨床疾患,一方面,采用急診路色通道,簡化就診流程,縮短就診時間,使患者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接收治療;另一方面,根據(jù)患者的具體病情進行物理降溫、藥物降溫、補液、營養(yǎng)支持等治療,加強病情治療與檢測護理,促進患者意識恢復。再者,重視環(huán)境護理以及并發(fā)癥的預防護理,改善患者預后。本研究顯示采用集束化護理的患者護理有效率高達92.5%,護理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郭濤,童華生.臨床護理路徑在軍事訓練致重癥中暑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yī)學雜志,2017,12(9):884-886
[2] 郭濤,童華生.CRRT在重癥中暑并發(fā)橫紋肌溶解綜合征患者的應用及護理[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yī)學雜志,2017,12(4):369-371.
[3] 朱亞麗,徐琴,孫嵐等.集束化護理在重癥中暑患者急救中的應用[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5,21(6):700-702.